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石頭和會唱歌的沙丘(3 / 3)

3.澳洲的變色怪石

在澳大利亞中部阿利斯西南的茫茫沙漠中,巍然屹立著一塊世界上罕見的嶙峋怪石,當地居民自古以來稱之為“愛也斯”,它周長約8公裏,高達348米,曾有人估算過,僅它露出在地麵上的部分,就重約幾億噸。它很像古代神話傳說中“自天而降”的巨人,“高聳入雲與天齊,俯瞰塵寰處處低”,氣勢雄偉,表現出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威武神態。更為奇特的是;它每天很有規律地改變著自己的顏色——旭日東升時,呈棕色;中午時,呈灰藍色;夕陽西沉時,驀然變成鮮豔的紅色,熠熠閃亮,蔚為奇觀,把錦繡大地點綴得分外妖嬈。古代當地居民把它當做天然的“標準時鍾”,根據它顏色的變換來準確地掌握每天的時間,安排生活和農事,從未發生誤差。隨著陽光照射的變化,它往往會給人以各種幻覺:遠遠望去,它時而像一艘半浮在海麵上烏黑發亮的潛艇;時而像一條巨大鯊魚的背鰭。如果碰上光線合適的話,瞬時間內,它像一位穿著青衣的巨人,神采奕奕,儀態端莊,斜臥在一張巨大潔白的軟床上……變幻無窮,綺麗多姿,構成各種奇妙的景象。

自古至今,愛也斯怪石吸引著千千萬萬的遊客,許多人從國外千裏跋涉,來到怪石旁遊覽,愛慕和讚歎不已,遊後遐思翩翩,有的賦詩著文,抒寫情懷。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考古學家和地質學家對怪石的興趣更加強烈,他們對怪石每天變換顏色的原因作過各種探究和猜想。有些學者認為,這是由於沙漠地勢平坦,天空終日無雲,而怪石表麵頗光滑,它好像一麵鏡子,對太陽光線的反射力較強,反映著從清晨到傍晚天際顏色的變化,因而它在不同的時間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但一些人認為,上述解釋還不夠全麵,難以令人信服,怪石還有一些奧秘尚未揭開。

4.會唱歌的沙丘

親愛的讀者,你去過沙漠嗎你聽說過有會唱歌的沙丘嗎在這個千奇百怪的地球上,的確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地方。當風吹沙舞的時候,遼闊的沙漠上就回響起各種美妙的音樂。有時像手風琴拉出的低沉的樂聲,如泣如訴。有時宛如叮當作響的銀鈴,如醉如狂。這時,似乎整個沙漠都在歌唱。而在這個大合唱的行列中,領唱的歌手便是沙粒。它有時發出像飛機掠過頭頂時的轟鳴聲,有時發出在海上航行中的輪船的汽笛聲。在風和日麗的午後,它又會發出犬吠的聲音。這一陣陣聲響,彙集成一曲曲奇妙的交響樂,令人陶醉不已。

在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的庫布齊沙漠上,就有一個神奇而迷人的“響沙彎”。在大不列顛群島、夏威夷群島、南美西海岸、西奈半島沙漠、蒙古戈壁灘、智利阿塔卡瑪沙漠和沙特阿拉伯的一些沙漠都有這種奇特的自然現象。在蘇聯的科拉半島淺灘、貝加海澱、維仰伊河以及貝加爾湖也可見到這類“響沙”。據說,世界上已發現了100多種類似的沙丘。

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沙丘會唱歌呢古代人認為是神鬼在作怪,是地獄的魔鬼在呼叫,是美麗的女妖為了引誘海員而在沙灘上歌唱。也有人認為是地下寺院的鍾聲呼喚著僧侶去祈禱。

後來人們才發現,這種悅耳的聲音,隻是在風和日麗的時候或風沙起舞的時候,由那些直徑為0.3-0.5毫米的潔淨的石英沙發出來的。而且沙粒越幹燥聲音就越大。在潮濕的天氣、雨天或冬天,沙粒則通常寂靜無聲。

那麼究竟是什麼使沙子發出這動人的“音樂之聲”的呢科學家們的猜想和解釋多種多樣。一種認為聲音是由沙粒帶電產生的。由於摩擦擠壓的關係,沙粒帶有靜電。一遇外力,互相碰撞,就產生放電現象,因而發出聲音。

另一種認為在沙丘裏有一層濕沙層。當沙丘發生崩塌時,由於沙層的流動,形成了波浪形表麵,表麵又將震動傳給濕沙層,濕沙層就產生一種像樂器一樣的振動,從而發出聲音。

還有人認為沙粒空隙間的空氣運動構成了一個音箱。沙丘崩塌時,空氣在空隙間進進出出,就會引起空氣的振動。當振動的頻率與這個無形的音箱共鳴時,就產生音響。

更有人企圖用溫度的長降理論以及沙丘的不同運動形式來解釋這一大自然的奧妙。然而,盡管無數的科學家們絞盡了腦汁,至今仍未找到其確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