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要讓附加題成為負加(1 / 2)

不要讓附加題成為負加

考試研究

作者:王萍

江蘇高考實施新模式之後,從2008年開始,文理科均增設附加題,選考曆史者要加考40分的語文附加題,突出文科生的“特長”。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語文的附加題得分並不理想。而且這幾年的高考題難度逐漸增加,文科生的“特長”更難以發揮。

文言文閱讀這一塊近幾年大多為議論文,以與必做題部分文言文閱讀的記敘類文字相區別,而且涉及的文學、文化常識從教材走向課外,2008年考查了道家和儒家兩個學派,以及《史記》中的兩個篇名,2009年考查了對文段相關內容的概括理解,以及《說苑》、《新序》的作者劉向,2010年考查了“四部”和《文史通義》的作者,2011年考查了“春秋筆法”,2012年考查了蕭統的《昭明文選》。考查範圍擴大,要求考生有思想準備,注重平時積累,盡可能拓寬知識麵,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在現行高考製度下,選文科的學生大多數學較薄弱,平時在數學上就要花費很多時間,而附加題使得學生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識記文學、文化常識,因此學生負擔著實不輕。

名著閱讀考題全在10部名著中,而且命題較穩定,都圍繞“主要內容、藝術特色”兩個方麵命題。可是10部名著的主要內容、重要情節、主要人物、主旨觀點、藝術特色足以讓學生頭大,更別說與主要人物、重要情節等相關的微小細節了。再加上從這幾年的題幹設置來看,逐漸從明確走向含蓄,要求對名著的閱讀更加深入、細致。因此,名著這一塊往往讓學生忙得焦頭爛額,而最終卻難拿到高分。

趨勢使然,如何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有成就感,發揮文科生的“特長”,值得每一位文科語文老師思考。為此,我提出如下思考。

一、擺正位置,調整心態

語文附加題這一塊,因其考試內容和能力要求的獨特性和新穎性(除材料歸納與分析外,其他考點均與前160分考點不重複,即為新增能力考查點),大家基本上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沒有必要妄自菲薄,心安理得地處於“底層”。從實際情況來看,不少前160分得分較高的學生,因為附加題發揮不好而使語文總分落後麵現象比比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決定文科考生“生死”的也許就是語文附加題。學生必須充分認識提升語文附加題分數的必要性和艱巨性,破除無足輕重的麻痹思想和期望一蹴而就的投機思想,充分做好反複抓、抓反複,持之以恒,穩步前進的思想準備。特別是那些自以為語文基礎不錯的同學,千萬不能妄自尊大,而應改變觀點,加大投入,保證時間,抓實這一內容的複習。

二、抓住重點和難點,采取措施

在語文附加題三部分內容中,文學、文化常識的考查範圍逐漸擴大,名著閱讀由於麵廣量大,記憶內容多而雜,都是複習的重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