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登堂入室(2 / 3)

為了你,爸爸堅持無論多忙,都要每天陪你聊天散心,和你一起進步;

為了你,爸爸願意付出所有,隻要你能你成長為一個陽光少年、奮發青年。

為了你,爸爸願意用厚重的父愛,彌補你母愛的缺失,讓你心田永遠敞亮;讓你覺得人世間都是溫暖。

兒子,你需要的,我們都盡量給你,

隻是,你需要的你媽媽的母愛,爸爸給不了你呀!

兒子,你的要求爸爸真的做不到,請原諒!

一刹那,周之平幾乎聲淚俱下,在這個堂堂的儒雅的王局長的背後,誰能想道會隱藏著這樣的悲情故事!事業如此成功,家庭卻這樣不幸;在人前光鮮的背後他又有怎樣的隱忍、含蓄和承受呀!

這真是男兒本色真性情呀,一個為了兒子,為了家庭忍辱負重,卻還要在外麵不停拚搏奔波的好父親!在周之平的心中,一下子拉近了和王局長的距離。

他仔細看去,在電腦旁邊放著中學物理課本,還有本好象是物理全解。也許王局長正在看兒子的功課,還在利用電腦答疑釋惑。刹那間,周之平找到了可以和王局長進一步加強溝通的橋梁。他本人醫學院畢業,在中學時,功課全優秀,應付個家庭教師應該措措有餘。

“這幅字應該是啟子本人的真跡!”王局長退後一步,用手指著上麵的大字,對周之平說道。你看這字體筆酣墨飽、行筆暢快;筆鋒力透紙背、遒勁有力,筆勢雄健灑脫、龍蛇騰躍,尤其這個鉤,稍向右拐,這一直是啟筆法最最大的特點。整體布局結構合理、用墨均勻,上下齊整,讓人越看越愛看。聽說近年來,啟子先生很少動墨了,所以,這應該是他早年的作品,筆法有棱角、走的事是早年的剛健路線,現幾年他的作品,比之要柔韌多了。王局長說起來頭頭是道,對啟子先生有很深的了解和崇拜。

“聽局長這麼一說,我才多少能看出點門門道道。”周之平訕訕說道。“對於書法,我是門外漢,不太懂,把這好東西放在我這也糟蹋了。我看就掛這這個書房裏吧!”周之平順口說出來,不著痕跡,既讓人感覺不到是送禮的味道,也沒有讓人難堪的感覺,倒像是朋友之間,隨便送筆、送紙、墨等小東西一樣。

“掛在這?不妥吧?”王局長似乎在猶豫。“掛在書房最合適不過了,整個幹淨的白牆上襯上黑字的書法,無論紙張大小、長短都渾然天成,讓整個書房有了濃濃的儒雅氣息。”“嗯,你這樣一說,倒也是。”王局長鼻子輕輕發出聲音,他的眼睛還緊緊盯在啟子老先生的書法上,心無旁騖。

這時客廳傳來了響動,阿姨趕快去開門。“爸,我回來了。”一個略有點尖細的聲音快步走進了書房。象青春期變聲的男生的聲音,既有一點老持成重,也有幾分稚嫩。

一個背著厚厚書包的少年匆匆走了進來,他個子很高,真的馬上就有王局長高了,似乎比周之平還有高些,架著一幅眼鏡,嘴角現出了一層淡淡的絨毛。那少年一抬頭看見了周之平,輕輕的地駐足了腳步:“爸,有客人呀?大哥哥好。”他彬彬有禮地同周之平打了個招呼。

“噢,是爸爸工作上的朋友,小周經理。”周之平快速低頭,拿出了一本《留學要趁早》,說道。“小王呀,上初三了吧。大哥哥這兒有本書,你拿去看看。好多中學生都特喜歡看呢。是新東方出的。”少年隨手把書拿了過來,翻開了裏麵,說道:“這種書呀,感覺有些味道呀。那,謝謝周哥了。”少年用眼瞟了一眼電腦,他看到了那本物理書,他快速地退出了書房,邊走邊說道:“爸,我先上樓了。”一陣輕快的上樓梯的聲音傳了出來。

“初三了,功課緊。”王局長淡淡地解釋道。

“功課還好吧?”周之平著問道。

“還行,說得過去吧。”王局長拖長了音,有點不太情願的味道。周之平立刻從中聽出了有點自我解嘲。

“初三是個坎,過了這個坎就好了。”周之平緩緩地說道。“我當年也是這樣,我們那兒教育不發達,全縣考市裏的重點高中,就隻有我一個。”周之平有幾分炫耀。

“就考了你一個?那你功課不錯呀。”王局長顯然來了興趣,語調不知不覺中加重了些。

“我後來考上了陽西醫學院,在我們那地方,也算是不錯的了,能考上大學的寥寥無幾。我父母都是種地的,我能出來,也是萬分幸運了。”周之平把自己的一些簡單情況說了出來,事情正朝著他想要的方向發展,這上個不錯的跡象。

“雖然放下書本好多年了,不過底子還在,我的英語也很不錯,我還夢想著以後能做個外國大藥廠的藥品代理經理呢?”說到自己的得意處,周之平倒也不藏著掖著、坦坦蕩蕩,都說了出來。

“噢,”王局長若有所思。過了一會緩緩地說道:“孩子的教育是大事,我這個孩子,原來跟著我一起在省城上初中,後來我調到了凰城,我的家庭一直也不是太完整,沒有個人經留他,我就把他帶在了凰城。沒想到轉了轉學,成績就下來了,上了初三,他功課緊,我也是有心有力,畢竟我這麼大的人了,手頭遲早一大堆事,也靜不下個心來。所以呀,小周,有空,你多來我這坐坐。”王局長說得很懇切。

“沒問題,隻要不太打擾你,我有的是時間。我在凰城也沒有太多朋友,很喜歡王局長你這兒的氣氛呀。”周之平一口應承了下來,有這樣的差事,他求之不得。

時間不早了,周之平告辭出來。在客廳裏,他看到懸掛了許多字畫,很是隨意,卻自成一體。周之平想:“也許是王局長自己寫的吧。”

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呀,盡責盡職,又有專長,還能作為一個領導,這是一個內心世界非常豐富的父親呀。

他的心頭閃過一句關於教育子女的話,那是李嘉誠說的:“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撼。”

王局長讓他內心湧起莫名的感動: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所為何來?說大了,為了社會,為了人民,這是冠冕堂皇的話;說小點,為了子女,為了後代,無悔付出而已。名和利,相較於子女的教育,都為輕,都可以放下。個人的成功,不僅僅是事業上的成功,更是家庭經營的成功,而家庭的成功最主要的是子女教育上的成功,從國外的居裏夫人一家到國內的宋氏三姐妹,他們無不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典範。為子女無悔付出的人們,內心是平和的,人品是高貴的。總之,無論什麼樣的付出,都是偉大和值得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