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之謎
預言因驗證而神奇,在下麵這些驗證麵前,人類對未來的展望正一點點地伸展。
路易斯1866年出生於英國利物浦。還在孩提時代,母親就教會他看手相了。他11歲時看手相的技藝已十分精湛,後來還寫了一本關於手相的書。他十幾歲隻身遠涉重洋到印度,在那兒花了兩年時間專攻秘術。
他回到英國不久,在倫敦以看手相謀生。起初生意清淡,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在幻覺中窺見了一件謀殺案,連凶手的模樣都看得一清二楚。後來,他果真找到了案發地點。當他趕到現場時,倫敦的警察正在那兒進行調查。於是他向警官報告說,殺人犯是個年輕的富家公子,褲袋裏有一塊金表,而且是被害者的近親。
第二天罪犯被捕歸案,正如路易斯所說,他果然是個年輕的豪門子弟,褲袋裏有一塊金表,而且正是被害人的兒子。消息傳開後,路易斯一躍成了首屈一指的手相家。此後,他每看一次手相,都得到豐厚的報酬。
路易斯立刻成了太子愛德華七世的朋友。1902年6月,愛德華宣誓就位,但因病未能加冕。於是他召見路易斯,請他看手相。路易斯看後,叫國王不必擔心,微恙不久便會痊愈,並預言了國王去世的日期。後來,國王正好在那天逝世。事實證明他的預言正確無誤。路易斯還有個朋友,名叫史德特,是倫敦一家報紙的編輯,終日擔心自己死於歹徒之手。路易斯說他不會被人殺死,但將被溺死,並勸告他1912年4月不要在水上旅行。可惜史德特沒有認真對待這一忠告。他作為泰坦尼號船上的乘客,在1912年4月15日這天隨著這艘“冰海沉船”葬身魚腹。
路易斯的許許多多預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關於意大利國王漢特的事。國王讓他看手相,想知道自己的死期。他握著國王的一隻手左看右看看了半天,最後直言不諱地說,他在三個月內將被人謀殺而死。事實果然如此,預言後的三個月,即1900年7月29日,漢勃特國王被人殺害了。
可惜路易斯對自己的前途卻未能未卜先知。1935年的一天早晨,有人發現他躺在好萊塢的一條岔路上,人們急忙把他送到醫院去,但他在半路上就咽了氣。
在16世紀,另一位名叫諾斯特勞姆的人也有過幾次聞名天下的預言。他預言一百年後的1666年,倫敦將發生一場大火。他寫道:“正氣迫使倫敦在1666年蒙受一場大火。”後來正是在這年倫敦果然烈焰衝天,全城幾乎化為灰燼。
1558年7月27日,在給國王亨利二世的信中,他預言了一次反對教會的起義。他指出:“起義將於1792年發生,到那時每個人都認為它能革新時代。”這一事件真的發生了,導致了1792年的法國南特市的暴行。當時,1000名反對革命者的市民,或者被送上斷頭台,或者被剝光衣服淹死在盧瓦爾河中。預言裏說:“南特市的哭泣和呻吟,令人慘不忍睹。”
諾斯特勞姆與路易斯不同,他對自己的未來能未卜先知。他在1566年去世前,曾要求他的一個朋友給他刻一塊石碑,死後一道在墓裏下葬。石埤上刻了些什麼,僅他們兩人知道。他死後盛名仍在。到了1770年,人們決定掘開他的墓看看。墓穴打開後,在場的人都麵麵相覷,驚詫不已,因為石埤上刻的正是1770年幾個字。原來他早知道自己的棺木將於這一年被人打開。
在人類的曆史上,有許多奇特夢境也能預示吉凶禍福,而且被後來的實際情況所印證。
“泰坦尼克號”沉沒的預言
1898年,有個名叫摩根·羅伯遜的作家創作了一部小說《無救》,講的是一艘當時世界上最大最豪華的客輪,在從英格蘭南安普敦港開往美國紐約的處女航中,因船殼被浮冰劃破而沉入海底,船上多數人葬身魚腹。小說中,這條號稱“海上皇宮”的客輪叫“泰坦”號。
然而,想象和虛構果真變成了可怕的現實。14年後,一條真正的客輪開始了它的處女航,同樣載著許多有錢人,同樣撞上了浮冰而沉沒,並且如同羅伯遜小說描寫的那樣,由於救生艇不足,死亡慘重。這就是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號”沉沒事件。
小說中的“泰坦”號與真實的“泰坦尼克號”不僅在許多方麵相似:它們的大小幾乎一致,速度也差不多一樣,載重量都約是3000人,兩艘都號稱“永不沉沒的船”,而且同樣在北大西洋的海域沉沒。
更為奇怪的是,20年前,即1892年,一位叫史蒂德的著名記者發表了一篇短篇故事,情節與“泰坦尼克號”事件相似,而史蒂德本人則應驗了這個預言,成為“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中葬身大海的1513人中的一個。
