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對生命有詮釋能力的隻有自己

一件事情的不同解釋,往往可以帶來完全不同的兩種結果。

相傳,以前有個書生,屢試不第。適逢開科,書生欲往應試。行前晚上,書生做了三個怪夢,大惑,不知功名是否有望,特地去找善於圓夢的嶽母解說。登門,適逢嶽母外出,姨妹接待說:“小妹我亦能圓夢,姐夫但說無妨。有些難解之夢,母親還來求我呢!”

書生猶豫片刻,說:“我第一個夢是夢見我家的牆頭上孤零零地長了一棵草。”

姨妹說:“這是說你沒有根基。”

書生又說:“第二個夢,是夢見我戴著鬥笠打傘。”

姨妹解釋:“這是說你多此一舉。”

書生聽了很掃興。姨妹又問:“第三個夢呢?”

書生便說:“恐有冒犯,不說罷了。”

姨妹說:“自家人麵前,不必拘禮。”

書生說:“第三個夢,是夢見我和你背靠背睡在床上。”

姨妹瞪了書生一眼道:“那是說你這輩子休想!”

書生聽罷甚為懊惱,看來今生功名無望,失望而歸。

行至半道,恰遇嶽母,遂告之。嶽母聞言大喜,連說好兆。書生不解,嶽母回答說:“第一個夢,牆頭上孤零零地長了一棵草,是說你高人一等;第二個夢,戴著鬥笠打傘,是說你官(冠)上加官(冠)。”書生眉頭漸展,急忙問:“第三個夢又作何解釋呢?”嶽母回答:“那是說你終有翻身的時候。”

書生聽了,喜至眉梢。立即收拾行李進京應試。

生命的路是自己的,怎麼走,是你的選擇。自信的人會毫無畏縮走向理想。

真誠的人性

功利對某些人固然重要,不具備良好的人性,功利也失去應有的光彩,做個好人不容易!

我跟某公司董事長做了多年鄰居。當他的公司財源茂盛時候,他的汽車輾扁了別家的小雞,他的狼犬自己散步,對著鄰家的小孩露出可怕的白牙,他修房子把建材堆在鄰家門口。坦白地說,他在鄰居中間沒什麼人緣。

後來,他的公司因周轉不靈而歇業,我們經常在巷道中相遇,我步行,他也步行。他的臉上有了笑容,他的下巴收起來了,他家的狼犬栓上鏈子,他也經常挨一摸鄰家孩子的頭頂。可是,坦白地說,他仍然沒有什麼人緣。

一天,偶然跟他閑談,談到人間恩怨,我隨口說:“人在失意的時候得罪了人,可以在得意的時候彌補;在得意的時候得罪了人,卻不能在失意的時候彌補。”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他若有所悟。

他暫時停止改善公共關係,專心改善公司的業務。終於,公司又“生意興隆通四海”,他又有汽車可坐,不過他的座車從此不再按喇叭叫門,並且在雨天減速慢行,小心防止車輪把積水濺到人身上。他的下巴仍然收起來,仍然有時伸手摸一摸鄰家孩子的頭頂。

後來,他搬家了,全體鄰居依依不舍送到公路邊上,用非常真誠的聲音對他喊:“再見!”

好人緣不是在你感覺需要的時候就可以輕易得到的,它建立在真誠的人性上而不是功利基礎上。

真正的理解

不久以前,一位以色列觀光的美國聰明大師,用那根曾經指點過世界許多名勝的手指,在一群以色列孩子中指點了一下,於是三個孩子:一個10歲的女孩,一個7歲的男孩和一個大約5歲的女孩,站到了這位美國聰明大師的麵前。

美國聰明大師拿出一隻玻璃瓶子,瓶肚很大,瓶口很小。三隻剛能通過瓶口的小球正躺在瓶底。小球上各係一根絲繩,像青藤一樣從瓶口爬出來,攥在這個美國聰明大師的手裏。

美國聰明大師狡黠自負地笑了一下,對一旁的以色列主人說,都說以色列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現在我要試一試。

三個以色列孩子露出緊張惶恐的神色。

他宣布遊戲規則:這三個小球分別代表你們三個人;這個瓶子代表一口幹井,你們正在井裏玩,突然,幹井冒出水來,水漲得很快,你們必須趕快逃命。記住,我數七下,也就是隻有七秒鍾,如果你們誰還沒有逃出來,誰就會被淹死在井裏了。

她把三根絲繩遞給了三個以色列孩子。

空氣突然凝滯了,好像死神在四周徘徊。美國聰明大師做出一個表示開始的手勢。隻見那個大約5歲的女孩很快從瓶裏拉出了自己的球;接下來是那個7歲的男孩,他先是看了一眼比自己大的女孩,接著迅速地將自己的球拉出瓶口;最後是那個10歲的女孩,從容又輕捷。全部時間不到五秒。

