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避難所(4)(2 / 2)

李迎接著做了個簡易的大錘子:一截碗口粗圓柱狀的木頭,中間用求生刀和斧頭鑿出一個孔,穿入一根一米長的木棒當手柄,再用楔子固定。有了這個大錘子,他就可以把需要咬合的木頭大力敲下去,讓木頭之間的咬合更緊一點,盡量不讓木頭之間不留一點縫隙。

李迎開動牽引絞盤把一根木頭吊了起來,讓木頭的兩端的凹槽和地上水平擺放著的兩根木頭相咬合,然後用大錘子把木頭的“榫位”敲打結實。當另外一根木頭也穩穩地落下,一個個四米長三米寬的框架就出來了。這就是房子的基座了。單單這個工程,就耗費了李迎差不多一天的時間,難度比李迎想象中大很多。吊起的木頭會左右擺動,一不留神,就會往一邊傾斜,前功盡棄。另外,一邊要用把這麼大的木頭調整到合適的水平位置,一邊又要用控製它的高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主要的原因是,這是李迎第一次做這樣的“土木工程。”不過,這一天下來,也讓李迎積累了不少經驗,對這個木工活也開始心中有數了。

接下來的一天,李迎給之前伐好的木頭們編好了號,並在草圖標上識好哪根木頭放哪個位置。李迎接著在每根木頭上麵,按照需要咬合的木頭的直徑,在木頭兩端量好的位置上畫好曲線,跟著用電鋸順著曲線鋸出了圓形的凹槽。李迎並不急著把這些木頭搭放在基座上,他打算等所有的木頭都準備好了,才開始搭建,這樣就有了時間讓木頭曬的幹一點。沿湖找到屋子所需的木材,利用浮力運輸木頭的可行性,牽引機和滑輪的默契配合,以及基座的搭建成功給了李迎極大的信心。他覺得在入冬前,把屋子搭起來應該沒什麼大問題。

李迎看著天色還早,就到附近的林子裏麵砍了十幾根手腕粗,二米到三米長的樹幹,拖到沙灘上,每三根紮在一起,做了四個三角支架,每兩個三腳架中間放一根木頭,就做成了兩個晾幹架了。李迎把原先在汽車前蓋上晾著的熊皮放在在了這兩個晾幹架上攤了開來,這樣才會讓熊皮幹的快一點。

又過了一天,李迎摸了摸熊皮,發現已經幹得差不多了。他今天的主要任務就是處理這個熊皮了。一些有經驗的老獵人以前告訴過李迎,毛皮如果沒有經過處理上是很難保存下來的,因為生皮很容易就腐爛長蟲子,而且很硬基本上沒有什麼用途。把動物的皮經過一係列的經過處理,讓它變得柔軟,富有彈性,耐磨,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且可以長久保存的過程叫做鞣製,又稱“熟皮子”或者“硝皮子。”這個皮革的鞣製的目的就是要對皮內的蛋白質進行化學和物理加工,使其膠原蛋白發生變性,以達到增強其膠原結構穩定性的目的。一般來說,現代工業中,經常要使用芒硝,鹽,硫酸,甲醛,碳酸鈉等化學添加劑調配而成的鞣劑來對皮革進行化學處理。市場也有現成的配好的鞣製液出售,李迎以前買過一瓶,嚐試過幾次,效果還不錯。但這荒山野嶺的地方,到哪裏去找這些東西去。好在李迎跟那個印第安獵人向導學到了一種最原始的皮革的處理方法:用動物的腦漿熬成糊,均勻抹在經過去脂曬幹處理的皮子上麵,接著不斷地磨擦皮子,然後把皮子衝洗幹淨,不停地將皮子拉扯,卷起,再拉扯,直到它變軟為止。最後用煙熏的方法把皮子上麵的寄生物除去以及提高皮子的防水性,即可大功告成。

李迎踩著冰冷的湖水,把那三瓶熊的腦漿拿了上來。他拿了一個鍋,加了點水,把所有的腦漿都倒了進去,用小火,不斷地攪拌,直到這些腦漿變成糊狀。這種糊裏麵富含一種乳化油,就是這種乳化物質起到鞣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