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幽默
幽默,這個詞語被看作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它既是對人生無限矛盾的感知,又是人類健全天性的一種自然流露。在人們的精神世界裏,幽默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特殊養料。
什麼是幽默呢?“幽默”是用詼諧的修辭手法表現出意味深長的哲理,以求得特殊的藝術效果。
在我國最早出現於屈原的《九章·懷沙》裏:“煦兮杳杳,孔靜幽默。”不過這裏的“幽默”,是“幽靜無聲”的意思。而現在使用的“幽默”一詞是作為一個美學範疇,指一種令人發笑而有餘味的情操。
請看這則“聰明男人勸老婆”的例子:老婆發現自己的男人帶著小秘在飯店吃飯,大鬧起來,男人將老婆拉回家,勸她說:“隻是玩玩,不會認真。”女人哭說:“玩玩?你為什麼不帶我去玩玩?”男人說:“我帶你去玩,讓她到家裏來燒飯,你願意麼?”女人說:“那你為什麼拉著她的手不鬆?”男人說:“那是別人的手,不是沒拉過新鮮勁麼,又不認真。”女人:“那你為什麼拉我的手沒那麼深情?”男人:“我自己拉自己的手,還要什麼深情?”女人哭說:“你對我一點感覺也沒有了。”男人:“那當然,你已經是我的右手,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我雖然不特意去想著她,但我離不開,離開就成殘廢人了,你說這兩個手哪個重要?”老婆想了一下,破涕為笑說:“你真壞”。
看了這則老公勸老婆的故事對話後,真讓人值得一笑。從笑的感覺到笑是幽默的外部特征,沒有笑就不成其為幽默;但笑還不是幽默的本質特征,因為笑的種類很多。從笑的形態看,有滿足的笑,尷尬的笑,會心的笑……
從笑的機製來看,有生理的笑,社會的笑,心理的笑等等。隻有“會心的笑”,“心理的笑”,才與幽默的本質有緣,使人在笑聲中明白點什麼道理,得到點什麼啟示。
那麼,“幽默”與滑稽,諷刺不同。滑稽是在嘲笑,指示揭露事物的自相矛盾之處,以達到批評和諷刺的目的。諷刺則是用比喻,誇張的手法對不良或愚蠢行為進行揭露、批評或嘲笑。幽默與兩者既有聯係,又有區別。《辭海》上的解釋是這樣的:“通過影射,諷喻,雙關等修辭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訛謬和不通情理之處。”列寧說:“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正因如此,所以有人把幽默看作是一個人成熟的一種表現。
“幽默”是由英文Hum-our一詞音譯而來的。幽默一詞的廣泛運用,則要歸功於英國人文主義戲劇家瓊生了。他創作的《個性互異》和《人各有癖》兩部作品,均以幽默見稱。他的諷刺喜劇代表作《伏爾蓬涅》裏,其人物性格便是按照“氣質”劃定的,有“狐狸”,“蒼蠅”,“兀鷹”,“烏鴉”之類的命名。大概由於文藝的社會功能所致,瓊生的幽默理論也不脛而走。而最初將此詞移入中國來的,則要推林語堂了。這是一個音,意兩譯的詞,其表述方式自然是恰到好處了。
幽默是指生活和藝術中的一種特殊的喜劇因素,又是指表達、再現、領悟生活和藝術中的一種特殊能力,是一種高超的藝術,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同時它還是人的一種品位素質的展示。它不是油腔滑調,也不是嘲笑或諷刺。正如有位名人所言:氣浮心躁難以幽默,裝腔作勢難以幽默,鑽牛角尖難以幽默,捉襟見肘難以幽默,遲鈍笨拙難以幽默,隻有從容大度、平等待人、超脫世俗、遊刃有餘、聰明透徹才能幽默。
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和會說笑話或能逗人發笑的人,才能深刻領會幽默的內在含義,機智而敏捷地指出他人的缺點或優點,在微笑中加以肯定或否定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懂得幽默的人。這樣的人充滿生活情趣,許多看來令人痛苦煩惱之事,他們卻應付得輕鬆自如。以幽默來處理煩惱與矛盾,可以使人感到和諧愉快,相融友好。
什麼是幽默感
當問起你什麼是幽默感,你會想到滑稽、搞笑、有趣、讓人開心、輕鬆愉快……等可能很多用來描述幽默的詞語,甚至你也許會想到卓別林、周星馳這樣具有幽默細胞的典型人物。其實幽默感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
在心理學上,幽默感就是把幽默作為一種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征或是個體差異的變量,是個體感受、理解、欣賞、創造、傳遞和使用幽默的過程中,認知、情緒和行為傾向的整合。如果說幽默感是開心果,他也是一個被人高興快樂的開心果。
某公司特別舉辦了一次比賽,看看誰最像卓別林,並請了一些研究卓別林的專家擔任裁判,卓別林聽到這個消息也趕來參加比賽,但是評判結果,他卻屈居第二。發獎的那一天,公司邀請真卓別林前來講話,卓別林回信說:“世界上隻有一個卓別林,我應該尊重評論家的意見,我既被評為第二名,還是請第一卓別林講話吧!”聽了這句話後,總是感覺很好笑。卓別林就有講不完的笑話和趣事,無論誰和他在一起總是會很開心?
但是也有一些人,明明是非常搞笑的事情,可是講給他們聽時,卻毫無反應,讓你覺得自討沒趣?不用多說了,大家也明白,前一種像卓別林那樣的人是幽默感強的人,而後一種屬於那種“不痛不癢”則幽默感比較差,這種強弱的差別也就是他們在幽默感這一個性特征上的個體差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