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工作一輩子太久(1 / 2)

開篇我們從一首順口溜說起,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是用來描述人生的:

“0歲出場亮相,10歲天天向上。

20歲遠大理想,30歲發奮圖強。

40歲基本定向,50歲處處吃香,

60歲打打麻將,70歲處處閑逛。

80歲拉拉家常,90歲掛在牆上。”

這首略帶調侃的打油詩,10句話90年,大體描寫了人的一生。我們稍微認真看一下,實際上它將人生劃分成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出生到20歲,跨度20年。此為人的成長期,身體和思想都在發育,從呱呱落地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成年做好準備。

第二階段,從20歲到60歲,跨度40年。在此期間,從一開始的遠大理想到成家立業,中間經過一段事業發展期,在退休之前,成為了閱曆和經曆都相當豐富的智者。

第三階段,從60歲到生命結束,假設真的90歲逝世,跨度則有30年。這裏,無論打打麻將、處處閑逛,還是拉拉家常,實際上都是對退休之後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描繪。

一、大多數人的職場生涯模板

我們據此也可以大致總結下人生的曆程:前20年長大,中間40年工作,最後30年安享晚年。但當今的實際情況是:60歲之後大多數人還會繼續工作,直到70歲前後才會徹底離開職場。這樣,他們的退休生活推遲了10年,實際的工作時間就在50年左右。

那麼真實的職場生涯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不妨來看看。

20歲剛出頭的時候,我們進入職場,開始第一份工作,從懵懂的少年轉變成“規矩”的職場人士。直到30歲的這10年,可以叫做跟社會的磨合期,經過多次思想鬥爭轉行業換工作,事業終於在而立之年稍微穩定下來。這中間的25歲,是人一生中體力最旺盛的時候,同時在事業上也最為迷茫。剛剛工作不久,一切都還在適應當中,卻要直麵成家立業的壓力,無論男女,25歲顯然是最缺錢的時候。30歲前後,一般是談婚論嫁的高峰期,無論是富裕還是貧窮,成家將會在此時塵埃落定,而立業則還在路上。

30多歲,屬於事業快速發展期,也是整個職場生涯最關鍵的時段,這10年確定了職業生涯的大方向,大多數情況下也決定了事業的成敗。

40歲的時候,孩子已經10來歲,我們的體力加財力之和達到人生的最高值。很多人在單位做到中層管理者並繼續試圖往高層發展,這10年我們可以稱為事業的高潮期。但是,奔往50歲的這個10年,身體開始出現疲態,健康狀況進入明顯下降通道,最高職務和財富峰值終於姍姍來遲。此時,中年危機也已經匆匆到來了,麵對充滿激情的20多歲職場新人和咄咄逼人的30來歲年輕幹部下屬,都顯得力不從心。

無論是自發還是其他的原因,在50歲前後開始被迫交權,女性回家,男性則退居二線為60歲的到來做好準備,此10年可稱之為退休期。

根據稅收增加物價上漲的現實,以及現代人長壽和退休年齡勢必延後的趨勢,可以判斷:以後每個人的工作時間將更長。實際生活中,我們也見到太多的人在退休後至少還要再工作10年甚至直到實在不能工作為止,不得不給自己人為地增加了一個延長期。

這就是職場人士的普通社會狀態,很現實。我們將之用表1-1劃分如下:

年輕的時候,為了成家立業,為了房子車子票子,我們兢兢業業地工作。退休之後,我們還繼續找份工作,“為兒子打工”,這無形中將整個職業生涯延長了10年。無論是年輕時候的拚命工作,還是退休之後的賣命工作,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增加收入來滿足家庭的經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