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大學(2)(1 / 2)

加拿大北部的黑森林裏,一輛黑色,車身滿是汙泥的的皮卡,正緩慢的沿著一條土路艱難地爬行著。這條土路已經荒廢多年,坑坑窪窪的路麵上已經長滿了野草,以及一些低矮的灌木,夾雜著各種各樣不知名的蘑菇。已經很難將路麵和周圍的植被環境區分開來,隻有當車子碾過,這條土路的輪廓才大致顯露出來。

李迎也許並沒有意識到,他的皮卡或許是第一輛在這條路上行駛的現代機器。這是一條十八世紀中期,北美皮毛貿易的黃金時代,歐洲人和加拿大北部印第安人,為了進行皮貨貿易,在這森林共同開辟出來的一條土路,隨著皮毛貿易漸漸衰退,這條昔日繁忙的“皮毛”之路也日漸沉寂,漸漸被大自然吞噬。

今天,在進入這條黑森林裏的神秘小路之前,他一直在伐木區的山路上顛簸著,忽左忽右,忽上忽下。這是一個已經荒廢了多年的伐木區,山路的兩邊遍布著的大樹樁,已經發黑糜爛,已經成為各種菌類的溫床。樹樁之間一些坑窪之處,積了雨水,成了泥潭,一些叫不出名的大鳥兒,低著頭,伸出出長長的尖嘴,悠閑的在泥濘中覓著食。甚至偶爾還能在不遠的林線上看到麋鹿探出了頭,好奇地看著這個鋼鐵怪物。憑著經驗,李迎判斷,這個地方,甚連無孔不入的獵人都難覓蹤跡。這地方,委實太過偏遠荒涼了,要不是這條坑坑窪窪的泥路和那些明顯被機器攔腰斬斷的大樹樁,很難想象這個地方和現代文明有任何的交集。

過了伐木區,那條越來越難行的山路依然延伸著,最終淹沒在了一望無際的黑森林裏。要不是濃密的林子無端端地空出了這麼一塊,實在很難分辨的出這是一條路。李迎鬼使神差地就開了進去,反正他從來沒有想過要把車子再開回去,能往前麵多開一點,就是一點。

越往前行,路越來越窄,愈來愈難行,每次似乎已到了盡頭,但車子總是還能再往前開點。就這樣走走停停,開了大概有四個小時,急促的流水聲,隱約傳來。聲音越來越清晰,李迎透過駕駛室,沾滿了泥漿和樹枝綠草的液汁的擋風玻璃,看的了一條二十米左右寬的河橫在了前麵。

這條披上了植被的土路,被這條河硬生生攔腰切成了兩段。李迎下車勘察了一下,水流雖然很急,但水還算淺,河道與岸邊的坡角也不是很高。李迎憑經驗,車子開過去應該不會有什麼大問題,於是便上車,小心翼翼地往前開去。車頭猛的一沉,前輪便進了河道,車子再往前開一點,後輪也穩當當的進了河道,車頭恢複了水平,慢慢向對岸駛去。

因突然受阻,水流變的粗暴起來,以“玉石俱焚”的姿態,猛烈地撞擊著車身,要把它推開似的。河流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抗議著這人類文明的產物破壞了這裏的寧靜與和諧。

不一會,車子已經過了河道中線,李迎忽然感覺到車身稍微一沉,車輪開始空轉。李迎趕緊加大了油門,但皮卡隻是徒勞地咆哮著,沉得更深。皮卡陷在河道裏了。李迎不敢再踩油門了,這種情況,越掙紮車子隻會陷得更深。

李迎脫了鞋子,挽起了褲腿,下了車子。腳剛浸入河水,刺骨的冰冷讓他不禁打了個冷顫,尚未站穩,李迎忽然感到左腳被什麼東西猛烈地撞了一下,差一點跌倒。這一撞,李迎左邊的腿傷又開始隱隱作痛。

仔細一看,李迎才發現,在陽光的照射下,清澈的河水裏,閃閃鱗光忽隱忽現,且不時有魚背露出水麵似乎隨手可及。原來這是三文魚的迴遊河道。三文魚,在中國東北也叫大馬哈魚,曾有古人用,“竟有履魚背而渡江者”來形容東北大馬哈魚洄流的壯觀場麵。李迎還曾經笑話過古人的“吹水不抹嘴”,但現在看來,雖然略顯誇張,倒也貼切。

李迎被眼前壯觀的三文魚的迴遊場麵吸引住了,看的入了神,一條巨大的三文魚,居然一躍而起,跳進了還沒來得及關上門的駕駛座,在裏麵撲通撲通的掙紮著,樣子極為驃悍與猙獰。回過神來的李迎,連忙把門關上。

“嗬嗬,今天的晚餐有著落了。”這意外的收獲,讓李迎,高興了好一會,才回過神來:車子還陷在河裏。李迎沒有時間去理會腿上的痛和駕駛座裏麵徒勞掙紮著的三文魚,他要把車子從河道裏麵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