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意誌力與成功(6)(2 / 3)

最高級別的意誌力能夠表現為無所不能的、無法抑製的激情,它控製著一個人的所有思想。所謂激情就是在心理情緒方麵所表達出來的人的素質、品性。我們可以從一些曆史人物身上看到這種典型的例子,他們用偉大的激情和意誌力推動了曆史的進程,例如愷撒、米開朗基羅、拿破侖等等。上麵所說的是最高級別的意誌力,即個人內心的意願與外在行為和諧融洽。對次一級的意誌力而言,這種和諧被種種彼此矛盾的傾向打破,盡管每一種傾向都在起作用,但是有些卻與實現核心目標相背離。那些阻弗朗西斯·培根為“最偉大、最有智慧和最卑鄙的人”,因為他背離了高尚行為的基本準則。達·芬奇在追求藝術過程中,憑著自己的性子來發揮自己創造性的天才,他常常是一個作品還沒有完成,就又產生了新的想法,把精力又轉向另一個作品。結果,他隻創造了一件經典藝術作品。

第三種意誌力是指一個人的行為被兩個或三個目標交替影響,每一個目標都不能持久地處於主導地位,幾種思想交替控製著一個人的定位和取向。例如,19世紀英國著名小說家吉傑爾博士的心理就呈現出兩麵性,每一麵的意誌力在一定範圍內都是頑固不化的,但是每一麵都無法與另一麵達成和諧。這些互相作用的意誌力之間衝突程度越嚴重,整個意誌力的削弱也就越嚴重。其結果就可能表現出精神失常者的種種病症。

第三個層次

在這一部分裏,我們並不是要對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進行討論,而是要討論思想通過意誌表現出來的行為,至於其影響是正麵的還是負麵的,是高明的還是愚蠢的,則不是我們所要討論的。不過,這種意誌力到底是敏捷還是遲緩,是強壯還是虛弱,是持久還是短暫則是目前我們所關心的問題。

我們所要討論的意誌疾患可以限定為兩種具體形式:缺乏力量和缺乏持久性。這兩種形式又表現在一些具體的事例中,下麵就舉一些特殊的例子加以說明。

1.缺少意誌激情。上述例子中說明了大腦處於難以實現自或者想入非非等等,大腦的一切活動都高度集中在自己臆想的境界裏,在這種情況下,思緒無論如何也無法從臆想的狀態中轉移出來從而回到現實世界中。

治療方法:對患有精神失常症狀的病人進行專門治療。如果表現為白日夢、狂喜等症狀,可以通過保持健康、充實生活給以積極治療。而對於那些意誌處於停滯狀態的人,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安排好具體的日常生活,有意識地去實現每個計劃。

2.優柔寡斷。有些人對某種處境永遠都無法形成自己的明確觀點。他們看不到關鍵的細節;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揣測別人行動背後的動機;他們不能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缺乏應對困難的勇氣;他們的想法總是充滿悲觀色彩,很少想到可能出現的好處。所以他們永遠不能或者很少能夠做出明確的決斷。他們隨波逐流,人雲亦雲,他們的行為不受決心的引導而總是憑一時的衝動;平時他們做事由著自己的性子來,而當危機來臨的時候卻一籌莫展。

治療方法:無論眼前所從事的工作有什麼利弊之處,都要養成專心於手頭工作的習慣。鍛煉自己的意誌力,不管何時都樂觀地看待問題,考慮其積極發展的一麵。

在遇到需要立即做出決定的緊急時刻,有時人們雖然知道自己的決策可能並不是十分完美,自己心中也存在種種疑慮,但是我們必須明白,無論如何要做出決定。這個時候需要集中自己所有的智慧,迅速地權衡利弊,隻有這樣,人們在做出決定以後才會覺得,這個決定是自己當時能夠做出的最好決定,當時自己的行為也是最無懈可擊的行為。在人的一生當中,有很多重要的決定不僅毫無益處,而且還有可能使事情變得更糟。在危難時刻,人最好還是憑借自己的勇氣、自己的智慧來解決問題。

要勇敢地麵對現實,不要試圖回避,要培養果敢的性格。

3.意誌薄弱。在我們的生活中失敗的例子數不勝數,而且很多情況都是由於缺乏意誌力而引起的。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見到因缺乏感情、欲望、想像力、記憶力或者推理能力而造成意誌力削弱的情況,但精力旺盛的人通常不會犯這樣的錯誤。有位作家曾在書中對無處不在的疾病進行過極為經典的描述,他在描述柯爾律治時寫道:“世界上也許再也找不到像他這樣天資這麼高而成就這麼少的人了,這可真是辜負了上天賦予他的才華,他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意誌力,由於缺乏意誌力所以他不能把自己的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取得成就。雖然他頭腦中不時湧現出各種各樣偉大的計劃和藍圖,可是他從來沒有認真地考慮它們中的任何一項計劃並付諸實踐。即使有好心人的勸告或者自己內心也曾想過,應該來完成某件事情,但其最終結局是,他總能為自己不去做這件事找到充分的理由”。德·克西是位大名鼎鼎的鴉片吸食者,他在《懺悔書》中寫道:“我很少能夠控製得了自己的懶惰習性,我無法坐下來給那些給我來信的人回一封信,給他們一個答複或者寫幾行字,這本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事實往往是這封信在我的書桌上放了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我連一個字也沒有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