第三十一章 鉛印技術與油墨的演示(2 / 2)

“做不同的紙調製的過程不一樣,加的材料也不同。”

“第一步是散漿,將紙漿散入漿池”

“第二步是打漿。“

打漿使纖維產生變形、潤脹、壓潰切斷和細纖維化。打漿是影響紙質的重要工序,一是將纖維素細胞壁破壞,二是將纖維打散,避免成團使上漿均勻。它有二種方法,但兩種方法產生的紙張性質不同。一是遊離打漿,用刀鋒利,刀距較密,打出的紙張纖維短,著墨好,但易起毛,平滑性差。另一種是黏狀打漿,是用破裂磨潰的原理。碎用較鈍的刀,較寬的刀距打漿,打出的漿,較緊密,物理性較強,透明度高,不易起撓,但不易著墨,伸縮性差。所以應根據紙張的用途選擇打漿的方式和時間。這打漿最是影響紙張性能的工序。不同需要的紙用什麼方式打漿、打到何種程度,要做試驗才能得出結論。

“我這時做的兩台手工打漿機,你們看到這刀、刀距的差別了。”

打漿完了,第三步是加膠料和充填料:常用的填料有滑石粉、白土(膨脹土)、鋅白粉或立德粉(有夜光作用)、澱粉糊如玉米粉和蠟等。這裏我帶來的是白土和立德粉(硫化鋅加硫酸鋇)。膠料鬆香膠。加上沉澱劑明礬。

“鬆香膠我沒有帶,關家有鬆香和堿,我現場給你們製鬆香膠。”

鬆香加堿在熱水中皂化,使部分皂化,使含遊離鬆香量25%-40%或含遊離鬆香量70%-90%,白色膠。

這做鬆香膠的做法,其實也是我們做肥皂的方法。這鬆香做的肥皂去汙力最強,做出的是超級肥皂。但這鬆香膠,即不能做成肥皂,控製的方法是在於堿的用量。

“使用時,先經過濾,再加入紙漿內,並用明礬作為沉澱劑,使膠料在纖維上沉澱。”

“其實,關家做紙時用了楊桃藤的汁,起的是與鬆香膠一樣的作用,但效果要差上許多。”

這紙漿調製好後,就可以抄造 。

這紙漿很稠,不能直接抄造,這裏也有一些雜質和一些沒有化開的紙漿,這些紙漿稀釋後還要過濾除雜。

“關父,你讓人把這些抄出一些紙來,我們去看那邊蒸煮的怎麼樣了。”

不管關父安排人員抄紙。高寵一幫人回到蒸煮現場。高寵讓人滅了火,為了加快時間,又讓人燒冷水冷卻,把上麵的安全帽拿下來,再打開鍋子,裏麵的木塊已全部變得鬆軟浮起。

“你們看到了,用了不到兩個時辰,已經完全好了,而且很白。”對於古代要求相對較低的紙來說根本不用再漂白。

大家看到了整個過程,對高寵是越加佩服。做紙平常要用大半年的時間,現在一兩天就能做完,效率是原來的百倍,不知造出來 的紙怎麼樣,大家心裏雖然有些疑問,但是看到前麵的後麵想來也不會太差。也看到以後每天能造出大量的紙和滾滾而來的銅錢。

舊時的抄造工藝也要改,但要用到一些機械,還來不及做出來。這時大家看到這宣紙表麵比較糙,上墨易滲開,不容易書寫和印刷,怎麼做得光潔平整還要有後續的工藝來改進。但圖樣高寵已做好,隻要過些日子,這裏的造紙技術會有很大的變化。

但這個宣紙的工藝也要做下去,宣紙特別適用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