美國聰明大師驚呆了,本來一場驚心動魄的遊戲,竟這麼平淡乏味地結束了。

他先問那個小男孩,你為什麼不爭先逃命?小男孩擺出一副很勇敢的勁頭,手指著那個最小的女孩:“她最小,我應當讓她呀!”他又問那個10歲的女孩,女孩說:“三個人裏我最大。我是姐姐,應該最後離開。”聰明大師又問,那你就不怕自己被淹死?女孩答道:“淹死我,也不能淹死弟弟妹妹。”

淚水唰地一下就從美國聰明大師的眼裏湧了出來。他說他在許多國家試過這種遊戲,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孩子能夠這樣完成它,他們爭先恐後,互不相讓……

勇敢是什麼?不是一時之勇、不是匹夫之勇,而是智慧之勇、奉獻之勇,真正的勇氣,不但可以拯救他人,也可以拯救自己。

虛心聽取他人意見

心太滿,裝不下任何的東西;心不滿,才能有足夠裝填的空間。“滿招損,謙受益”更是古賢留給後人的一句可以千年護身的諍言。過度自信自滿的人,他的“心”已經滿滿的,是無法裝其他東西的。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隨時需要更新知識、觀念,大腦需要不斷吸取養分,所以心一定要能“空”,也就是古人所說的虛懷若穀。讓胸懷像山穀那樣空闊深廣,這樣就能吸收無盡的知識資源,容納各種有益的意見,從而使自己豐富起來。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要常常告戒自己:不能事事由己,也要考慮別人。一個人的才能畢竟是有限的,世界無限大,大自然包含著無數的奧妙,所以無論是誰,對世界、對萬物的認識一定存在著局限性和片麵性,如果我們能虛心地聽一聽別人的意見,學習尊重別人的意見,肯定會對自己的認識有所補充和幫助。聽取別人的意見等於自己分享了別人的知識和經驗,自己得到了別人的支持和尊敬。因為別人對你提出意見或建議的時候,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或者是他自己以往的經驗教訓,這些對你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可以極大地開闊你的眼界。肯向你提出意見或建議的人,一定是對你非常尊敬或信任你的人,他的目的是想幫助你。如果你能接受他意見中合理的成分,那麼他會有一種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感覺,他對你就有了一種責任感,他在以後的工作中一定會傾盡全力地幫助你,這樣對你將有著巨大的幫助。

《說苑·正諫》裏記載:吳王一向很專橫,要想說服他是件很難的事情。有一次,吳王準備進攻楚國。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國。大臣們一聽這個消息,低聲議論起來,因為大家都知道,吳國目前的實力還不夠雄厚,應該養精蓄銳,使國家昌盛起來,使人民富裕起來,這才是當務之急。如果現在對外出兵,將會造成國內空虛,有害無利。

吳王聽到大臣們在底下竊竊私語,似乎有異議,便厲聲製止道:“各位不必議論,我決心已定,誰也別想動搖我的決心,倘若有誰執意要阻止我,一律處死!”眾大臣聽後都麵麵相覷,誰也不敢亂說,於是匆匆退朝。大臣中有位年輕人,是侍候吳王的。他下朝以後,反複想,應該想法阻止吳王的行動。他在花園裏走來走去地想主意,目光無意中落到樹上的一隻蟬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第二天一大早,他就來到王宮的後花園裏,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吳王都要到這裏來散步,他有意等在這裏。過了一會兒,吳王果然來到後花園,那位年輕人假裝沒看見吳王,兩眼死死盯住一棵大樹。吳王看到這位大臣的衣服已經被露水打濕了,知道他已經來了很久,看他正專心致誌地在看著樹上,而且手裏還拎著一隻彈弓,便很納悶地拍拍他的肩,問道:“喂,你一大早在這裏做什麼?何以如此入神,連衣服濕了都不知道?”那位大臣故意裝作仿佛剛剛看到吳王的樣子,急忙施禮賠罪道:“剛才隻顧看那樹上的蟬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來,請大王恕罪。”吳王揮揮手,但好奇地問:“螳螂和蟬值得你如此注意嗎?”那位大臣說道:“我剛才看到一隻蟬在喝露水,它毫無覺察一隻螳螂正弓著腰準備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隻黃雀正把嘴瞄準了它,但黃雀沒想到的是,我手中的彈弓會要了它的命……”吳王聽了,哈哈大笑起來,他連連說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終於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打算。對吳王這樣剛愎自用的人,隻能用巧妙的辦法來說服他。

