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意誌力與人際交流(7)(1 / 2)

性格因素

對於和諧的生活來說,性格如果建立在遺傳的基礎上,則需要加以改善、修正或抑製;如果建立在正確的意願基礎上,則需要加以重視、珍惜,把它作為永久的美德不斷滋養。

行為因素

行為在和諧的生活中必須對自己真實,對他人公平、虔敬、忠誠。

上述簡單明了的概括隻是一係列艱苦工作的開始。但是生活需要付出巨大的辛勞,如果缺乏意誌力,隨波逐流地發展下去的話,生活隻能是一場失敗和難言的毀滅。

由此可見,擁有意誌並不代表一個人是完美的。完美的意願才是成熟的標誌;在完整的人身上,意誌占據至關重要的統治地位,它控製著成熟的人及他的身體、情感、智慧、良知、宗教所有高尚的力量都來源於意誌力。沒有意誌力什麼都不存在。通過意誌力這些力量才變得完美。它們的發展需要意誌力的培養。意誌力是一個和諧的人光彩煥發的核心所在。所以,沒有意誌力的主宰,沒有得到意誌力的引導,就不可能有任何和諧的生活。生活之所以不和諧,是因為意誌沒有發揮作用,在這種生活中,人既沒有尋求自我發現,沒有進行自我發展,也沒有付出努力改進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大部分人都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視而不見,所以他們沒有動力改進自己的任何方麵。很多人意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但是由於缺乏意誌力的原因,所以遲遲不會采取行動加以改善。一旦發現缺點,就應該馬上予以改正。人們往往因為懶惰而忽略了這件事情,因為害怕結果,害怕付出代價,或者因為對塑造和諧的個性沒有真正地重視從而放棄嚐試。不和諧的生活往往使人沒有借口地隨波逐流。它最終隻會導向破產。它可能導致不可饒恕的自殺。

對於和諧的生活來說,一個人會尋求各方麵的完善。他給每個方麵足夠的重視,並且堅持不懈,一絲不苟。他努力發揮自己所有的天賦和優點。他努力彌補自己的所有缺點和不足。

因此,和諧的生活是不依賴於遺傳因素的;因為和諧不是為了服從於某個統一標準而忽視活生生的個體,它是與一個人最初的天賦直接相關的。

一朵玫瑰代表著具體的和諧,雖然在鏡子裏無法看到它全部的色彩與芳香。和諧的生活起源於一個人自身的天賦,它建立在自級差別的。每一級都有自己特定的價值,這個價值由意誌力決定。所謂生活的藝術,就是一個人盡可能地利用自己遺傳得來的種種優勢。不管與別人相比他的缺點多麼明顯,他的理想有多麼抽象,他都可以在自己身上發展和諧的生活。崇高的理想可激發他追求和諧生活的力量,可以使他充分施展自己的全部優勢。這些理想永遠都不應該被看作難以企及的標準。

如果你的意願是理智的,就不會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不可實現的高度。和諧的生活在真正的意義上也不受環境的影響。如果意誌堅持不懈的話,它不會被毀滅,也不會受到環境的阻礙。良好的意願與環境保持和諧一致,通過對環境的控製而得到成長。

良好的意願能夠征服環境,因此使人能夠勇敢地麵對困難。良好的意願能夠創造環境,從而贏得自己的勝利。良好的意願(萬不得已的時候)可以放棄原來的環境,改換到新環境中,在理智分析的基礎上不斷努力,增強自己的力量。

我上麵所說的話可以由文明的發展曆程來證明。每個真正取得成功的人都是當時文明的代表。

意誌力對一個人、對遺傳和環境施加影響的秘密,在於這樣的事實:它是積極的、明智的,它隻與個人的努力有關,它有自身的規律並服從於這種規律的作用,因此它是自由的。合乎理想的自由意願就是合乎理想的完美意願。合乎理想的完美意願是和諧的存在。

《拉加瑜砌》一書中曾經提到過這樣一個傳說:一位偉大在他周圍堆起一個小小的土堆。這個人請求聖人,讓上帝賦予他最終的自由。後來聖人繼續旅行,他又看到一個人在不停地唱啊,跳啊,這個人請他幫同樣的忙。

後來,聖人回到原來的地方,他從上帝那裏為第一個請他幫忙的人帶回了天國的消息:“主告訴我,你再經曆四次新生就可以獲得自由”這個人開始哀歎不已。但是聖人遇到第二個人時說:“我不得不告訴你,菩提樹上的葉子有多少,你就需要經過多少次新生才能獲得自由。”第二個人高興地喊了起來:“我這麼快就會得到自由”。這時傳來一個聲音,“我的孩子,你現在就可以獲得自由。”距離和諧或不和諧的生活是遠是近取決於意誌力是否頑強,是否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