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其實旨在說明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做人,一定要有一點“心計”。
通常人們說某個人很有“心計”,聽上去似乎是句壞話,然而大家仔細想想,我們做人能一點“心計”都沒有嗎?顯然不是。本書所提倡的“心計”不是一種詭計,一種世故,而是做人的一種智慧和謀略,它防止別人傷害自己,同時積極主動地創造成功機會,它甚至為你尋找生活中的快樂,也開導你麵對生活的不幸和憂傷。所以說這種“心計”其實更多時候是你為了一個既定目標而尋求解答的多種思考方式,它會為你解答心結,為你打造豐富多彩的人生。
大家熟悉的三國故事裏麵,曹操、司馬懿都是“多心”之人,然而其實以仁義著稱的劉備何嚐不是在用心做人呢?當年三國頂立局麵尚未形成之時,劉備在沛城被呂布打敗,失去了棲身之地,隻好投靠曹操。劉備為了防備曹操加害自己,便實行韜晦之計,終日種菜澆園,想讓曹操以為他是個胸無大誌的人。有一天,曹操請劉備喝酒,酒至半酣,忽然天邊烏雲彌漫,暴雨將至。曹操問劉備誰是當世英雄,想試探他,劉備說了袁術、袁紹、劉表等人,曹操一一否定,他以手先指劉備,後指自己說:“方今天下,英雄隻有你和我。”劉備聽了,心頭一驚,以為曹操已看穿自己的心思,手中的筷子不覺掉在地下。正巧這時響了一聲炸雷,大雨驟至。曹操問他為什麼掉了筷子,他急忙掩飾說是因為害怕雷聲。曹操聽了冷笑一聲,以為劉備真是個無用之人,逐漸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劉備眼看時機漸漸成熟,便決定盡快脫身。他向曹操請領一軍,截擊袁術,曹操馬上答應了。劉備如蒙大赦,連夜上路,帶著曹操給他的軍隊往徐州去了。劉備離開了曹操,如魚入水,立即發展自己的勢力,終於造成漢末的三國鼎立之勢。
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其實告訴我們,為了目標也許我們需要隱忍,這就是一種“委曲求全”的“心計”;為了免於不幸也許我們需要“難得糊塗”,這是一種積極的生存“心計”。其實最終的目標其實都是為了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盡可能達成自己的理想。然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必須“步步為營”,必須在很多方麵做到以“心計”來謀事,以“心計”防人,以“心計”抓住成功的機遇!
然而有“心計”不是天生的,而需要後天學習,需要我們認真觀察生活,觀察周遭人群之間細膩複雜的關係,學習那些在各種社交場合如魚得水之人的經驗和教訓。相信通過閱讀本書,它必當啟發你的“心計”和謀略,玲瓏變通的出世之道將引領你走出困境、邁向卓越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