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東方,但我們一直不知道這東西是怎麼做出來的。這是這個國家皇家技術保密的結果,雖然這個國王的辦法有點絕。”
“玻璃的材料主要這幾樣,石英砂、純堿、長石、石灰石及螢石,它與你們製陶瓷的材料差不多,把這幾樣東西按不同的比例混全在一起,經高溫燒結,就可以做成不同的東西”
“如果再加一小部分其它的東西就可燒成不同顔色和用途的玻璃。”
“但就這樣要做出他還是困難的,困難在那裏?”
“一個是溫度,他燒製的溫度比我們做瓷器的溫度要高得多。我們燒陶瓷也就1100度左右,而玻璃一般要達到1550度。我們宋朝還沒有能耐火達到1300度的耐火磚和坩鍋。所以要做玻璃前我們先要做耐火磚和坩鍋來。第二個困難是這個堿。這個堿我們大宋是沒有生產的,他是都是胡人從波斯進口過來的,價格也是超貴,隻夠我們少量的生產。而玻璃生產中用的量很大,所以我們第二個是要解決堿的問題,自己造。”
“可以說造玻璃我們其實要造的是一個產業。不過用自己造的堿來生產玻璃不急,我們可以選用商家現有的堿來做出一些少量的玻璃製品,也通過這個試生產我們掌握生產技術,在等到用自己生產的堿後可以用大量生產了,那時普通的老姓也買得起。”
“你是說製這玻璃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耐火磚,一個是堿,我們能做麼?”蘇輝聽高寵這麼說,身體俯前,關切地問。
“外公,二舅,我這樣講的意思是,建這個玻璃廠,同時還要建製堿廠和耐火磚廠。沒有耐火磚,做不出玻璃,而沒有這個堿,則不能量產。”
“隻要有技術,這建廠不應是太大的問題。”二舅蘇仲舜說。
“剛才我提到了這個耐火磚和這個實現高溫的問題。他不但玻璃製造時是個難題,同樣煉鐵、煉鋼、煉銅、瓷器,反正要高溫冶煉的都要麵臨的問題。如果我們造出了耐火磚,就是不鑄玻璃我們也可以掙到錢的。外公你一定知道,現官家各個鐵廠,每一個爐子,炒不到二爐鋼就要重切爐子,由於大量的爐磚材料熔解到鋼鐵裏,不但影響了鋼鐵的質量也提高了煤炭的成本。”
“看來這耐火磚也是掙大錢的。寵兒,我蘇家,在池州雖說根底不深但在做瓷器,還是有一定的名聲的,這個你母親也知道。但怎麼經營法,你能否說說?”
“玻璃、耐火磚都是獨家技術,至少在最近幾年產量沒上來之前是個暴利的行業都是幾倍幾十倍的利潤,但是外公,我們高家現在沒有錢。我們高家由於現在投資的地方多,所以隻能以技術入股,由你們出資金,我們高家也要占五成的利潤。”
不出資金占六成分紅是很高,蘇輝心裏盤算著,但相對玻璃和耐火磚利潤看,也沒什麼。
“這個行,但初期投資大概要多少?這個事業的管理怎麼進行?”
“這個具體投資,我沒算,因不太知道外麵各種材料人工的價格,五虧貫總要要吧,這個我不確定,到時我把圖紙給你們就可以估算出來了。到於公司的管理,具體由你們家全管,我想念你們能做好,我高家隻派會計參與。有關公司的章程和管理我具體寫個東西。高寵又把現代公司的管理模式和內部跟外公和二舅介紹了一番。
這與外公合夥建廠的事就這樣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