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心地善良是女人的一大特點,而且特別容易感動,意誌往往受情緒的影響而動搖,當孩子犯錯誤流眼淚時,婦女多會輕易原諒他。這種愛有時顯得很沒有原則,也很不理性,甚至完全不辨是非!因此古人便將具有這種特性的愛統稱之為“婦人之仁!”,雖然“婦人之仁”有時可以發揮很大的感化力量,但在待人處世中,“婦人之仁”有時會成為一個人很大的負擔,甚至是致命傷!一個人有“婦人之仁”,很容易給自己帶來危險。你的“婦人之仁”有時候會成為你的弱點,成為人人想利用的目標,在眼淚、溫情、請求、孩子似的無辜與可憐之下,你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任何時候都要切切記住:在待人處世的過程中,你將麵對的人是各種各樣的,對待一些人如果無法加以安撫,就得抓住要害將他製服。
1.對別人心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社會是現實的,競爭更是殘酷的,對自己的對手心慈手軟,下不了手,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對團體所麵對的競爭對手慈悲,就是對自己團體的殘忍。
談判桌上,你的一丁點心慈手軟,可能就是上百萬元的損失。
齊桓公死後,宋襄公自視爵高位顯,便想取代齊桓公的霸主地位,趁齊國內亂,他幫助太子昭當上了齊國的國君。這一下他自認為宋國真的強大得不得了了,竟不自量力地擺起了霸主的架子。然而,在那一切憑實力說話的時代,眾諸侯哪裏可能買他的賬。
宋襄公見諸侯不買自己這個“霸主”的賬,便想借助楚齊的威力壓服眾諸侯,然後再借諸侯之力壓強楚。宋襄公派人重賄楚國,約定次年春會盟於位於齊國的盂上之地,齊孝公因為是靠宋襄公的幫助上台的,隻好答應按時到會。
會盟期到,宋襄公的弟弟目夷建議宋襄公帶些軍隊前往,不要對強楚掉以輕心。宋襄公為了表示自己很講“信義”,不僅不聽目夷的話,他怕目夷在他走後暗地派兵前往護駕,還帶著目夷一同赴會。令宋襄公萬萬想不到的是,早就有圖霸之心的楚國竟然兵圍盟壇,俘虜了宋襄公,並且挾宋襄公向宋國攻來。
好在目夷已趁亂從盂上之地逃回宋國,並且抓緊進行了布置,睢陽城已作好了抗楚的準備。當楚軍大兵壓境之時,目夷繼任宋國國君,本來視宋襄公為奇貨,一心想拿宋襄公要挾宋國的楚王大為光火,下令攻城,結果連攻了三天,也沒攻下來,楚王無奈,隻好撤兵放人,宋國免除了滅國之危。
按說,由於宋襄公的愚蠢,宋國差點被毀,特別是當宋襄公身陷囹圄、國勢危難之時,目夷毅然挑起扞國衛土的重任,就任國君之位,以他出色的才智和勇敢,粉碎了楚國吞並宋國的陰謀,就應該心安理得地把這個國君當下去,可才智出眾的目夷手卻太軟,當聽說宋襄公被釋放後,馬上派人把宋襄公接回宋國,仍舊讓宋襄公當宋國的國君,自己重居臣位。
從待人處世的角度來看,目夷的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因為目夷當國君對宋國來說,比宋襄公要有利得多,可他竟然為了自己的“名聲”和麵子,而不顧國家之利,讓一個滿口空講“仁義道德”的家夥,執掌國家大權,從而埋下了大敗的隱患。
盂地之盟,宋襄公因固執地要對強楚大行仁義,而被楚王嘲笑戲弄了一把,險些國破身亡,按理說此後他應該學得狠一點了,可他依然堅持在不該講仁義的地方大講仁義,結果吃了更大的虧。
公元前638年3月,鄭文公朝楚。就是這個鄭文公,當初會盟時首先倡議尊楚王為盟主,現在又帶頭把楚王當盟主來朝拜了,使仍在做著霸主迷夢的宋襄公無法忍受,於是便不顧雙方的實際情況,貿然興兵伐鄭。宋軍攻鄭,楚國豈能袖手旁觀?楚王派成得臣為大將、鬥勃為副將向宋國殺去。
宋襄公與司馬子魚緊急研究對策,司馬子魚問宋襄公靠什麼取勝,宋襄公回答說:“楚國雖然兵甲不足,但仁義有餘。從前武王隻有三千猛士,卻戰勝了殷紂王的上萬軍隊,靠的完全是仁義。”
於是,宋襄公在戰書的末尾批上十一月初一,雙方在泓陽交戰。又命令製作一麵大旗插在大車上,旗上寫著“仁義”二個大字。司馬子魚暗暗叫苦不迭,私下裏對樂仆伊說:“戰爭本來就是謀略運用與廝殺,如今卻說仁義,我不知道我們國君的仁義在什麼地方啊?上天奪去了主君的靈魂,我認為已經很危險了!我們一定要小心行事,不使國家滅亡就萬幸了。”
楚軍成得臣在泓水岸北駐紮,大將鬥勃請令說:“我軍應五更時渡河,以防宋兵布好戰陣攻擊我軍。”成得臣一笑說:“宋襄公做事迂腐至極,一點不懂兵法。我軍早渡河早交戰,晚渡河晚交戰,有什麼可擔心的呢?”天亮以後,楚軍才陸續開始渡河。司馬子魚請宋襄公下令出擊,並說:“楚軍在天亮才渡河,過於輕敵。我們應該乘他們沒渡完,衝上前去廝殺,是以我們全軍攻擊他們的部分,如果讓他們全部渡過河來,楚兵多我軍少,恐怕不能得勝,您看怎樣?”宋襄公指著那麵“仁義”大旗說:“你看見‘仁義’二個字了嗎?我堂堂正義之師,豈有乘敵軍渡一半而出擊的道理?”司馬子魚又暗暗叫苦。一會兒功夫,楚兵全都渡過了河。成得臣戴著精美的帽子,上麵紮著玉纓,上身繡袍,外著軟甲,腰掛雕弓,手執長鞭,指揮士兵東西布陣,氣宇軒昂,旁若無人。司馬子魚又對宋襄公說:“楚軍正在布陣,尚未形成隊列,現在立即擊鼓進攻,楚軍一定會大亂。”宋襄公往他臉上吐了一口唾沫喝斥道:“呸!你貪圖一次衝鋒獲得的小利,就不怕不配千秋萬代的仁義之名嗎?我堂堂正正之師,豈有乘敵人沒列成陣就進攻的道理?”司馬子魚隻好再次暗暗叫苦。楚兵擺好陣勢,隻見人強馬壯,漫山遍野,宋軍人人麵帶懼色。此時,宋襄公才下令擊鼓,楚軍中也響起戰鼓聲,宋襄公自己舉著的長矛和護衛的官兵催馬向楚陣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