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後,尹龍陽重走上這條偏僻的馬道,終於來到眼前這座早已破敗的驛站門前。
這一帶地區曆經了一場延綿的浩劫,山河動蕩,一座座村鎮荒蕪寥落,處處盡無生息,真是與鬼界也無差別。再看這裏,卻好像沒有受到絲毫影響,還是像曾經那樣。
一截枯朽的杆子立在驛站前邊,上邊掛著的,那曾經招展的旗幟經過長年風吹雨打,已經變作一條條紅色的布條索。門前的青石台階斑斑駁駁伸進灰色的土壤裏。兩邊幾棵挺拔而瘦俏的白楊樹依舊精神抖擻的樣子。這一切,幾乎沒有一點變化,隻有那半壁琉璃瓦上好像更多了幾層塵土。
推門進到驛站裏邊,尹龍陽燃了燈燭把四下打量,看到中央一攤燒盡的篝火,牆邊仍堆著許多幹枯的樹枝、稻草。篝火燃起來,他在一條長凳上坐下,瞧著前邊那牆邊的關公像,忽然見到關公像下邊案台上擺著一團黑乎乎的東西,他在心裏一怔,緩緩起身走過去,隻見是一隻狸貓,早已死了。
尹龍陽倒吸一口氣,後退幾步,想起了曾經剛到這片地麵,剛到這驛站的時候,想起了曾經曆的所有生活……
這還要從更早一些時候說起……
大唐帝國走過近二百餘年曆史,盛世已過,雖有明君能臣力圖中興,然而衰頹之勢難擋。
唐朝大中十三年,宣宗李忱食用丹藥中毒,久病難醫,連月不能上朝,終於酷暑八月駕崩西去。而後,宮中奇異事件頻頻發生,再有宦官專權跋扈,與朝中大臣矛盾衝突,紛爭連連,人心惶惶。
地方割據政權對抗中央朝廷愈加嚴重。
四方蠻夷意圖不軌,窺伺中原。東南有吐蕃、南詔,與唐軍對峙,卻難有大的作為。更甚的要數那北方大漠中,回紇、黨項、韃靼、奚人、契丹等蠻族部落,軍馬強壯彪悍,蠢蠢欲動,更讓人警惕。
再說這年末裏,裘甫所帶領的農民起義爆發,造亂中原,大唐官兵圍剿追捕,八九月的討伐才平息了紛亂。
但這一事端影響深遠,為中原連綿不絕的起義叛亂埋下根源,也動蕩了中原江湖武林的局勢劃分,許多山頭幫派連連紛爭,互相討伐殺戮不絕。
也是在這年裏,長安城中頗負盛名的虎樹道人,見城內氣象昏昏,異端不祥,寒冬時節帶著一批徒弟離了長安,投東都洛陽而去,作了洛陽文江王的座下客。
時不待人,又過了一些年月,虎樹道人在洛陽城中已經立起了一番威風,文江王為他修築了許多宮觀、道場,各色官員都來攀附,百姓也十分信奉。
這一年的末尾,正要將春節的時候了,洛陽街頭十分繁華熱鬧,人聲嘈雜,各色人等往來其中絡繹不絕,比往年都多。
這一日上午,虎樹道人乘著轎子往城南道場主持法事。正走過洛陽城中最盛名的萬春酒樓,忽聽聞路邊許多流浪乞丐操著外地聲音在路邊乞討。
道人聽這些乞丐竟說著不同地方的口音,有京畿、都畿,也有黔中、嶺南,還有河東、河北,覺得甚是奇怪,更聽到他們的話音與常人不同,深具底氣,便掀開簾子朝外看了看。隻見那些乞丐,一個個盡是殘疾,身體卻好像比平常人還硬朗的多,眼光遮掩卻能見出十分的警惕與明亮。
道人心中便起了疑心,想他們不是一般的乞丐。再打眼看去,這乞丐裏有一個小孩,麵貌清秀透著非常的氣韻,躲在乞丐中,蜷著身子,像是受傷的貓一樣,機敏的看著街頭人群。
道人見他麵貌體格非凡,不像凡家孩子,於是便叫停了轎子,走到乞丐那裏,一個個扔了許多銀兩,向他們提出要收那個孩子做徒弟。那些乞丐聽他這樣講吃了一驚,更加警惕,麵露著凶光,為首的一個白發老人說道,“這是我們自家孩子,不能給別人。”緊忙的就走了。
那虎樹道人吩咐隨從跟著他們。不知道人暗地裏使了什麼方法,還是又舍了多少錢,第二日道人在街頭碰到那些乞丐的時候,輕鬆地與那些乞丐商談好了,把那孩子領走,帶回家裏,為他取名尹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