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本也生利分期付款賺大錢(3 / 3)

許先生經營土產一段時間後,發現另一行業更有可為,便於1957年退出了公司,同時與一些人組織了另一家有限公司,經營中國的冷藏食品生意。他從中國購入食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由於當時經營冷藏食品的公司在新加坡隻此一家,許先生因此賺了不少錢。

1967年,航運界形勢大好,許先生又與張先中等人創立了一個船務有限公司,許先生任董事會主席。與此同時,他又創辦了獨資有限公司,發展冷藏食品業務。經營獨資公司有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隨心所欲,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不受別人牽製。因此,獨資公司在開拓市場,發展業務方麵,有許多優勢。

1982年,許先生便退出了船務有限公司,一心一意去經營其獨資公司的冷藏食品生意。公司在許先生的率領下,業務已伸展到東南亞各國、美國、西歐和南美洲。公司每月冷藏食品的銷售量多達1000噸,共有牛、羊、雞、鴨、鵝等100多個品種。目前,已成為新加坡最大的冷藏食品經營企業。

財富點拔

許先生這位冷藏食品業大王,當年離家涉洋,身無分文,白手興家,從零開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依靠的是什麼呢?

沒有什麼值得特別炫耀的,隻有一點可以肯定對每一個沒有本錢的人都適用,就是更吃苦耐勞。你沒有本錢,又不肯吃苦,錢從哪裏來呢?不吃苦耐勞,怎能取得成就呢?倒爺也瘋狂

溫州的家庭工廠是全國聞名的,而起步時,卻銷路不暢。有些產品,如服裝,雖然很有特色,卻積壓成堆。因此,服裝加工廠便大皺眉頭,麵對積壓產品發愁。

小L在溫州土生土長,那年高考,他以全村最高分考入了北京一所重點大學,因為家窮,他一到京城就開始琢磨做些生意,補貼學習生活費用。溫州人素有小猶太人之稱,精明的頭腦在小L身上表現得相當突出。一個學期之後,小L對北京的服裝行業有相當的認識,便決心做一回“倒爺”。寒假結束後,他便與一些產品滯銷的服裝廠聯係,由他捎上兩個旅行袋的牛仔裝,拿到北京投石問路,探探行市。

起初,小L也沒有把握,隻權作一試。因為這是廠家的試銷樣品,又不用先付款,做工特別考究,所以小L一到學校便在校園試開了。

“什麼價?”小L的同學發問。

“十二,哥們優惠,十元。”

這種價錢在北京不可想象。因為市麵上,同樣做工同樣質地的少說也得20元。

第二天開始,小L便利用課餘時間,開始走出校門,到別的學校去推銷。

每到一個學校,他便直奔宿舍,直接入手,每次他都開價18元,比市價便宜2元,然後便雙方交涉,討價還價,一般砍到15元為底價。因為這已經比市價便宜了5元多。

等兩個旅行袋的牛仔裝全部售完,一合計,居然收入了1800多元,扣除應支付廠家的出廠價成本,淨賺1000元!每條牛仔褲的平均獲利率,在150%以上。

牛刀小試,就如此驚人,小L此時此刻已明白了推銷別人產品將意味著什麼。尤其是廠家的滯銷產品,隻憑老鄉關係,就可以先貨後款,賣完結算了。這不是無本生意嗎?何樂而不為呢?於是,他決定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大幹一場。

要大幹,就不能再這樣小販似的穿街走巷推銷了,要批發,成捆成紮地出手,才有大賺。因此,他有空就逛服裝市場,逢攤遇店便問,也不管別人喜不喜歡,即使遭人冷眼,也毫不在乎。因為小L在尋找目錄,而不是來買衣服的。

經過個把星期流連之後,小L對服裝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便以小老板的身份同商販們侃起生意來了。他還特地花錢,印了一盒相當精致的名片,打上家鄉溫州某某服裝加工廠駐北京辦事處主任之頭銜。這一招果然奏效,不僅從這幫服裝倒爺們的口中挖出了不少信息,還同一位財大氣粗的攤主掛上了。二人一拍即合,合秋聯手大批特批牛仔服。

小L便儼然以辦事處主任的身份,同攤主談服裝的款式、價格、數量、發貨時間等等。一切都淡妥,簽訂了供銷合同之後,小L便拍發電報回溫州那家服裝廠,要廠裏火速發貨過來,越快越好。服裝廠沒料到小L有如此神通,喜不自勝,當即發了大宗牛仔衣。貨到了,小L便拿著提貨單和供銷合同,找到攤主,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錢貨兩訖,小L便大大賺了一筆。而這宗牛仔服,因為設計與眾不同,做工也相當出眾,一上攤,就被眾多小商販一搶而空。那大攤主也稱小L有眼力,表示願意繼續合作。

光靠這宗生意,小L便有了六位數的存款,他嚐到了甜頭。

財富點拔

代銷代購,倒轉騰挪,最常用的技巧就是以信息為向導,通過市場調查,利用時間差、地域差、價格差,來推銷積壓或滯銷產品,達到謀利目的。在運行方式上,它不同於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店銷,也不同於超級市場的開櫃自選,它是一種主動出擊,上門推銷的方式。這種方式在地域選擇上、交貨時間上、付款方式上,都有空白地帶,可供無本者廣施拳腳。因此,它是一種沒有本錢發大財的營銷返作模式。小L小試牛刀後,一發而不可收,於是,一代服裝界空手道大師就這樣誕生了。化破爛為黃金

橋頭鎮,地處浙江省永嘉縣境內。自古以來,這裏地少人多,到80年代,人均耕地隻有2分8厘了。但這裏,卻有一個可以與東方香港珠寶中心,可以與西方布魯塞爾國際珠寶中心相媲美的“紐扣王國”。在橋頭鎮,販賣紐扣的攤位共有1000多個,售出的紐扣共有十幾個係列,3000多個品種,幾乎包括了全國200多家紐扣廠的所有品種。這裏的銷售量,說來令人吃驚,難以置信。而難以置信的業主創下如此規模,起步之初卻得益於厚著臉皮撿“破爛”。

事情得從1982年說起。

當時,一個彈棉工在蘇州附近的一家紐扣廠的廢料堆裏撿來了不少紐扣,色彩鮮豔奪目,五光十色,造型別致奇巧,令人眼花繚亂。

“這種東西一定能賺錢!”

這種意念在彈棉工腦海中閃過。他撿了許多紐扣帶回鎮上販賣,果然生意奇佳,銷路極好。於是他便主動找上門來,和紐扣廠聯係,專營批發。那陣子,工廠的產品積壓,工人連工資也領不到,有人找上門來自願推銷產品,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雙方一拍即合。於是,彈棉工分文不掏便做起了紐扣批發商。一年來,居然賺得不少。

再過了幾年,這裏便發展成了紐扣王國,那位彈棉工也因此大發其財。

財富點拔

這種事情好像天上掉下大餡餅一樣。殊不知,要不是當初彈棉工厚著臉皮撿起紐扣來賣,就不會有今天的橋頭鎮的“妞扣大世界”。記住,厚著臉皮,忍辱負重,富有心機,是無本發財的又一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