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抓準時機。無論是“關門”還是“捉賊”都有個時機問題。正如《兵法圓機》中說:“蓋早發敵逸,猶遲發失時。”要把“關門”和“捉賊”的時機把握準,這是取勝的關鍵因素之一。
所謂“上屋抽梯”,指爬上二樓後將梯子拆除。它含有兩方麵的意思:
(1)是撒下敵人極可能會撿起的誘餌,使敵人急速前進,然後再截斷敵人與其後續部隊的聯係,而徹底予以殲滅。
(2)是自己切斷退路,布置背水之戰,使士兵抱著必死的決心而奮戰。
無論哪一種,都是非常果敢的戰略,而要使這個戰略應用成功,必須有深入的了解和周全的準備。
本招法包含以下三種含義:
(1)斷其退路。利用各種辦法將敵人引入我們事先設好的包圍圈內,然後迅速將敵人的來路徹底切斷,使其無法脫逃,有來無回。斷絕敵人退路的目的主要是使其“不可脫”,隻有“不可脫”,才能全部幹淨地將其消滅,或者利用“不可脫”的形勢,給敵人造成心理上的巨大的壓力,使其被迫就範。要造成敵人“不可脫”之勢,並不容易,因為“困獸猶鬥”,敵人在瀕臨滅亡之前,很可能會狗急跳牆。所以使用此招法時,我方的力量一定要大大超過敵方的力量,或者我方在地理位置上要占絕對的優勢才行。否則被敵人掙個魚死網破。
(2)斷其援應。就是截斷敵人的前應和後援。在敵人落入陷阱之後,此時的前應和後援就成了他們的救命“梯子”,可謂“得之則生,失之則死”,在這個時候,我們抽掉他們的“梯子”,無疑於致其死命。這樣可以使敵人無力獨自堅持而不攻自破。這種策略也叫圍敵打援。圍敵打援之“援”也可理解為“後勤補給”,把敵人推到戰場之後,切斷他的後勤補給,也就等於“抽掉”了其保持戰鬥力的“梯子”,使他們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3)破釜沉舟。打破飯鍋,鑿沉渡船,以示決一死戰,比喻決心奮鬥到底,絕不後退。這是一種激勵士氣,使其視死如歸,勇往直前的策略。
利用特定環境和特定條件,對人們產生的特定影響,驟然激發人們的動因或利用災難性的情況來促發人們潛能,就是本招法所要達到的目的。
5.竭澤而漁,徹底摧毀
晚年的左宗棠已經成了李鴻章及其派係的絆腳石。為了搬掉它,他們施展了“狠”字的功夫。
在經費拮據的清王朝,左宗棠幹大事的資本是他的私人“財政大臣”胡雪岩為他籌措的。過去平定回疆如此,主張對洋人開戰仍然如此。沒有胡雪岩,他的飯就做不成,水就燒不開,因為灶間裏沒有柴火。要扳倒左宗棠,先要除掉胡雪岩。
胡雪岩有四大行業:錢莊、當鋪、絲行、藥店。從何下手?所有行業,以錢為本。他們決定從錢莊下手。隻要錢莊一發生危機,其他行業不攻自倒。
胡雪岩錢莊滿天下,但大本營是上海灘的錢莊。隻要上海的錢莊一倒,其他錢莊都會跟著倒閉。
錢莊的命根子是信用。錢莊開出的銀票不能及時兌現,錢莊的信用就完了。
這是“狠”字功的絕好案例。左宗棠的本是胡雪岩,胡雪岩的本是錢莊,錢莊的本是信用。千鈞一發,斷一發,可墮千鈞。
魚在水裏,抓不住。用網打,用鉤釣,是一種思路。但水中的魚釣不完,有一網打盡這個詞,不見得有一網打盡這種事。
要想把所有的魚都抓住,就要有治本的辦法,要竭澤而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