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部落聯盟的巫覡,世人不知其是男是女,黃迪一時之間還不確定送什麼溜須這位巫覡,隻能這幾仔細想想,禮多人不怪,尤其他這位“原始司馬懿”,更是不能在送禮方麵落了腳步。
女人們的工作分配完畢,剩下的十幾個男人全都被黃迪派出去,用骨刀石斧砍伐那些筆直的沙樹回來,還有收集軟藤。
要體現家的含義,要山洞內的氣味好聞一些,要霸占整個山洞作為自己的工坊和住所,那麼就需要足夠的房子。
而這些男人的任務,就是把建造木屋需要的材料弄回來,黃迪會讓他們在舒適單獨的居住環境下,最快的速度明白什麼是家,什麼是私心,什麼是部落。
這些原始部落的戰士們,打架或許不咋地,但是砍木頭幹活真是一把好手,好像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累。
一個個呼哧帶喘的,不斷的把木材送回山洞門口。
山洞所在的闊穀本就寬敞,而且地勢平緩。
黃迪決定,就在溪的兩側,分別搭建木房。
然後在穀口,用粗木頭做一排結實的圍牆,這才是基本的部落雛形。
木房的搭建,有很多種方法。
最結實的,自然是北歐的木屋結構,但是那需要對木材進行加工,做成好像積木一樣的凹槽,互相疊加,最後組成房屋,結實保暖。
再就是R國和國的木屋,以釘子楔子為連接結構,組成木屋。優點是節省材料,缺點是沒有北歐木屋結實。
最後,也就是最簡單的木屋製作方法,立柱式木屋。
就是用十六根粗木立著埋於地下,組成四根立柱。
每個立柱是四根粗木組合而成,彼此間間距一根木頭的直徑寬度,呈正方形排列。
這樣,木頭就能夠通過立柱進行疊合,隻需要在地麵縫隙處以土掩埋遮掩,縫隙處以幹苔蘚和黃泥的混合物略加塞堵,便成了四麵牆。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不需要對木頭進行精加工,隻要削掉了枝丫便足夠。
通過前後木牆高矮的不同,建造斜坡的細木屋頂。
用細木做屋頂,是為了減少承重,增加安全性。
在細木的屋頂上,用闊葉打底,塗抹一層黃泥,上麵再以幹草鋪墊,便成了木屋茅草房,冬暖夏涼,就是采光不好。
不過,怎麼也比石洞采光好不是!
門口處,做一個伸出來的遮雨簷,下麵用石頭和黃泥粘合成一個高於地麵的平台,這個位置是專門放置篝火的地方,可不能放屋裏,要不估計一冬下來,全都一氧化碳中毒個屁。
以後,要做到家家有篝火,便於冬取暖。
屋子的地麵,用石器砸平,上麵鋪上厚厚的幹草,便成了這個年代,野人最前衛的家。
黃迪很慶幸自己選擇了這種最簡單的木屋製造方法,因為這些野人的手,可真做不出精細的玩意兒來。
建築工地上,時刻傳來黃迪撕心裂肺的大吼:
“二貨,放錯位置了!你這樣壘起來,是柴火垛!”
“大哥!大爺!你要幹嘛?鋪地板嗎?”
“得,你是我祖宗,胳膊粗的木頭,你也能當牆?”
“孫子兒,你特麼三歲孩都不如,沒玩過積木嗎?”
一眾野人一臉懵逼:“積木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