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3章 李嘉誠學英語文的秘訣(1 / 1)

對聞英文而色變的人來說,英文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成功階梯,是刮風落雨時仍隱隱作痛的舊傷口。

對能通過了這道窄門的幸運兒來說,學英文是一場輝煌的人生戰役,戰果足可享用一世。

但對能鑒賞英文如醇酒,以之與西方哲人神交,以之和世界各階級各種族打交道的人來說,英文是開拓眼界、改造心靈的窗口。

人人都說今日是互聯網世界,英文就是世界認同的電腦語言。英文是走向世界之鑰,已無可置疑。

數十年來經常與外籍猛人交鋒的成功人物李嘉誠,如何從零開始,攀英語高峰呢?

一、“終歸一句我肯學”

早前被《財富》雜誌選為亞洲首富的李嘉誠,業務遍及20多個國家,員工8萬人。過去數十年與他直接交鋒的,由投資顧問杜輝廉到彙豐大班沈弼,到手下馬世民,都不乏外籍猛人。今天,年屆72歲的李嘉誠,暢談了學英文的經驗。

“我的英文不算好,由ABC開始,都未學到Z,日本仔的飛機已經到處放炸彈。正規教育我受過很少,但非正規的教育我肯學。”

1939年,日軍犯境,當小學校長的父親帶著李嘉誠逃赴香港。翌年父親患上肺玻一個周末的下午,他到醫院探父,想逗病危的父親高興:“英文也不算難,我讀一段給你聽。”其父聽罷,滿麵哀傷,“因為他知我很喜歡讀書,但當時環境不許可。”李嘉誠語帶硬咽地說。

“我的英文是一個同屋的女孩教的,我則教她數學。”父親臨終前一天,發覺沒有任何財產可以留下,隻好反問愛子可有話跟他說。李嘉誠很自信地應許父親說:“我們一家人一定生活得好好。”為了踐諾,李嘉誠使出狠勁,一邊當推銷員,一邊上夜校學英文。他用報紙練字,一麵寫滿了,又翻過另一麵再寫,直至整張紙寫得皺皺巴巴為止。

二、大戶破產毀大學夢

“我住在合群男子公寓,即今銅鑼灣金堡大廈。每晚12時後便會熄燈。我因為上夜校及到工廠跟單,寧願晚晚摸黑走樓梯,一步步計算,數到一定的數目就知道回到家了。”

22歲,開了塑膠廠,他深信到26歲,儲夠錢,憑著惡補的英文,可以考上大學。豈料一個大戶破產,毀了他的夢。但苦學的英文為他打開成功之門。

“50年代在做塑料花時,我不斷訂閱全世界最新的塑料雜誌,第一本是美國雜誌《現代塑膠》。”他又飛到英美國參加塑膠展,把握最新形勢。

在外國雜誌中,他留意到一部製造塑膠瓶子的機器,但從外國訂製太貴了,於是他憑自學的英文研製了這部機器。“它至少讓我賺了幾萬港幣。”他開始請私人老師,每天7時上班前,教他英文。

三、有辱中國人的生意不做

“有個客戶的女婿竟用英文侮辱中國人,我吞不下這口氣,用英文罵他,說我不做這筆生意了。結果他的嶽父來道歉。我和他做了一回生意,不過價錢貴些。”

“80年代初中英會談期間,不少公司都停留在業務本地化的階段,但我考慮公司要做大,就一定要向海外發展,到海外發展,就什麼人都一樣。因為我的公司裏,什麼國籍的人都有。”

他並沒因自己帶潮州口音而避開講英語或不請洋人,從開會到接訪問,隻要對象是洋人,他一概用英語對答,毋須翻譯。

但他總嫌自己閱讀英文速度慢,遇有好文章,有時會中譯後才看。去年在劍橋大學領取榮譽博士學位時,他抱憾地說:“如果是自己攻讀來的,我會開心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