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做一個有理想與目標的人(1)(1 / 3)

飛向夢想的天空。

1888年,美國銀行家莫爾當選為副總統。在他執政期間,聲譽卓越。當時,美國農業部的一位秘書威爾遜了解到副總統曾是一個小布匹商人。從一個小布匹商到副總統,為什麼會發展得這麼快?

他帶著這個問題拜訪了莫爾。莫爾說:“我做布匹生意真的很成功。可有一天,我讀了一本文學家愛默爾的書,書中的一段話打動了我。書中是這樣寫的:‘一個人如果擁有一種人家需要的才能和特長,不管他處在什麼環境,有一天終會被人發現’。”

“這段話讓我怦然心動,冥冥中我覺得自己應該向更大的空間發展。這使我想到了當時最重要的金融業。於是,我不顧別人反對,放棄布匹生意,改營銀行,最終成為金融巨頭。”

正是因為莫爾的心中有了在金融業大展宏圖的目標,他才成為金融巨頭。否則他到最後也隻能是個布匹商。

多年前,一位勞苦的牧羊人領著兩個年幼的兒子以替別人放羊來維持生計。一天,他們趕著羊來到一個山坡,這時,一群大雁叫著從他們的頭頂上飛過,並很快消失在遠處。牧羊人的小兒子問他的父親:“大雁要往哪裏飛?”“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裏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牧羊人說。他的大兒子眨著眼睛羨慕地說:“要是我們也能像大雁一樣飛起來就好了,那我就要飛得比大雁還要高,去天堂,看媽媽是不是在那裏。”小兒子也對父親說:“做個會飛的大雁多好啊!那樣就不用放羊了,可以飛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後對兩個兒子說:“隻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兩個兒子試了試,並沒有飛起來。他們用懷疑的眼神看著父親。

牧羊人說,讓我飛給你們看,於是他飛了兩下,也沒飛起來。牧羊人肯定地說,我是因為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你們還小,隻要不斷努力,就一定能飛起來,去想去的地方。

兒子們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並一直不斷地努力,等他們長大以後果然飛起來了,他們發明了飛機,他們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

因此,理想就是這樣一支火把,它能最大限度地燃燒一個人的潛能,指引他飛向夢想的天空。

培養自己崇高的信念。

人類是自己思想的產物,所以我們應當有高標準,提高自信心,並且執著地相信必能成功。高標準會使你朝高處走。

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主持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實驗對象是三群學生與三群老鼠。

他對第一群學生說:“你們很幸運,你們將會和天才小白鼠同在一起。這些小白鼠相當聰明,它們會到達迷宮的終點,並且吃許多幹酪,所以要多買一些喂它們。”

他告訴第二群學生說:“你們的小白鼠隻是普通的小白鼠,不太聰明。它們最後還是會到達迷宮的終點的,並且吃一些幹酪,但是不要對它們期望太高,它們的能力與智能都很普通。”

他告訴第三群學生說:“這些小白鼠是真正的笨蛋。如果它們能找到迷宮的終點,那真是意外。它們的表現或許很差,我想你們甚至不必買幹酪,隻要在迷宮終點畫上幹酪就行了。”

以後六個星期,學生們都在精心地從事實驗。天才小白鼠就像天才人物一樣地行事,它們在短時間內很快就到達了迷宮的終點。你期望從一群“普通小白鼠”那裏得到什麼結果呢?它們也會到達終點,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寫下任何速度記錄。至於那些愚蠢的小白鼠,那更不用說了,它們都有真正的困難,隻有一隻最後找到迷宮的終點,那可以說是一個明顯的意外。

有趣的事情是,根本沒有所謂的天才小白鼠和愚蠢小白鼠之分,它們都是同一窩小白鼠中的普通小白鼠。這些小白鼠的成績之所以不同,是參加實驗的學生態度不同而產生的直接結果。簡而言之,學生們因為聽說小白鼠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態度,而不同的態度導致了不同的結果。學生們並不懂得小白鼠的語言,但是小白鼠懂得態度,因而態度就是語言。

人生的法則就是信念的法則。在“運氣”這個詞的前麵應該再加上一個詞,就是“勇氣”。相信運氣可支配個人命運的人,總是在等待著什麼奇跡的出現。這種人隻要他上床稍稍躺一下,就會夢見中了大獎或者是挖到金礦;而那些不這樣想的人,就會依據個人心態的趨向為他自己的未來去不斷努力。

依賴運氣的人們常常滿腹牢騷,隻是一味地期待著機遇的來臨。至於獲得成功的人,他覺得惟有信念方能左右命運,因此他隻相信自己的信念。

在別人看來不可能的事,如果當事人能在潛意識中認為“可能”,也就是相信可能做到的話,事情就會按照那個人信念的強度如何,而從潛意識中激發出極大的力量來。這時,即使表麵看來不可能的事,也能夠做到了。

成功意味著許多美好、積極的事物。成功成就,就是生命的最終目標。

人人都希望成功,最實用的成功經驗,那就是“堅定不移的信心”。可是真正相信自己的人並不多,結果,真正做到的人也不多。

有時候,你可能會聽到這樣的話:“光是像阿裏巴巴那樣喊‘芝麻,開門’,就想使門真的移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說這話的人把“信心”和“想像”等同起來了。不錯,你無法用“想像”來移動一座山,也無法靠“想像”實現你的目標,但是隻要有信心,你就能移動一座山。隻要相信你能成功,你就會贏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