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和南大洋
(一)南極洲。
南極洲,包括南極大陸及其周圍島嶼,其麵積約為1400萬平方公裏,是中國陸地麵積的1.45倍。根據科學研究,目前得出的結論是:在地質意義的古代,南極洲是一個叫岡瓦納(Gondwana)的巨大的超級大陸的核心,它包括南極洲、南美洲、非洲、馬達加斯加、新西蘭、澳大利亞和亞洲的中南半島。在侏羅紀末期,大約1.7億年前,這個大陸發生裂變,出現了由南美洲和非洲組成的西岡瓦納大陸和包括南極洲、新西蘭、澳大利亞和中南半島的東岡瓦納大陸。在晚侏羅世或早白堊世初,大約在1.36億年前,西岡瓦納大陸分裂為非洲和南美洲;中南半島也可能在同期從東岡瓦納大陸分離出來。澳大利亞與南極洲的最後分離大約發生在5300—5500萬年前。大約在2000萬年前,南美洲與南極半島最後分離,形成現在的德雷克海峽,從此,南極大陸在地理上就完全獨立了。
南極大陸的直徑約為4500公裏,它的海岸線大致成圓形,但由於羅斯海(RossSea)和威德爾海(WeddellSea)這兩個深海灣的出現,使圖形受到破壞,成S形彎曲的南極半島延伸公裏。
在地質和地理上把南極大陸分為東南極洲和西南極洲兩部分,其界線是根據格林威治0°—180°子午線給定的,在這兩大部分之間,貫穿著呈東南—西北走向的橫貫南極山脈(TransantarcticMountains)。南極大陸的平均海拔高度為2000米,是地球上其他大陸平均高度的3倍。
南極大陸98%的陸地常年被冰原所覆蓋,冰蓋的平均厚度為2450米,最大厚度可達4750米。冰雪總儲量為2500—3000萬立方公裏,是全球冰雪總儲量的90%,是全球淡水總儲量的72%。如果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全球平均海平麵將升高60米,沿海的許多大城市會被淹沒。
雖然冰是固體物質,由於長時間受力,產生變形,從大陸中心順著穀地向低處流動,形成許多大小不同的冰川伸向海洋,浮在海麵上,形成冰架。每當南極夏季來臨,氣溫升高,從冰架的邊緣分離出南極洲特有的平台冰山,其厚度可達200米,其長度為幾百米到幾十公裏,最大長度曾超過180公裏。
地球的旋轉與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麵之間的夾角為66°33′,這條緯度線稱之為極圈。在南極圈以內的地區,明顯地分為冬夏兩個季節。冬季出現連續的黑夜,而夏季則出現連續的白晝,其連續黑夜及連續白晝時間的長短與極圈內的緯度高低相一致,在南極點的持續時間最長,各為二分之一。
在極圈以內的高緯度地區,由於吸收到的太陽輻射能相對比較少,所以氣溫較低,而且由於南極圈內全是陸地,與北極相比較,受海洋調節的影響較小,因此,南極洲是全球最冷的大陸。在沿海地區,年平均氣溫約為零下17攝氏度,冬季最低氣溫很少低於零下40攝氏度,而夏季的最高氣溫是9攝氏度。從沿海向內陸,氣溫逐漸降低。一九八三年七月,蘇聯東方站(Vostok,南緯78°27′,東經106°52′)的氣溫曾降到零下89.2攝氏度,這是目前全球所測得氣溫的最低紀錄。
南極大陸以多風暴著稱,風暴頻繁而且強烈。在東南極洲的中央高原常年被極地高壓控製,風很微弱,但其強烈的冷空氣沿著冰麵陡坡向沿岸急劇流動,形成穩定而強勁的下降風,並頻繁地在大陸沿岸地區產生強烈的暴風雪,使能見度降低(有時幾乎下降到零),持續時間為幾小時至幾天,局部地區風速可達85米/秒以上。在南緯50°—70°之間氣旋活動頻繁,任一時刻都可能有6個以上的低壓氣旋環繞南極大陸自西向東移動,移動速度可達8.5公裏/小時,其最大風速可達70米/秒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