不管是羅伯遜的小說,還是史蒂德的預見性故事,都沒能使1912年“泰坦尼克號”的船長有所警惕。23年後,1935年4月,一艘從英格蘭開往加拿大的貨輪進入出事的海域。海麵風平浪靜。水手威廉·雷弗斯獨自站在甲板上,關於“泰坦尼克號”的故事和事件在他腦海中翻騰,他突然感到驚恐。他記起今天正好是“泰坦尼克號”的海難日,又是他的生日,這些巧合令他毛骨悚然。他不可自製地高喊“危險”,舵手隨即拉響警報。船停住後,人們發現幾碼之外,一座巨大的冰山出現在黑暗中,幾乎同時,四周冒出一座座冰山。從紐芬蘭派來的破冰船用了9天時間才清理出一條航道。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一條差點遭遇與“泰坦尼克號”相同命運的貨船叫“泰坦尼安號”。
對於上述現象有人用心靈感應,即特異功能進行解釋,認為除了“泰坦尼克號”的船長,上述其他人都有預知未來的特殊功能。
對特異功能的研究始於上個世紀。19世紀中葉,歐洲的許多國家成立了專門研究特異功能的組織,稱之為“心靈學會”。到了20世紀,一些研究者把這種特異功能現象稱為“超心理學現象”,並有了國際性的專門組織“國際超心理協會”。在我國古代也有關於特異功能的記載。1979年3月11日,《四川日報》首先報道了大足縣唐雨用耳朵認字的消息。後來,各種各樣的報道也接踵而至。但很快傳媒報道了其中的騙局。1980年召開了全國特異功能討論會。翌年舉行了第二屆討論會,兩種不同的觀點針鋒相對。
認為特異功能存在的人對特異功能做了大膽的假設:一種觀點認為特異功能是人體的一種潛能,在有些人身上這種潛能被挖掘出來和捕捉到了;另一種物理理論認為世界上存在著某種尚未被發現的、與其他已知的能量形式不同的能量形式;第二種觀點是投影假說,認為可能還存在著一種獨立於物質世界之外的、能與物質世界相互作用的能力;第四種觀點是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認為所有的人都具有無意識的感知源,而某個人的意識意念可引起他人進入無意識狀態。
對“是否有特異功能”持否定回答的更是人數眾多。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等多位專家立場堅定地說:這是典型的偽科學。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楊振寧、丁肇中、李政道等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支持這種否定的觀點。否認有特異功能的存在的科學家認為特異功能既不遵循已被證實的自然規律,也不遵循科學研究的基本原則,如重複原則、可比性原則等。有人認為“發功治療”不過是一種心理暗示療法;那種“氣竄周身”的感覺說不定隻是一種虛幻的感覺,甚至會發展成為一種精神障礙。
我們可以看到,對於究竟存不存在特異功能的問題存在著尖銳的分歧。比較能取得共識的觀點隻能是:如果特異功能是一個未知領域,那就有科學探索的價值,但要警惕偽科學與粗俗的唯心主義的利用。特異功能問題作為一個跨世紀的科學懸案吸引著人們去探索、解答。
心靈感應
有的人往往有心靈感應,甚至許多超級明星都有對未來感應的能力。
1980年摩洛哥王妃著名影星格雷絲逝世前兩年,她曾在心理保護學院接受過特殊的試驗,該院長和副院長證實了這點。此後,她就對經常在一起的朋友說,她對自己的死亡有預感,斷言:她會死在摩洛哥的街上,但不知道這件事在什麼時候發生,並且夢幻到自己的葬禮。她的孩子們聽後很害怕都嚇哭了。果不其然,兩年後,1982年她在摩洛哥死於車禍。
歌舞演員安·米勒毫不猶豫地承認了她有心靈感應功能,並聲稱是她印度的外曾祖母賦予她的。米勒拍攝《廣播城歡宴》時年僅14歲,正當她拍片時突然覺得有奇怪的聲音敦促她馬上停止表演去休息,她趕緊向導演請示,導演急盼著早些完成這組鏡頭,表示不耐煩。然而好像有什麼東西告訴米勒無論如何也要停下來,她毅然離開了舞台。不一會兒功夫,一聲巨響使整個地舞台震蕩起來,一道巨大的電弧光準確無誤地射在米勒剛才表演的地方。米勒相信是“保護神”給她發的警報,使她逃避了一場災禍。
還有一次,安·米勒也感覺到了危險。這時她正在科爾·波特的音樂片中演出歌舞,沒有及時走開,節目剛演完,還沒離開舞台,突然燈光熄滅,一根機器的吊杠砸在了米勒的頭頂,使她有兩年的時間不能行走,更甭說跳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