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洮縣新添鎮關於菜賤傷農的思考
前沿
作者:秦天宏
[摘 要] 本文闡述了甘肅臨洮縣新添鎮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對當前農業蔬菜種植,增產不增收的現象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 臨洮縣新添鎮 菜賤傷農 分析 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6-0001-01
2014年又有十幾個省份的蔬菜出現滯銷,而且北方居多,涉及的品種有大白菜、菜花、卷心菜(甘藍)、冬瓜、南瓜、西紅柿、胡蘿卜等常見蔬菜。全國十多種常見蔬菜的平均批發價格均有下降,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1 新添鎮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我的家鄉在臨洮縣新添鎮,農民主要靠種菜來致富。由於人多地少,農業基礎薄弱,長期製約農村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由於人們勤勞致富,大力種植蔬菜,土豆,藥材等農業經濟作物,發展養殖業,家鄉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在川區,有水澆地,高溫棚,塑料大棚等種植技術,使得農民經濟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好多村子家家有彩電冰箱、農業機械、甚至有的農民都買了小轎車。
但是,2011至2014年“菜賤傷農”的現象是的家鄉農民致富的步伐大幅減緩,喜獲豐收的甘藍、芹菜、大白菜、油白菜,蘿卜、菜花等價格卻大幅下跌,幾分錢一斤的滯銷甚至引起菜農將豐收的芹菜、甘藍鏟掉,倒在河道裏當垃圾,更有個別走向極端的菜農絕望自殺。
2014年國慶節期間,我幫父母去賣甘藍,三個人近乎一天的勞動,還有一輛三輪車;減去15元的過磅費,拿到手的隻有139元。連農民工一個人一天的工資都不如!更別說這兩千斤甘藍種子、肥料、農藥等前期的投入和勞動力。對此,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
2 菜賤傷農的原因
2.1 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科技得到迅速發展,高溫棚、塑料大棚種植技術已經非常普遍,蔬菜產量大幅度提高;再加上氣候原因,是的南、北方蔬菜同時上市,影響了蔬菜銷路及價格。
2.2 由於農民知識的局限,使得其對市場很難有準確的判斷。今年什麼蔬菜價格好,明年大家都種植哪一種蔬菜;從而該種蔬菜的籽種,專用肥,農藥等投資大幅度提高;然而蔬菜成熟後,供大於求;再加上農民個體種植,討價還價能力不高,又相互擠兌;價格非常便宜,形成“大小年”現象。
2.3 農業病蟲害增加,過量噴灑農藥,過量使用經濟肥料已經同一塊土地連續幾年都種植同一種蔬菜,對土壤形成了惡性循環。有好多蔬菜成熟前就已腐爛,為了增加收入,農民將變質腐爛的蔬菜“包裝”出售,“參假”,給韭菜、韭黃、蔥等蔬菜裏麵卷上土,更有甚者將石頭裝在包裝韭黃的紙箱裏。在市場上形成惡性循環。
2.4 蔬菜流通環節過多,人工費、運輸費過高,使得“菜賤傷農”的現象與“菜貴傷民”的現象同時從在。雖然政府對於運輸蔬菜的車輛免收高速過路費,但是由於蔬菜運輸流通環節很多,所需人工勞動多,無形中增加了蔬菜的銷售價格。收購時需要代辦費,收完還要包裝,這也得花錢,完了在裝車這又得花裝卸費,運輸費,銷售市場管理費,甚至還要繳納代辦費,然後蔬菜才能批發給零售的菜販,再剔除損壞變質的蔬菜,蔬菜到了吃菜人的籃子中已經身價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