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今昔之感(三)(2 / 2)

王進維想了想說比這個要多些,“那時候有七八個州府報上來的案子,說是有告老還鄉的官員,也有探親的官員,打京城一過再沒了蹤影,有的十來年,有的近些月。我同老魏查到今日都沒什麼下落,您懷疑都折在這裏了?”

她同他分析,“也隻是懷疑,渭川近京,鎮上的人又說,但凡為官的過河性命多半不保;失蹤了這麼些人,都是打京城一過沒了,在這裏又發現這麼多白骨,豈不是很巧合?”

“這裏還在渭川附近?”

長孫姒點頭,“腳下的泥土冬日裏尚且如此潮濕,隻能說是近水之處。咱們過了河,往前是惠通渠;若是有人運送四個活人,進了村子哪個不懷疑,所以咱們應當是在上岸到老賀說的那個窄巷之間被人困住,至於困在何處那就不知道了。”

“可是老賀,他已經劃船走了,是咱們親眼看見的。若說再劃回來上岸,難保不會有人路過瞧見,他怎麼逍遙這麼些年?”

她攤了攤手,“一定是咱們這兩日忽略了什麼,做這件事情的應當不止他一個人。”

王進維聽她所言,有些驚愕,“這可是抄家滅族的大罪,誰能幫他?”

越走越低矮,長孫姒半彎了腰身望著前頭趙克承在一處停下,順著濕漉漉的石牆四處尋找,有些悵惘,“都說抄家滅族,抄一個是抄,抄兩個也是抄,父子上陣或是兄弟同心,也免得有一個良心發現告密,甚好!”

“啊?”王進維更加摸不著頭腦,“不說他孤身一個,獨來獨往,沒聽說他有什麼親人。”

長孫姒蹲在地上,捧著臉發呆,“聽說了,咱們就不用耗在這兒了。”

趙克承在牆上做了個標記,回過身來無奈地搖了搖頭,此路不通,隻能另想辦法了。結果三個人在這一處逼仄的地方轉了一二個時辰也沒找到出口,挨在石壁上排成一排歎氣,腳下還有七零八落的白骨,也沒那個心思去恐懼,眼瞧著火折子又下去了一半,趙克承幽怨地道:“別真是密不透風的,默默地等著自己變成一具骨頭,這滋味可真是微妙。”

王進維踢了他一腳,“別胡說八道,密不透風,人家怎麼把咱們擱進來?”

“要是把出口封上呢?”

“你傻啊,”他嘲笑他榆木腦袋,“你看這一地的骨頭,隔三差五塞幾個人進來,他有那功夫堵住出口,敲了再砌?”

他說這話倒是提醒了趙克承,他抬起頭往上望了望,“唉,咱們隻顧著在地上找,沒想到頭頂上有沒有機括,萬一這是個地窖,人把咱們給扔下來也說不準。”

王進維對他這番很有見地的提議表示讚同,有的地方沒有一人高倒是好尋,可有的地方伸手也觸不到頂,隻能一個人踩在一人的身上,他看了趙克承一眼,“你來還是我來?”

趙克承訕訕地笑了笑,“您心寬體胖,要不我托個大,您受累舉著我?”

王進維,“……”

長孫姒撇了撇嘴,拿過他手裏的火折子,瞧著兩個人疊羅漢,頭兩回還沒有成功,摔在地上哀嚎連天。她無奈扶額,要是南錚哪裏要這麼費勁,果然有時候作比較是叫人無法言喻的痛苦,隻是這廝是脫險了還是陷入和他們一樣的境地,到底在哪裏?

她高舉著火折子,心不在焉地對著那呲牙咧嘴的兩個人緩緩地往前挪,趙克承說頭頂上是泥土,濕漉漉的頂鬆軟,再不是硬邦邦的石壁叫人失望。走走停停,眼看著火折子下去了大半,趙克承叫王進維停下,“往後退兩步,退退,哎,好,就這就這!受累,馬上就好!”

他抬手往上敲了敲,撲簌簌掉下來一層灰,有的落在長孫姒的袖子上,她湊到火折子前瞧了瞧,土裏混雜著黑乎乎的灰,又聞了聞,“哎,像是燒熟的草木灰。”

趙克承從王進維肩頭上跳下來,“就這裏,和別處不同,推了推還挺鬆快。上麵鋪的不是土,倒像是一層木板?得找個堅硬的物件把這戳開。”

兩個人把目光投向長孫姒,她搖搖頭表示無能為力,畢竟她藏著亂七八糟物件的兜可不在身上,而且連簪子發釵都沒有。

趙克承把目光瞥向了地上散落著的白骨上,縱然再對不住這些死去的人,可總歸要離開這裏。他心裏默念待到脫險定然多燒幾份紙錢去賠罪,又陪著笑臉撿了一根稍微長些的白骨踩著王進維的肩頭,叫他蒙上眼才奮力地忙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