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1)

《青籠》一書可以說是我和許多高中同學的生活積澱,這部小說是我通過整理大量的實際素材,再經過精心的藝術加工醞釀而成的,它也彙集了自己高中時期大部分的心血。在高中那個階段,我主要是對這部小說進行素材的收集,到大學階段才進行藝術化的加工整理和修改。

為什麼要寫《青籠》一書呢?因為我想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來訴說當代高中生的那份獨特的心情,畢竟一個高中能反應的東西也太多了,如果夠細心在意的話,你會發現高中其實是成長階段的一部重要曆史,他記錄著我們成長黃金期的許多深刻的事件。無數人都經曆高中,但我想說並不一定是所有人都能對高中生活產生深刻的理解,用大腦銘記他身邊所發生的事情。

我經曆的高中生活絕對不像偶像劇裏的那樣曼妙絕倫,高端大氣上檔次,抑或是低調奢華有品位。至於其他許多人,我看也差不多,因為大家同是身在中國這個教育背景下。所以,我想綜合許多事跡去寫下不一樣的情感,從剛開始創作這本書起,我便不想按照青春市場上許多小說一樣千篇一律,我希望自己所寫的東西能和別的同類型小說有些區別,必要時也曾將部分文段棄之於火。至於讀者喜不喜歡那也是大家自己的事了,畢竟“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謂“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我隻能負責寫作,讀者可以選擇單戀或者討厭。

在我心裏,其實我希望這部小說能更多的服務於現實,客觀的反應當代高中生那艱辛與執著的一麵,那迷茫與浮躁的一麵,他們的學習,他們的情感,他們的成功,他們的失敗……我想這樣肯定能讓更多的人產生共鳴,然後我們茶餘飯後,可以一起回憶起那段時光,也可以反思那段時光。

高中生活發生趣事和哀事的概率是均等的,當你惋惜賣火柴的小姑娘剛去世的時候,說不定就等到戈多出現了;有時候冬天來了說不定春天也要跟著來。

我曾經有讀到過一本書,書中說道:“其實一個作家的一生都在寫成長小說,揭示自我成長的秘密”。我想說本書多少應該可以揭示一些成長的秘密。在大學期間,我有采訪過省內及外省的一些同學,他們的一些經曆給了我許多啟示,我便一一記錄了下來。

同時,我想寫作對於一個作者來說是件艱辛卻又幸福的事情,因為本身作品能夠傳遞給讀者不同的感受,自己也會跟著讀者一起在書中同甘共苦,大家好比朋友一樣齊聚一堂,談笑風生,或是同仇敵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