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企也需要轉型升級(1 / 1)

外企也需要轉型升級

總編寄語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指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這樣高屋建瓴的論斷,將中國信息化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必然促使我國各行各業的信息化建設掀起新的高潮。

在中國過去多年的信息化建設中,IBM、HP、Intel、Microsoft、Oracle、Cisco、EMC、Dell以及三星、索尼等著名國外IT企業積極參與其中,用先進的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幫助中國眾多商業企業構建起信息係統與應用,有效地促進了中國的信息化進程,這些企業也由此得到中國用戶的認同,贏得了較好的商業利益回報。在中國新一輪信息化建設熱潮中,這些企業本可以憑借先機,抓住新的機會,贏得更好的發展。然而,近期,在中國民間眾多類似“去IOE”(IBM、Oracle、EMC的簡寫)的言論中,也有不少人開始疑惑:外企在中國還有機會嗎?

產生疑惑的原因至少有兩個方麵。一是習近平總書記同時還指出,沒有網絡信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同樣將信息安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外企的一些關鍵技術和產品,由於各種原因,留有技術後門,存在信息安全隱患,引起人們擔憂;二是經過近30年的拚搏,經曆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中國本土企業也得到發展壯大,有些技術和產品已經可以替代外企產品,這是發展所致。由此,外企對在華未來的憂慮是必然的。

那麼,外企真的就沒有機會了嗎?這個問題其實沒什麼值得深入討論的,答案也會很簡單。如果不能滿足用戶新的需求,任何企業都沒有機會。在華外企如果不能適應中國政府的要求,不能幫助各行各業妥善解決信息係統安全問題,不能像國內IT企業那樣更加貼近用戶,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與技術,市場競爭力就會減弱,賺錢的機會當然就會越來越少。

因此,我以為,如同中國經濟正在推動轉型升級一樣,外企在中國也需要轉型升級:一是外企必須進一步開放自己的核心技術,並采取有效方案,幫助中國用戶化解信息安全問題;二是應進一步針對中國用戶需求,提供更加安全實用的產品與解決方案;三是應從過去簡單地將產品推銷到中國市場的做法,提升為與中國本土企業的深入協同合作,比如與中國本土IT企業成立合資企業,聯合經營,或者積極與中國本土IT企業聯合建立技術開發中心等;總體而言,在華外企應從賣產品,提升到在華建企業、建總部、將全球業務發展重心真正轉移到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企業。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應用市場,正在成為世界上最複雜、最先進信息係統的產生地,中國信息化建設的這樣一塊“新鮮而美味的蛋糕”值得國外著名IT企業深入思考和明智選擇。

當然,我們也開始看到了一些外企的悄然行動。比如韓國三星正做著“中國三星”的廣告;廣告語是“做中國人民喜愛的企業,貢獻於中國社會的企業”??與此同時,本期封麵選題《科技改變了什麼》深入報道了IBM推動的“開放式創新”理念。我理解,開放式創新,就是要保持技術的開放性,打消用戶對IT產品的“黑匣子”印象,同時吸引用戶、合作夥伴加入到產品研發、改進和應用的流程中。

這就是選擇。任何外企不能以總部所在國法律或其他因素為由,做傷害中國網絡信息安全的事情;也不能總是高高在上,不貼近用戶,隻是把自己的東西推給別人。真正融入中國新一輪信息化發展大潮,實現轉型升級,我認為這樣的外企不僅不會被“去”,反而會更好地受到中國用戶的青睞。我們真誠期待在華外企也更好更快地實現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