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華夏風雲 第81章 麻木的社會(2 / 2)

江南地區的紡織手工業原本還是比較發達的,自明代萬曆年間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在江南地區一直慢慢地孕育生長,但滿清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再加上缺乏先進的紡織工藝,因此紡織手工業一直都是處於比較落後的小作坊水平,較大些的紡織手工廠都不多。

在清廷被迫將寧波開放為通商口岸之後,大批的英國布匹以優良的質地和相對低廉的價格很快占領了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市場,導致原本暢銷的江南布匹慢慢變得無人問津,而以織布為生的江南百姓則紛紛破產,淪落為無業遊民。

雖然江南地區的絲織品和茶葉依然是歐洲市場的暢銷貨,出口量每年都會增加。但英國人為了改變這種貿易逆差的狀態,開始向中國大規模輸入鴉片,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後,英國人的鴉片貿易更是有恃無恐。

滿清朝廷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英國人打得嚇破了膽,再也不敢大規模禁煙,這直接導致鴉片在全國範圍內泛濫成災,江南地區到處都是吸食鴉片的人,被鴉片弄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者不計其數。

盡管全國人民都處於極為貧困的狀態,卻有一波人隨著滿清閉關鎖國的大門被打開而變得富有,那就是做海外貿易的商人。

他們將絲織品和茶葉等貨品販運至歐洲,再將歐洲的花布和各種工業製品運回中國售賣,就比如陳天朔之前出海遇到的海老大,就是做這種海外貿易的。

這是一個暴利的行業,往返一趟就可獲利幾萬甚至幾十萬兩白銀,因此一些富有的大海商完全算得上是富可敵國。而陳天朔之所以執意要占領寧波,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衝著這種一本萬利的海外貿易來的。

陳天朔起床後並沒有立刻召集眾人開會,而是與鄧鯤換上便裝在街上閑逛了一會兒。

走在大街上,看著一個個雙眼無神、滿臉麻木的百姓,陳天朔感覺心裏極為壓抑。他在心裏暗暗發誓,為國為民,哪怕是粉身碎骨,也要救民眾於水火,解蒼生於倒懸。

並不是陳天朔有多麼崇高的理想,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在穿越後做的這一切,其實僅僅是出於一種發自內心的樸素的愛國情懷,一種身為中華民族一份子的責任感,一種流淌於血脈中的使命感。

這種愛國情懷並不是他自己有,其實很多人都有。如果其他人有機會穿越至這個時代,肯定也會像他這樣做,以天下為己任,改寫那段屈辱的血淚史。隻是陳天朔比較幸運,他真的穿越了。

陳天朔兩個人正漫步街頭,突然看到前麵圍了一圈人,似乎在看什麼熱鬧。出去好奇,他們兩個也湊了上去,隻見兩個七八歲的小女孩正跪在街上。

她倆衣衫襤褸、麵容相似,似乎是孿生姐妹,頭上都插著一根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