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
某日,在皇宮後院裏,在幾百重宮牆當中,一個毫無特別之處的一座小宮殿裏。殿門口上掛著一個大大的牌匾,寫著“靜嫻宮”。安妃娘娘穿戴整齊,從門裏走出來,她的身後跟著兩個低首垂眉,小心翼翼的宮女。
三人穿過殿廊,來到一座屋前,門首寫著“望月閣”。走進房中,房裏分外閣和內閣。外閣是貼身服伺陪伴宮女的臥間,內閣才是正室。內閣右裏邊有書櫥,有書桌,桌上筆墨紙硯一應俱全;書櫥旁的牆上還掛有一張小小的弓,不象平常用的,倒象是用來裝飾的。乍眼看去,還隻道是一位公子爺的房間。可再看左裏邊,又有一個梳妝台,台上還置有梳子簪子之類的東西,卻原來是位姑娘的閨房。
安妃娘娘一直走進臥室裏,一邊用手撩起臥間一重重的帷幔,一邊直呼名道姓地叫道:“皓月,你還不快起身,還要穿戴衣飾,什麼時候才能出門啊?那些宮女真是沒用,一個都不能叫你準時點起床嗎?非得要我每天這樣子來催促你?”說著就已經來到床前。
床上一個人還緊緊地裹著被子,安妃娘娘眉頭微蹙,用力地一手扯開她的被子,床上的女孩子就嚷了起來:“幹嘛!總是要那麼早起來,我昨晚沒睡好,就不能別吵我?”
安妃娘娘柔聲又不失嚴厲地說:“你還不快點,所有的阿哥格格都快要去前麵給你皇阿瑪請安了,你怎麼還睡得著?”
被叫“皓月”的女孩子這時極不情願地扭捏著爬起來坐著,一頭秀發猶如瀑布傾泄於腦後。她抱怨地說:“為什麼每天都要去請安?天天都去,可是皇阿瑪正眼都沒看過我!我就算有一天不去,他也不會知道的!”
安妃娘娘無奈歎了口氣,說:“大家都要這樣的,你在這皇宮裏生活了十七年,是今天才知道嗎?”又說:“每天和大家一起去,也許你皇阿瑪是看不到你,但如果你有一天不去,他就會知道的。你額娘在這宮裏又不是很得勢,你何苦給我添這些麻煩?”說完她即轉頭向外叫:“你們這些人,還不快點來幫格格梳洗,還要等什麼時候啊!”
音畢,裙動盆響,外麵的宮女趕緊拿了梳洗的用具走進來。皓月隻有拖著慵懶的身子很不情願地下了床。於是屋裏一陣忙碌,洗臉更衣,娥眉淡掃,雲髻輕挽。不一會兒,一個內穿鵝黃長袍,外著白底印花、粉紅色鑲邊短褂,身材苗條的女孩子猶如出水芙蓉,在眾宮女中站了起來。
這個皓月格格長得一張精致的瓜子臉,白皙細膩的肌膚,彎彎的柳葉眉下一雙秀目蕩漾著盈盈秋水,小巧直挺的鼻子,一個紅豔豐潤的櫻桃小嘴,淺淺一笑,即現一對誘人心魂的小酒窩。樣貌看起來本就應該是一個溫婉嫻靜,柔情似水的女子,但偏偏她卻生性率真可愛,若不是因為自小受著宮裏的種種規矩和禮教的束縛,隻怕她就是叢林樹梢那隻整天唧唧喳喳、靈動雀躍的喜鵲!
這時,安妃娘娘朝皓月身上略一打量,憐愛地輕輕拔了拔女兒旗頭下的流蘇,滿意地說:“好了,你快去吧!你弟弟已經在前廳了。”說到弟弟,隨口又歎了一句:“唉,他可比你聽話多了!”
皓月聽了,不由嘟了一下嘴,甩了一下頭,嬌嗔道:“他是你兒子,是你全部的希望,他自己去不就得了。”
她額娘聽了這話,又惱起來:“難道你就是不我生的嗎?我天天這樣侍候著你,你就不能體諒一下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