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什麼,煩惱什麼(1 / 3)

孩子喜歡什麼,煩惱什麼

獨生子女正在成長,他們希望獨立於父母、教師,對自己的事情有自主權,在任何時候都受到尊重;他們希望有更多的時間與朋友交往;他們希望要一種沒有學習壓力、批評壓力的生活。

北京教育界流傳著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中國青年報》“青春熱線”主編陸小婭曾在1994年“老三屆子女教育研討會”上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母親帶著小孩子去商場裏買玩具,看到商場裏琳琅滿目的玩具,母親本以為孩子會興高采烈,卻不料孩子鬧著要回家。母親很納悶,當她蹲下來哄孩子時,才突然發現,原來在擁來擠去的人群中,孩子什麼玩具也看不見,看到的隻是無數條腿。

由於孩子與成人的視角不同,他們常常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東西。就像這個故事,在玩具店裏,成人看到的是玩具,孩子看到的卻是腿。盡管大人是為了孩子才來玩具店的,但孩子被擁擠的氣氛和無數條腿壓迫著,煩躁不堪,他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呢?

為此陸小婭告誡家長,要蹲下來與孩子說話,要從孩子的視角來看孩子的問題。《少年兒童研究》雜誌還提出一個口號:“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我們在開始描述獨生子女的人格之前,想先將孩子們的一些想法告訴家長和教師。同時也想說明,為什麼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會特別關注一些問題,如學習壓力、夥伴關係、家庭關係等等,不僅僅因為它們是影響孩子人格發展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狀況下,它們正在成為孩子人格發展的障礙。

我們是這樣了解孩子們的想法的:在全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調查問卷中,我們設計了兩道自由填答的題目:“生活中你最高興的事情是什麼”和“生活中你最煩惱的事情是什麼”,然後請被抽中的獨生子女自由填答。孩子們對回答這兩道題很踴躍,95%的獨生子女(3075人)填答了第一個問題,93%的獨生子女(3058人)填答了第二個問題,總共收集了6133條獨生子女對最高興和最煩惱的事情的表述。我們認真閱讀了全部的表述(約20餘萬字),根據表述內容作了大致的分類,寫出每類的主題詞,然後利用計算機對這些主題詞進行了檢索。應該說,用自由填答的方法了解兒童的想法是很難深入的,但它最大的好處是:由於是一個抽樣樣本,通過這些兒童的回答可以看出獨生子女狀況的整個趨向。下麵就是主題詞檢索的結果。

1.生活中你最高興的事情是什麼?

檢索發現:獨生子女最高興的事情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玩。高達21%的獨生子女(633人)在描述最高興的事情時使用了“玩”這一詞彙;7%的獨生子女(202人)使用了“球”,包括足球、籃球、乒乓球等;6%的獨生子女(180人)說看課外書是最高興的事情;4%的獨生子女(124人)則覺得看電視是最高興的事情。其它被敘述成最高興的事情的還有:旅遊、唱歌、玩電腦、遊泳、聽音樂、體育運動、聊天、郊遊、看卡通、過生日和探險等。獨生子女對“玩”的典型表述是:“生活中我最高興的事情是能出去玩”,“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出去玩”,“能玩得痛快”,“玩的時候不受幹擾”,以及“和父母及許多朋友友善地在一起聊天、看電視”等。在與被調查的獨生子女交談時,我們發現,他們最高興的事情是玩,並非他們真正得到了“玩”的滿足,而恰恰因為不能經常和痛快地“玩”,結果使“玩”成了一種生活中的渴望或期待。

第二類是關於提高學習成績的。17%的獨生子女(528人)說生活中最高興的事情是學習成績提高了,7%的獨生子女(202人)說最高興的事是得到了老師或家長的表揚,4%的獨生子女(135人)說當他們獲得了成功的時候他們最高興。其它有關的主題詞還有:好成績、第一名、名列前茅、獎(一等獎、誇獎、得獎等)、100分、優異成績、三好學生等。獨生子女對學習成績的典型表述是:“考試成績第一名”,“考試順利,成績好”,“我的學習成績超過平時比我強許多的人”等等。同第一類“玩”一樣,許多獨生子女將學習成績提高列為最高興的事情,是因為他們缺少好的學習成績,總是達不到老師和家長的期望。第一名在全班隻有一個,那麼,沒有獲得如此優異成績的孩子就幻想也能得到第一名,結果這也成了兒童生活中的一種期待。

第三類是關於朋友的。19%的獨生子女(586人)說他們最高興的事情是獲得了朋友,6%的獨生子女(181人)說最高興的事情是同學理解或信任他。因為“朋友”與“同學”同時被選中的機率極低,我們可以將兩個百分比合並,得到

25%,也就是說,至少有25%的獨生子女認為他們最高興的事情是與朋友有關的。至於是他們渴望獲得朋友還是已經獲得了朋友,我們還難以準確判斷。從答題來看,這兩種情況可能都有。獨生子女對朋友的典型表述是:“生活中最高興的事情是與朋友交談”,“認識許多新朋友”,“朋友能理解自己”,“與朋友一起玩”等等。

第四類是關於家庭的。我們檢索了五個主題詞:爸爸、媽媽、家長、父母和家庭。其百分比分別是:爸爸6%(186人),媽媽7%(227人),家長4%(117人),父母7%(213人),家庭2%(66人)。除了“爸爸”、“媽媽”同時被選中的機率較大,其它詞彙很難同時被選中,所以可將“爸爸”、“媽媽”、“家長”、“父母”、“家庭”五詞的百分比合並,得出20%,說明至少有20%的獨生子女關注家庭,希望家庭生活快樂,或者已經從家庭生活中獲得了快樂。他們對家庭的最典型的表述是:“溫馨家庭”、“溫暖家庭”、“快樂家庭”、“父母疼我,愛我”、“父母理解我”、“父母和我一起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