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瑞安微型小說集01(1 / 3)

請 請請 請請請

“請。”

“請請。”

“請請請。”

桑拖和方回互相謙讓著,等對方先行出招,可是,心裏都巴不得一出手就撂倒對方。

──可不是麼,決戰的意義,其實就是打倒對方。

這一戰下來,什麼也沒改變。

桑拖的“恨恨神拳”仍然收拾不了江湖上人稱:“帶酒衝山雨,和衣睡晚晴”的“愁掌”方回。

同樣的,方回的“愁愁綿掌”也製不住武林中人號之為“恨地無環”的桑拖。

他們兩人,連戰十七回合,結果還是:平手。

其實,桑拖最近苦練武功,已有大進,本想一舉擊敗方回,卻沒料這些日子以來方回也勤修武藝,結果還是平分秋色。

──兩人武功,皆有進境,是以相持不下,不分軒輊。

可是,這結果能令桑拖滿意了嗎?

當然不。

桑拖是蒙古人。他是世祖總製院使的兒子。其父置徵理司,勾考諸路錢穀,多方聚斂,巧立稅目,是以身居要位,富甲一方。

桑拖卻無誌於朝政聚斂之事,他最有興趣的,還是練武。他初入中土時,年紀還小,隻望有一天要是能跟中原武林的石鍾山龐一霸、百花洲平一君、“追空神拳”張步散等人學藝,或能跟峨嵋金頂天魄上人、“無形劍”李開心、“不發製人”朱夢省等一流高手交一交手,隻要不敗已是不枉此生了。

可惜是他練了那麼多年,拜了不少名師,結果,就連區區一個“愁掌”方回也打不敗!

方回,是他的好朋友,武功也練得很好。

方回是漢人。

當時,蒙古人根本就歧視漢人,是以漢人南人不得為正官,漢人性命,往往連一匹騾馬都不如。不過,桑拖天生俠義,倒不存有鄙視之心。

方回與他功力相仿,他幾次都無法擊敗之;不過,他也從未想過利用權勢、身分、聲威或叫手下以武力來迫使方回屈服、認輸。

不過,無論怎麼說,桑拖心裏還是不快的:

連一個方回都取勝不了,又如何能寄望問鼎武林、逐鹿中原!

他覺得很頹喪。

是以他千方百計,七赴秦中,找到了少林俗家子弟中的第一高手,武林名宿張佛德,希望這位“立地佛”能指點他一條明路。

他卻沒想到,德高望重兼且修為已到了光風霽月和光同塵境界的張佛德,與他一晤之後,竟使他得要徹頭徹麵的重估自己。

“哎呀!”

張佛德聽引介人道明身分之後,就叫了一聲,一直拿炯炯有神的眼睛磨刀一般的打量著他。然後眼神就凝在他的頭上,彷佛那兒正盤旋著三條金龍四位元神似的。

桑拖倒是給嚇了一跳。

“什麼事?”

“少俠來此,有何貴幹?”

“隻想請教先生,在下勤修武藝,唯一直並無大進,不知有何妙法,能使在下能夠脫胎換骨,躋身高手之列?若蒙指點,不勝感激,定當厚報;如果在下資質太過魯鈍,也請直告,從此不枉費心機習武就是了。”

“錯了,錯了,”張佛德頓足大呼,好像他眼前站著一隻會生金蛋的牛一樣,“太好了,太好了。”

桑拖在想:或因南宋滅亡,張佛德受刺激太深之故吧,所以才有點……

“你是天賦異稟、人中龍鳳啊,”張佛德仍大驚中詫小怪七情上麵的道:“你隻是一直練錯了功夫罷了!”

“什麼?!”桑拖不敢置信。

“你的功夫一直練不好,因為練的都是小道功夫”

“……小……小道功夫?”

“練功,要練大道的。你一直隻練功,沒練氣是不是?”

“……練……練氣?得要先把基礎功夫紮好啊。平時,也有練些外氣硬門功、吐納歸息法就是了。”

“那就錯了。練功,跟練字、寫畫一樣,都要師法乎上。練氣,就得要練內家上層氣功,一旦能成,那就無有不通的了。依我看,你天資過人,英華秀發,隻是未能善加縱控罷了……不信,你望著我看看。……不是望我鼻子,而是望著我印堂……哦,唔,這就對了……然後你凝神、吸氣、運力、聚精於眼神之中,像放飛劍一樣徐徐投刺到我眉心來……繼續……再集中精神一些……哎喲!”

張佛德掩麵,仰天而倒,如受重擊。

這倒是把桑拖嚇了一跳:“什麼?”

他並沒有出手攻擊張佛德啊。

張佛德狼狽地爬了起來,好像剛才有人給他當頭一棒似的,他苦著臉說:“……厲害……佩服……你的氣功!”

桑拖瞪大了眼睛,吐出兩個字:“……氣功?!”

“對!你剛才傷我,用的便是一流的氣功!氣功好手,根本不必與人動手,隻要動念存意,即可殺人救人;”張佛德斂容正色道,“一般庸手,才練拳習武使兵器;真正高手的境界,是手揮目送、意生念起每個傷人於千裏之外,彈指萬裏取人頭。你隻消懂得如何去運用自己的精、氣、神,與天地間渾然自成的“氣”結為一體,自然就能生出大威力了,一點也不玄。不是有很多人到廟裏燒香、問卦祈願嗎?結果大都很靈。那不一定就是神明顯靈,而是結合了多少年來多少善男信女的真心誠意和自己的聚精會神,融合成一種“氣”,自然就可以神通過往、預知未來了。那也是一種“氣”。能把這種“氣”善加運用的,就是我們武術家所夢寐以求的。真是可喜可賀:老弟已有相當修為造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