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的挑戰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能源問題是舉世矚目的重大問題。隨著社會向現代化方向發展,要滿足人類生活現代化需要,能源需求量將越來越大,隨著常規能源資源的逐漸枯竭,能源供需矛盾將日趨尖銳。特別是消耗大量化石燃料,給地球的生態環境已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人類已麵臨著自毀家園的危險。
為了共同研討全人類關心的能源問題,世界能源理事會每四年舉行一次世界性大會。
1992年9月,第15屆世界能源大會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裏舉行。與會的有100個國家或地區的3000多名專家。大會公布了《明日世界的能源》預測報告,對世界能源未來的消費趨向進行了分析。
報告指出,世界能源需求量在過去30年裏大幅度上升。1960年尚為33億噸油當量,到1990年已躍升到87億噸油當量,年均增長率為3.3%。
在1990年至2020年的30年內,世界能源消費將麵臨三種選擇:其一是低消費,世界能源消費量到2020年將達到112億噸油當量;其二是中等消費,屆時將需要133億噸油當量;其三是高消費,世界能源需求量將高達172億噸油當量。未來世界能源消費水平最終將取決於全球經濟和人口增長速度及環保水平。預測報告是推薦中等消費方案。按此方案,世界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1990年增加42%。如果人類加強環保措施,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幅度有可能壓縮,反之,就很有可能高達92%。
第15屆世界能源大會把能源問題提到了與人類生存休戚相關的高度來認識。要使世界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臻於和諧水平,隻有通過各國共同合作才能實現,而南北之間的貧富巨差和利益衝突使世界各國在經濟、能源和環保方麵的合作麵臨嚴峻的挑戰。
報告認為,世界能源結構在2020年之前變化不大。1990年的世界能源一次能源結構中,石油占32%,煤炭占26%,天然氣占19.5%。到2020年這三者比重將分別變為28%、24%和21%。在同一時期,核能比重將由5%上升到6%,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將由17%增至21%,其中水力發電將由5.7%增長到7.5%,太陽能、風能、地熱、現代沼氣和海洋能的比重將比現在翻一番,達到4%。
第15屆世界能源大會對當今世界能源問題作了結論,對解決辦法提出了建議:
①人類麵臨著獲取足夠能源的困難。能源還不能滿足目前的基本之需以及將來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能源戰略必須以向全人類提供足夠、可靠而又可負擔的能源服務為宗旨,這將需要對全球現行的政策法規重新進行根本性評估。
②人類絕大多數的環境麵臨著實際的或潛在的環境惡化——包括地方性、區域性和全球性的。地方性的環境惡化確實使人深受其害,而區域性惡化則可能成為跨境緊張局勢的根源,至於全球惡化則會加劇國際間的爭端。
因此,應製定改善地方環境,控製環境汙染,將全球性惡化減到最低限度的措施,以及如何對那些一旦經科學論證的環境惡化原因迅速作出反應,列入能源戰略目標。
溫室氣體的所有人為排放源均應納入到國際討論與談判中,就人為CO2排放而言,值得注意的是化石燃料燃燒造成的排放剛好超過總量的一半。
人們已采取了很多措施來減少化石燃料燃燒對環境的消極影響,如果要求使用者為其汙染付出代價的話,今後這方麵還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但是,這個情況需要被看成一個整體。不應隻簡單地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者對立起來,而應當把它作為製定能源戰略的一個要求,使戰略中包含在確保經濟增長的同時,充分實現環境保護所需要的合理構成的那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