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焦誌敏調入了省隊。
五個“20比20”
1981年12月28日至30日在天津舉行全國乒乓球名將特邀賽。32名選手中,包括了我國參加3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全體冠軍和名將,唯獨黑龍江把世界雙打冠軍張德英換成了焦誌敏。是啊,憑曆史戰績排隊的話,有世界單打冠軍童玲、雙打冠軍曹燕華、混雙冠軍黃俊群,還有國家隊名將齊寶香、沈劍萍,大概得在20多名以後才能排上焦誌敏吧?
女子比賽的戰幕是28日上午拉開的,一天兩輪淘汰賽,第一輪下去十六名,第二輪又下八名,到第二天上午僅剩下八名戰將了,焦誌敏連闖兩關進入了八強之列。29日的上下午又進行了兩輪,世界冠軍童玲、黃俊群先後出局,直到晚飯後賽完的第四輪,竟意外地剩下曹燕華和焦誌敏兩個人保持不敗。這在天津可爆出了一大新聞,很多乒乓球界的老同誌為焦誌敏的進步感到高興,並說:“沒想到小焦這次穩拿第二名了,真是個不小的躍進哪。”
“什麼,第二名!”焦誌敏覺得這話太刺耳了。“怎麼?那第一名就肯定是曹燕華的了?!”
30日晚七點三十分,曹燕華對焦誌敏爭第一的比賽開始了。曹燕華發球搶衝的前三板打得相當出色,很輕鬆的就把比分拉成20比15。當裁判員喊出“換發球,15比20”時,焦誌敏像被誰突然打了一拳似的,身子哆嗦了一下,她叫著自己的名字,難道你真不行了?焦誌敏十分冷靜地把球要到手,又在地板上拍了兩下,然後把球高高拋起,一個上旋急球,發球得分。觀眾熱烈鼓掌。接著又得一分。17比20,18比20,19比20,20比20。隨著裁判員報比分,全場觀眾鼓掌五次,小焦連續追上5分後換發球,曹燕華把球要在手,也是一個高拋旋轉球,小焦判斷失誤,回球高了,曹燕華一個側身搶攻,21比20。茅廬小將焦誌敏在關鍵時發球不果斷,讓曹燕華猛衝一板成功,22比20先勝了第一局。
第二局,曹燕華又一路順風,14比20領先6分,焦誌敏頑強追趕,直到追成20比20平,接著又以21比20超出,很多觀眾站起來,操著濃重的天津口音高喊:“頂住,焦誌敏!”可是,又沒頂住,22比25,第二局又輸掉了。
休息時,焦誌敏一個人躲起來。她要自己好好想一想,是該想想了:你想拿第一,從學打乒乓球那一天起就想拿第一,但不要讓“第一”這條無形繩索捆住你的手腳。欲速則不達,應該學習你的對手,像曹燕華那樣放鬆了打。
她想明白了。
第三局,又打了個20比20,但這回她勝了,22比20扳回一局。
第四局,兩個人的比分咬著上升,又出現了20比20,第四個20平了。這時,另一張球台上男子決賽已經結束,謝賽克戰勝王會元奪得冠軍。這樣,不光是觀眾,就連男運動員也轉向女台來助陣。
焦誌敏一改前兩局的拘謹和膽怯,首先在氣勢上壓倒了對手,又一個22比20,連扳兩局,把總積分追成了2比2平。這種局麵往往對開始的領先者是最可怕的,沒有經驗的運動員最容易在這種時候失去信心,而後來者,常常會越打越順手。曹燕華,確是位成熟的老手,她成功地抑製了氣勢旺盛的焦誌敏,打成了第五個20平。這可真打出奇跡了,據資料記載,50年代以前的歐洲削球手曾出現過五局20平的紀錄,進入60年代以後,世界的任何一次比賽都沒出現過五局20平的紀錄。這的的確確是一場不可多得的龍虎鬥,它磨煉了運動員,特別是剛剛出飛的小雛鷹。焦誌敏終於以第三個22比20先敗後勝。這場決戰曆經兩個半小時,總比分加起來108比106,成為近年來世界上罕見的高比分紀錄。
這是焦誌敏第一次戰勝曹燕華。
生活浪潮的第二次衝擊
天津比賽後,焦誌敏引起了著名教練員張燮林的注意,被臨時調往北京參加第37屆世乒賽的選拔集訓。
這時的焦誌敏不論在技術、戰術還是國內比賽的經驗上都具備了參加第37屆世乒賽的條件。實際上,在中國隊組隊的醞釀中她也確是榜上有名的。但在最後張榜時,竟從頭看到尾也看不見焦誌敏的名字。站在名單下的焦誌敏以為自己看花眼了,又從頭看了一遍,結果,還是沒有。這一下可把焦誌敏氣壞了,差點喊起來,這也太欺侮人了,憑什麼這麼安排!我找領導去。一使勁,扭過頭來撞在身後的張燮林教練身上了。張教練微笑著,一眼就看穿了她的心思:“幹嘛那麼大火兒,第37屆不去第38屆去。這有什麼了不起,才20歲,把基本功再練得紮實點有什麼不好?……”她沒功夫聽這些,一甩頭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