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通、日立、日立電器等7個公司都急著搶灘,他們也都投入了相當多的資金,等於賭下整個公司的命運。在這場競爭中,鬆下也許會勝,也許就此消退下去。鬆下衡量得失後,終於決定撤退。
交戰時,撤退是最難的,如果無法勇敢地喊撤退,或許就會受到致命打擊。鬆下勇敢地實行一般人都無法理解的撤退,將“走為上策”之計如此運用,足見其人眼光高人一籌,不愧為日本商界首屈一指的人物。
在台灣,錄相機市場兩大係統之一的Beta,就曾因麵子問題不肯放棄,而造成極大的損失。
Beta係統是擅於開發電子新技術的新力公司所發明,與其競爭的對手是JVC公司的VHS係統。
Beta係統雖然是錄相機產品商品化的開創者,在生產的品質上和技術上均領先VHS。可是它在一開始就犯了行銷戰略上的錯誤,它想壟斷全部錄相機的市場,而不肯將技術與其它公司分享。
由於新力公司的固執,迫使其它電子產品公司與JVC公司協力開發新的規格係統——VHS。由於JVC公司以公開技術的方式與各大電子公司合作,分享開發成果,因此,在世界各地采用VHS係統的牌號較多,新力公司在初期雖然鶴立雞群,一枝獨秀,但在市場上卻陷於孤單奮戰的境地。
采用VHS係統的牌號,聯合眾家之力圍攻原為新力所獨占的市場,先是蠶食,最後則是鯨吞。新力公司Beta係統的市場占有率逐漸萎縮。VHS由於人多勢眾,聲勢越來越大,市場占有率後來居上。
新力公司雖然了解這種趨勢對它不利,但卻不甘心在這場世紀大戰中認輸。它極力地抗拒。
由於不肯割舍或放棄早已無利可圖且無力挽回的市場劣勢,新力公司反而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改良技術和加強廣告攻勢。事實上,這樣做違反了行銷的原則,想要以公司的聲譽來和消費者的需求對抗,這不但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而且是注定要失敗的。
新力公司的堅持,固然是為了商業聲譽,也是它一貫的作法。然而,市場是殘酷的,消費者是現實的,它的努力終於無法再堅持下去。
1988年春天,新力公司首次正式公開承認Beta不如VHS係統,並決定開始投入VHS係統的生產係列。
從1980年到1988年,將近10年的時間,新力公司不知耗費了多少的人力和財力,從事這一場沒有希望的戰爭。這10年中所投入的一切若用於開發新的產品,以新力擅長開發的優異技術,那又不知將是一番何等光景呢?
由以上一反兩正的例子可見,戰略性的“走”是何其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