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準方向,突出重點,全麵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1 / 2)

三、把準方向,突出重點,全麵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農業現代化的過程,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準確把握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立足農業發展實際,圍繞突出矛盾和主要問題,狠抓關鍵環節,紮實穩步地推進各方麵的工作。

要加快農業經營體係現代化。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穩妥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每戶平均不到 10畝的耕地,越來越顯示出其局限性。小規模經營,難以為農民增加收入提供足夠的支撐,也難以為現代生產要素的運用提供足夠的空間,既影響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也影響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的提高。農業要再上新台階,必須適度擴大經營規模,這是一個基本方向,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隻有具備一定規模的農業,才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才能承載現代生產要素,也才能給農民帶來較多的收益,才會有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當然,農業經營規模也不是越大越好、搞得越快越好,必須與資源環境條件、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和生產者的經營管理能力相匹配。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要進行土地流轉。農村人口轉移,為土地流轉、擴大農業經營規模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們要緊緊抓住這個難得的曆史機遇,積極引導、做好服務,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看到方向的明確性,吸引農民自覺自願流轉,也要看到過程的漸進性,不能搞大躍進,不能搞強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揮,不能代農民做主,讓農戶成為發展土地規模經營的

自覺參與者和真正受益者。當然,發展農業適度

規模經營,不能單純理解成土地經營規模的擴

張,不能簡單等同於土地兼並。現實中很多農戶

並沒有流轉土地、沒有改變經營主體的地位,而

是通過農戶間的聯合與合作,在生產經營的關鍵

環節上實現了規模經營。很多農戶通過購買服

務,降低了生產成本,在這些社會化服務的環節

上實際已經實現了規模經營。推進農業適度規模

經營,關鍵要激發農業經營主體的活力。在穩定

家庭經營製度的基礎上,要支持種養大戶、家庭

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的發展,讓不同

類型新型經營主體在農業各產業、各環節的規模

經營中各顯神通,努力形成各類經營主體相互激

發動能、相互聯通互補的局麵,共奏農村發展“交響曲”。

要加快農業物質裝備現代化。我國糧食能

夠“十一連增”,物質投入的不斷增加發揮了重

要作用。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農業底子薄的問

題依然沒有解決,物質裝備水平依然偏低。目

前我國仍有 2/3左右的中低產田,將近半數的耕

地是“望天田”,靠天吃飯的局麵還沒有根本改

變。這既是農業現代化的製約瓶頸,也是增產的潛力所在。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全麵提高農業的物質裝備水平。要以治水改土為重點,推動農業生產條件的變革。治水方麵,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關係全局、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重大水利工程,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農業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改土方麵,要全麵推進耕地質量的保護與提升,實施深鬆整地、保護性耕作、秸杆還田、施用有機肥等措施,恢複並提升地力。要以農機推廣應用為重點,推動農業生產工具的變革。農業機械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重要保障。農機的應用減輕了農業勞動強度,提高了農業勞動效率,不僅緩解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而且在搶農時、抗災害、減少損失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完善和強化農機補貼政策,改善農機裝備結構,發展適合不同類型地區的農業機械,提高農機質量,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

要加快農業科技支撐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要舍得下氣力、增投入,注重創新機製、激發活力,真正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我們必須把農業科技進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瞄準世界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方向,加強農業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緊扣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需要,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加強科研攻關和技術推廣。要在品種選育、農機裝備、節水節肥、食品安全、土壤治理、食品加工製造、環境生態保護等方麵,盡快取得重大突破,轉化推廣一批新品種、新裝備、新農藝等重大技術成果,全麵提高農業科技水平。要深化農業科技體製改革,探索通過科技股權、轉化分成等激勵方式,鼓勵科研人員麵向市場開發、轉化、推廣農業技術。支持農業科技人員到企業、生產一線開展科技攻關和技術服務。鼓勵和引導涉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涉農企業建立研發機構,促進創新資源向企業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