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

精神命脈和創造源泉

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創造源泉。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報告明確要求,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事業,重視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提高國民素質,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好文化發展成果。

一、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文化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文化指一個社會中的價值觀、態度、信念、取向以及人們普遍持有的見解,是人類在生存和發展中的精神積累。一代一代的人生下來,長大、變老、死亡,又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之後,留下來可繼承的東西就是文化。所以,文化就存在於人類的曆史中,曆史是文化的載體。文化裏有先人失敗的總結,也有成功的創造;有可供後人借鑒學習的人生經驗,也有值得吸取以免重犯的教訓。所以,文化很重要。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在前進的道路上手裏就有一盞照亮道路的燈,就少一些黑暗中的摸索。因此,文化、價值觀和態度是人類進步中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文化的積澱越來越豐富。特別是當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的高智能時代後,綜合素質、精神資源、心靈境界顯得越來越重要。文化底蘊成為國與國之間競爭的一大實力,文化的作用越來越凸顯。文化會形成一定的思想,改變人的觀念,觀念形成人的價值觀,價值觀決定人的動機,不同的動機會產生不同的行為。這就是文化的作用。所以,人類社會一切重大的社會行動,如果仔細觀察的話,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在起作用,其精神動力都出自根植於內部的文化基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產生不同的社會後果。如儒家文化對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形成超穩定結構的作用,新教倫理對資本主義發展的作用。但文化的作用是逐步滲透的,不是急風暴雨式的;是長期的、漸變的,不是立竿見影的。文化的影響力需要時間,需要一定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正所謂“滴水穿石”、“集腋成裘”也。但這種影響力一旦形成,想要改變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樣需要一個過程,也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撼山易、撼人心難”也。所以,文化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文化具有無堅不摧的力量。首先,文化可以增強一個民族的自信心。一個偉大的民族,在前進的道路上每當遇到危難的時候,總會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增強信心。曆史的發展是曲折的,但總有一定的規律性,鑒古可以知今。文化還可以使我們在麵對強力時懂得隱忍。把自己的血脈潛藏在文化中,等到強力過去以後,再發芽、開花,繼續結出果實,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屢遭外族入侵,但都能生存下來,種族沒有滅,國家沒有亡,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中華文化隱忍懷柔的品格。文化還可以使我們未盡的事業得到延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總有一死,但隻要文化不滅,文脈還在,人的事業可以通過文化而得以延續,得以傳承,得以發展,文化的命脈就是一個民族的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