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長篇小說《回回娃:一個地震幸存者的故事》,掩卷長思,感觸頗深。六十年人生體驗又一次浮上心頭。

曆史的災難有自然的,更有人為的;災難所及,即是個人的,也是全民族的。當然,這個民族,不是狹指回漢。因此從主題上講,小說內容的沉重度、豐富度、連續性,很有編年史的意味。加上地震這個特定的自然線索貫穿始終,小說的容量的確顯得恢弘大氣。

全書有一個貫穿始終的主人公田努海作為曆史的見證人,是小說能夠成功的基礎形象,而結尾又落在老人的第四代傳人田家樂上,很好地契合了農村農民生生不息、人類生存繁衍這個特定的主題,構成了小說最重要的脊柱線,並在小說中各自都有很充分的展開與表現。

幾代人的婚姻各有特色,並體現了各自時代的特征。這給小說的細節描寫提供了特點鮮明而又相互關聯的平台。應該自覺地做足文章,但要注意盡量刪去雷同,突出特點,才不會陷入重複和累贅,它們的共性則應潛入暗示。這一點要自覺地把握,但待矛盾衝突結束後,讓人從這個暗示中體會到人性的回歸,以達到作者要表達的宗旨。

全書的回族特色及其鮮明,是小說語言風格最大的共性。在生活起居方麵的描寫也極為到位。相信會令教內讀者感到親切,教外讀者覺得新奇有趣。這是小說最基本的細節特色,極為可貴。

與作者的前一部小說《納家戶舊事——納耀庭麥加朝覲記》相比,我認為內容極大地豐富了,人物更多了,回族風味依然深濃香醇。

是為序。

張其瑋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