對於固執己見者來說,要盡量去了解別人的所思所想,特別是要了解與自己不同社會範疇的人們的觀點。這是克服偏執的最好辦法。如果你覺得別人似乎缺乏理智、蠻橫無理、令人厭惡的話,你就得提醒自己:在他們的眼中,你或許也是如此。在這一點上講,或許兩方麵都是對的,但不可能兩方麵都是錯的。這種考慮問題的方法,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時候別人不一定能告訴你他的所思所想,因為,他可能被你的自己為是嚇壞了。在這種時候,你要主動地讓他們說話,讓他們提出他們的看法。而當他們終於說出來的時候,你又應該加以分析研究,如果覺得別人說的有道理,就要虛心接受;如果覺得別人說的沒有道理,就一笑了之。

常鼓勵別人

一個能夠常鼓勵別人的人,即使他(她)生理不健全,但他(她)的精神都是完美的,同樣地贏得引人真誠的尊敬。

一個小女孩因為長得又矮又瘦被老師排除在合唱團外,而且,她永遠穿著一件又灰又舊又不合身的衣服。

小女孩躲在公園裏傷心地流淚。她想:我為什麼不能去唱歌呢?難道我真的唱得很難聽?

想著想著,小女孩就低聲地唱了起來,她唱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為止。

“唱得真好!”這時,一個聲音響起來,“謝謝你,小姑娘,你讓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小女孩驚呆了!

說話的是個滿頭白發的老人,他說完後就走了。

小女孩第二天再去時,那老人還坐在原來的位置上,滿臉慈祥地看著她微笑。

於是小女孩唱起來,老人聚精會神地聽著,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最後他大聲喝彩,說:“謝謝你,小姑娘,你唱得太棒了!”說完,他仍獨自走了。

這樣過去了許多年,小女孩成了大女孩,長得美麗窈窕,是本城有名的歌手。但她忘不了公園靠椅上那個慈祥的老人。於是她特意回公園找老人,但那兒隻有一張小小的孤獨的靠椅。後來才知道,老人早就死了。

“他是個聾子,都聾了20年了。”一個知情人告訴她。

每一次鼓勵都是給孩子多創造一次機遇,孩子需要鼓勵,就如植物需要澆水一樣,離開鼓勵,孩子就不能進步。

對手不僅是敵人

真正要做成大事的人,總是把對手當作自己的夥伴,在競爭中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你的對手不僅是敵人,也是學習的對像。

《山上寶訓》作者福克斯博士給我講了個故事:有個名叫西拉斯的人,麵臨著想不到的危機,進退維穀,差點砸了全家的飯碗。

此人在一個小鎮上開了間雜貨鋪。這鋪子是他爸爸傳下的。他爸爸又是從他爺爺手裏接過的。他爺爺開這鋪子的時候,南北兩邊正在打仗。

西拉斯買賣公道,信譽很好。他的鋪子對鎮上的人來說,就像手足,不可缺少,西拉斯的兒子在長大,小鋪子就要有新接班人了。

可是有一天,一個外鄉人笑嘻嘻來拜訪西拉斯,情況便變得嚴重了!

此人說,他想買下這鋪子,請西拉斯自己作價。

西拉斯怎舍得?即便出雙倍價他也不能賣!這鋪子不光是鋪子呀,這是事業,是遺產,是信譽!

外鄉人聳聳肩,笑嘻嘻地說:

“抱歉。我已選定街對麵那幢空房子,粉刷一番,弄個富麗堂皇,再進些好貨品,賣得便宜。那時你就沒生意了!”

西拉斯眼見對麵空房貼出了翻新告白,一些木匠在裏麵鋸呀刨呀,又一些漆匠爬上爬下,他心都碎了!他無可奈何卻又不無驕傲地在自家店門上貼了張告白:敝號係老店,95年前開張。

人們對比讀了,無不吃吃暗笑。

新店開業前一天,西拉斯坐在他那陰暗的店堂裏想心事。他真想破口把對手臭罵一頓。

幸虧西拉斯有個好妻子。

“西拉斯,”她低低的聲音緩緩地說,“你巴不得把對麵那房子放火燒了,是不是?”

“是巴不得!”西拉斯簡直在咬牙切齒,“燒了有什麼不好?”

“燒也沒用,人家保險過。再說,這樣想也缺德。”

“那你說我該怎麼想?”西拉斯冒著火。

“你該去祝願。”

“祝願大火來燒?”

“你總說自己是個厚道人,西拉斯,可一碰到切身事就糊塗了。你該怎麼做不很清楚嗎!你應該祝願新店開業,祝願它成功。”

“你這是腦筋出了竅吧,貝蒂。”

話雖這麼說,西拉斯決定去一次。

第二天早晨新店還沒開門,全鎮人已等在外邊。大家看著正門上方赫然寫著“新新雜貨店”幾個金字,都想進去一睹為快。西拉斯也在人堆裏,他快快活活,跨到台階上大聲說:

“外鄉老弟,恭喜開業,祝你給全鎮人添方便!”

