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箱箱的瓷器和一匹匹精美的絲綢被搬上由德國來的貨船,陳天朔甚至將購買下一批槍支的貨款都湊齊了。
陳天朔給保羅寫了一封回信,信中要求保羅提供自製的毛瑟步槍五千支,並且送達的時間越早越好。
目送德國貨船起航離開,陳天朔長舒了一口氣,武器終於到手了,雖然數量不多,但裝備士兵還是綽綽有餘的。
回到莊園,陳天朔立刻開始進行射擊訓練。
先前的體能和隊列訓練,讓士兵們的體力大大增強,隊列走的整齊劃一,精神麵貌也隨之煥然一新,為接下來的射擊和戰術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射擊訓練和戰術訓練更加的嚴格,陳天朔要求每名士兵都要達到一分鍾五發的射擊速度,射擊精度也有很高的要求。
為了達到訓練標準,莊園內的射擊聲每日連綿不絕,士兵們也非常刻苦。
這個時代,由於步兵武器裝備的限製,戰術訓練比較單一,主要是三段線射擊戰術訓練。
但是陳天朔的士兵裝備了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擊針式後膛裝步槍,因此士兵可以使用臥姿進行裝填射擊,甚至可以挖單兵坑和戰壕等工事進行防禦和攻擊,戰術多樣性和靈活性大大提高。
相應的,訓練也自然更加艱苦。
但相對於整個世界的步兵戰術而言,陳天朔所教授和訓練的戰術自然是最先進的。
這一點,在未來的國內戰爭和對外戰爭中,都將使陳天朔的軍隊占盡便宜。
除了進行訓練,陳天朔製定了軍事條例,軍隊編組和軍銜製度。
古語雲,國無法不立,軍無法不威。
陳天朔參考後世解放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製定了嚴格的軍事條例,並將之譜寫成歌,讓士兵每次吃飯前都要唱一遍。
陳天朔參考經典的“三三製”編組方法,將兩千名士兵編組成一個加強團,陳天朔自任團長。
往下依次設置營長、連長、排長和班長。
陳天朔廢除清軍中士兵給軍官下跪請安的陋習,改為敬禮,且規定軍官也需回禮。
這一規定頗惹來一番非議,有些軍官覺得這樣尊卑不分,但士兵們卻對陳天朔更加擁護,因為他們感覺到了尊重。
俗話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
自古以來當兵就被看做一種下賤的職業,陳天朔就是想要改變這種看法,故而不顧反對,執意采取敬禮製度,這也使得他在士兵心目中威信大漲。
作為一名德棍,陳天朔自然參考後世二戰時期德軍的軍裝,設計了自己軍隊的軍裝,並組織裁縫趕工製作。
半個月後的一天早上,聚集在操場上準備訓練的軍官和士兵都顯得有些興奮,臉上都帶著笑容,三三兩兩的小聲聊著天。
從今天開始,他們都穿上了統一的製式軍裝,每個人都顯得那麼英武挺拔。
士兵們穿著嶄新的軍裝,摸摸這兒,摸摸那兒,感覺新鮮極了。
前排的幾名軍官相互比較著肩章上的星星個數,猜測陳天朔肩上會有幾顆星。
一會兒,陳天朔在吳明心、陳奉孝和鄧鯤等人的簇擁下來到操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