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後記:十三隻狼的來曆
《陽光照亮狼的眼睛》一文有真實的出處。在新疆阿勒泰的一個村莊,有一天一前一後出現了兩隻狼。人們都很驚訝,狼居然有如此大的膽子,敢在眾目睽睽下進入村莊?人們圍過去打死了它。沒有過多久,另一隻狼又進入村莊,它嗥叫幾聲,露出上下4顆獠牙,要撲過去咬人。人們嚇壞了,紛紛轉身逃竄。那隻狼慢悠悠地走出村莊,進入了樹林。人們猜測被打死的第一隻狼是公狼,而第二次進入村莊的則是母狼,它不知道公狼已被打死,所以是來尋找公狼的。
我聽到這個故事後,想象著那兩隻狼進入村莊時,應該輕鬆自如,有幾分陶醉。為此,我覺得人們的猜測是美好的,我想順應人們的猜測,虛構了兩隻狼的愛情,把它們放置在早晨的陽光和露珠中,讓它們為之迷醉,如同行走在幻景中,最終導致它們被人們包圍,並使公狼喪命,被剝皮剁肉。母狼為搶奪公狼皮子,最後因無法實現願望,撞死在公狼的皮子下麵。
這個愛情故事是淒美的,但我發現,我同樣喜歡早晨的陽光和露珠,並為之心動。因此,我又虛構了一個人,他目睹了兩隻狼的命歿過程。在心動的一刻,世界幻化,人和狼為之迷醉。
《行走的狼屍》來源於一張照片,發生地在帕米爾高原。十餘年前我在一本刊物上看到過那張照片,隻可惜沒有記住攝影家的姓名,否則還可以找到原照。在照片中,帕米爾高原的一頭犛牛雙角上掛著一具狼屍,由於時間太長,狼的皮肉已腐爛脫盡,唯留下一幅骨架,使犛牛看上去猶如戴著一具王冠。其實,這具狼屍是犛牛的榮耀,犛牛用雙角將一隻狼刺死後,狼的屍骨變成它的“戰利品”,永久留在了它頭上。
那張照片頗為震撼,讓我久久難忘。這次要寫關於狼的書了,我根據照片虛構了一個故事:一隻狼潛藏多時,意欲偷襲撕咬一頭犛牛,以解決饑餓。但它低估了犛牛的戰鬥力,在它發起偷襲後,不但沒有把犛牛咬倒,反而被犛牛逼得無路可逃,最後被犛牛用雙角刺死。因為犛牛用力過猛,其雙角刺中狼後,再也拔不出來,從此狼屍便留在了犛牛頭上。
一具狼屍掛在犛牛頭上,這是一個極具衝擊力的細節,由此改變了犛牛和狼的命運。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掛在犛牛頭上的狼屍,昭示了動物界弱肉強食的永恒法則。生與死,猶如星火,明明滅滅而已。但無懼於生死的爭鬥,又是多麼蕩氣回腸。
《恐懼的狼》有真實出處,亦有虛構成分。上世紀80年代,新疆的冬天很冷,而以奇寒著稱的可可托海,則更為出奇,可達到零下四十度左右。據說有人在雪地裏方便,撒出的尿尚未落地,居然被凍成了冰棍。一隻狼因饑渴去河中喝水,喝完水發現爪子被凍入了冰中。它苦苦掙紮,終無法動一下,最後被凍死於冰河中。這是一件真事,人們每每談及都一臉駭然,似乎天一下子又要冷下來。
一隻狼被凍死時,是一個它看不見的敵人,慢慢打敗了它,它非常恐懼,但卻沒有任何辦法掙脫。所以,這是一個恐懼的故事,若如實寫,會讓故事如履薄冰,顯得很危險。為此,我虛構了一個人,讓他恐懼於狼隨時會撲過來咬他。他整整恐懼了一夜,而狼整夜也隻有叫聲而不見身影。直至天亮,他才知道狼被凍死在了冰河中,它叫了一夜,它才是最恐懼的。至此,我覺得故事變得有味道了。
也許正因為狼沒有露麵,所以狼在最後的出場才更為激烈。短篇小說的結尾,應該使幾分力呢?我以為使五分力足矣,留五分力的餘地,使其具有彈性最好。
《跟在女人身後的狼》的出處,來自於牧民們的講述。我發現,牧民們都有原生態意識,喜歡把故事放置在特殊場景中,然後設置出場地、氣味、色彩,以及地理形狀,把一個故事講得繪聲繪色。經他們講故事,可感受到民間故事的色彩和魅力,讓人聽後為之沉迷。
在這個故事中,一隻狼跟在一個女人身後,女人沒有發現它,它亦從不接近女人,隻是遠遠地跟在她身後。狼為何會跟在女人身後?這個問題直至最後都沒有答案。但這是一個並不讓人急於尋找答案的故事,吸引人並讓人急於想知道的,是狼跟在女人身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樣的期待,遠遠要比得到答案有意思得多。
《奔跑而死的狼》是我最早寫下的狼文章。1993年,我從西藏阿裏調入駐新疆疏勒另一部隊,心裏裝滿藏北的人和事,在寫一部有關藏北的長篇散文。一天,在部隊值班室,我鋪開一本每頁有300方格的稿紙,打算寫一件自己親身經曆的真事。當時在阿裏,我們的車子在一片開闊地馳騁,突然發現一隻狼在車外奔跑,似乎要和越野車比賽。這樣的情景頗為離奇,司機加快速度,看它如何追上我們。因為路況好,我們的車子開得很快,不一會兒便將它甩在後麵。我們停車等它追上來,以展開第二輪比賽,但它卻再也沒有露麵,我們隻好失落地離去。後來我們知道,在藏北高原上經常會出現動物追車的情景,有時是黃羊,有時是犛牛,有時則是一群歡快鳴叫的鳥兒。我們很幸運,則遇到了一隻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