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部:大約1—2之間的部位。
中上部:大約2—3之間的部位。
中部:大約3的部位。
中下部:大約3—4之間的部位。
下中部:大約4—5之間的部位。
下部:大約5—6之間的部位。
觸拍部位
觸拍部位是指擊球瞬間,球體觸在球拍上的位置。球拍的擊球麵可劃分為左、右、上、下和中等部位。
拍形拍形包括拍形角度和拍形方向兩個方麵。
1.拍形角度:指擊球時拍形與台麵所形成的夾角。
角度小於90°時,稱為“前傾”,角度大於90°時,稱為“後仰”。按球拍擊球時的拍麵角度和擊球部位的不同可分為:拍麵向下:球拍擊球的上部。
拍麵前傾:球拍擊的上中部。
拍麵稍前傾:球拍擊球的中部。
拍麵稍後仰:球拍擊球的中下部。
拍麵後仰:球拍擊球的下中部。
拍麵向上:球拍擊球的下部。2.拍麵方向擊球者擊球時,拍麵所朝的方向。拍麵向左時,擊球的右側;拍麵向右時,擊球的左側;拍麵朝前時,擊球的正後部。
擊球點擊球點是指擊球時,球拍與球體接觸的那一點相對於擊球者身體的空間位置。它包含有上下、左右、前後三方麵的含義。因此,擊球點是根據擊球者的位置而確定的。
擊球距離
揮拍擊球時,球拍的起始點到擊球點之間的揮拍長度,稱為擊球距離。短球、長球和追身球短球:又稱近網球。指球落在近網區內。
長球:又稱底線球。指球落在底線區內。
追身球:指把球擊到對方身體的中間位置的球。
常用的握拍法1.直拍快攻型握拍法:如莊則棟、容國團、李富榮、徐寅生等名將都采用這種握法。
2.直拍弧圈型握拍法:如韓國的劉南奎、玄靜和以及日本的許多球星都曾用這種握法取得過很好的成績。
3.削攻型握拍法:這種握法最傑出的的代表就是被世人稱為“削球機器”的張燮林。
4.橫握拍法:一般可分為淺握和深握,但隨著當今乒乓球比賽對運動員的各方麵條件要求的越來越嚴格,因此多數運動員趨向於適中的握法。
(1)淺握:
(2)深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