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每家都來了二三人,關家是關培元、關裕和關裕的大哥關琦,史家是史迪威的老爸史成龍和史成龍的三弟史成彪,李家是李敢的父親李全興和李敢的五叔李全彬,孫家來的三人,一個是孫敬昌的父親孫有權及孫敬昌的大伯孫有禧及大哥孫敬繁。來的人比較多。
“今天把大家叫在這兒,這是我們幾家第一次相聚,關裕、高寵他們五人結為兄弟,我們都成了一家人,既然是家人,親戚是越走越近。這麼多年我們幾家還沒有一次象今天這樣聚得齊。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希望以後也多走動,多相聚。這是我將大家聚在一起的目的之一。”關培元很誠懇,大家也紛紛點頭稱是。
“高寵是我們大家的義子,他代表銅陵高家有個提議,主要是得用我們各家的技術基礎和資源,整合成一家更有競爭力的企業,這個企業是高寵的新名詞也就是廠坊的意思,你們也都知道這個動議,但這個企業要不要辦,怎麼辦法,我們就是商量這個事,啊好定下個章程。下麵請高寵具體地再講講。”
在這麼個場麵,高寵到是不怕,前世比這更大的場麵都經曆過。他理了一下思路:
“各位父親、叔伯還有各位哥哥,這個計劃我來寧國前就有個初步的方案,這兩天在各家我又走了一圈,了解了一些情況,也初步知道我們現在能做什麼。”
“我先說說在各家企業技術上一些可以改進的方麵。”
“先說關家,做的是紙,而且是知名的宣紙。這個紙是我漢人最重大的發明,我們的文化傳承,不個靠這文字,第二個就是這紙了。”高寵停了停。
“關家的紙好,特別適合書畫,也是重要的公文用紙,但這個紙從開始投料到成紙差不多一年,所以這個紙很貴,老百姓用不起,所以大多數人沒有文化就跟這紙太貴,還有書太貴有關。所以如果能大量生產,而史家能大量低成本的印刷,讓一般的從買得起書,用得起紙,不管我們賺不賺錢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寵兒說得太對了”史成龍、並培元都點頭稱是。
“那麼我們能不能做到?能!我這次帶來了不光是造紙的先進技術,也有鉛活字印刷的技術,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現在這紙隻能用一麵,不能兩麵寫或兩麵印。這一個跟紙有關,另一個跟我們的墨有關”
“我們的宣紙透水性特別好,墨上去就會滲開,使這字顯得厚重,所以用它做書畫再好不過了。麵看這樣,反麵看也關不多。這是因為這紙是純木纖維的紙,我們可以加進一些添加劑,譬如、滑石粉、膨潤土、澱粉就不會這樣了。而在油墨中加玉米澱粉,也可以防止反印。這是一個簡單的例子,這就是技術,你們誰知道這個玉米澱粉會是最好的防反劑?這也是研究的成果。”
“不論是關家的造紙、史家的印刷、李家的印染紡織、還是孫家的陶瓷這此技術我有,比你們成千百位地先進。這個你們不用擔心。”
“第二個要講的是,我們開這些作坊幹什麼?”
“賺錢!”大家這一點可是比誰都清楚。
“賺錢!對,就是賺錢,在賺錢的同時為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怎麼賺錢?為什麼我們賺不了更多的錢?”
“一個是我們沒有更好的產品,我們的成本高、再一個是我們的規模小!”
“規模大好掙錢,這大家都知道,我叫這為之規模效應。但往常我們隻是一家埋頭苦幹,靠幾十年、上百年的積累也隻有做到現在這樣的規模,如果我們四家合起來辦一件事是不是更容易?”
“那是當然,人多好辦事嗎。”孫家大伯孫有禧說道。
“好了我們的目的已基本清楚是,就是規模化的生產,進行技術研發,用更低的成本生產更多的產品,賺更多的錢。一家人的實力不夠,要大家合在一起,先發展短平快的項目積累資金,什麼是短平快?短就是短時間內成完成或實現的項目,平是不需要太大改造的投入和資金要求較少的項目,快是能很快產生經濟效益的項目或產品,逐步向更多的領域發展。”
“這樣做我們沒意見,但具體怎麼做你能否具體說說?”史家老大史迪威的老爸史成龍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