他剛說完便吃了一驚,因為全鎮人都圍上來朝他歡呼,還把他舉起來。大家跟他進店參觀。誰都關心標價,誰都覺得很公道。那外鄉老板笑嘻嘻牽著西拉斯的手,兩個生意人像是老朋友。

後來,兩家生意都做得興隆,因為小鎮一年年變大了像老西拉斯的年紀。

向你的對手祝願成功,攜手走向輝煌。互拆隻會兩敗俱傷。但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有的人把對手當作死敵,嫉妒對手的成功,結果用各種卑鄙的手段去攻擊對手。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

適時說出你的不滿

盡管別人的意見並不一定正確,但是完全可以作為一種防範。防範出錯誤是聰明人的選擇。

報紙電影版上刊出《亂世佳人》重映的廣告,心裏真是高興。這部片子我和妻都慕名久矣,卻始終不曾看過,有這等機會,我們豈可放棄?當下,便決定花個晚上去欣賞。

正當我和妻在劇院裏全神貫注於銀幕時,前座的女孩子,不時側過臉,和旁邊一位長發而魁偉的男士咬耳朵。隨著銀幕上形象的變換,她的聲音由於周遭的靜肅而顯得更清晰,成了令人不快的噪音。聽她的口氣,這片於她似乎已看過三四次。每一個場景正要出現,她便急忙告訴她的男友——緊隨著,銀幕上果然出現了她的“預料”,她更是推推那位男士,高興地一疊聲:“晤,你看,我說的沒錯吧!”

她說得很快樂,我卻是愈看愈冒火了。她不僅擾亂了我欣賞電影的喜悅,她的“旁白”更剝奪了我探索內容的樂趣。我再也忍耐不住,便探身拍拍她的肩膀:“小姐,請用你的眼睛‘看’電影,我們將很感謝你!”

她先是驚訝,又有點生氣,向鄰座的男朋友前咕一下之後,倒真的乖乖地不說話了。

妻拉了我一把,低聲說道:“你要惹麻煩了,你看她那強壯的男朋友待會兒不找你麻煩才怪呢!”

影片很長,中間有五分鍾的休息。趁這空檔,我到販賣部買點飲料,正當我走向販賣部時,無意間瞥見那位男士緊跟在我後頭。我有點著慌,想到社會新聞版上瞄人一眼就惹來的凶殺案,心裏有點發毛。

我走得稍快,他也迅速跟上來,愈靠愈近,冷不防,他一手扳過我的肩膀,另一隻手迅速握住我的右手——

他說:“先生,謝謝你。我自己實在沒有勇氣對她這樣說。”

把你的不滿說出來,或許對別人是有益的幫助。如果一個人能夠聽進去別人不滿意的話,證明這個人善於從反麵思考自己的不足。

知道該如何結交

如果你仔細地去看成功者,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他們的人際關係都很廣泛。

隻有擁有了廣泛的人際關係了,才能建立起一個龐大的信息網,這樣就比別人多了一些成功的機遇和橋梁。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能夠成功的贏得競選,也與他擁有廣泛的人際關係分不開。在他競選過程中,他擁有高知名度的朋友們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些朋友包括他小時在熱泉市的玩伴、年輕時在喬治城大學與耶魯法學院的同學,及日後當羅德學者時的舊識等。他們為了克林頓能夠成功,四處奔走,全力的支持他。所以克林頓在任總統後,還不無感慨的說:朋友是他生活中最大的安慰。

根據《行銷致富》的作者坦利的說法,“成功是一本厚厚的名片簿。更重要的是成功者廣結人際網絡的能力,這或許便是他們成功的主因。”百萬富翁們不僅曉得有誰被蘊藏在他們厚厚的名片簿裏,更願意把這些資源與其他百萬富翁分享。

要有成功的人際關係,你不僅須用基本常識去“感受”,更要有極大的行動去“執行”。“人際網絡前進後的意義,其實比一般人所能想象得到的都還深遠。”這是魏斯能為他即將出版的書《不上,則下》問了280位企業總裁後所發表的感想。他說:“那些企業總裁們,非常致力於發展互需關係的基礎。雖然每個人都有他們如何步步高升到金字塔頂端的精彩故事,但大多數人把他們的成功歸功於身旁的人的提拔。

根據美國作家柯達的說法:“人際網絡非一日所成,它是數十年來累積的成果。如果你到了40歲還沒有建立起應有的人際關係,麻煩可就大了。”

在集體中不要有私心

一個集體組織中,勾心鬥角最終隻能損害所有人利益,即使僅僅為了自身利益,你也應該先作出點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