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1980年到玻璃五廠工作的,至今已有17年了,在此期間,我曾有過別人羨慕的工作崗位,事業上一路順風,但也深受過下崗的痛苦和離廠的失落,也經曆了勞務輸出繁重體力勞動的磨難,如今,在各級領導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克服了國有企業職工難以想象的困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勞務輸出一班人,轉變觀念,積極進取,為用工單位創造了財富,為本廠減員增效,深化改革,以及開創勞務輸出新局麵,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我從1995年5月下崗,至今已有兩年了。在這兩年裏,我靠不服輸的精神,經曆了坎坎坷坷,終於闖出一條自強的路來。1995年,由於集團公司進行結構調整,玻璃五廠與玻璃器皿二廠合並,為了妥善安排原器皿二廠300多名職工的工作,玻璃五廠采取了“軟著陸”的安置辦法,就是:抽調五廠部分在崗職工下崗,進行勞務輸出,騰出崗位安排原器皿二廠人員上崗,以穩定職工隊伍,維護正常的生產和工作秩序,就在此時,我下崗了,並作為勞務輸出的一員來到義利——納貝斯克食品有限公司。那年我34歲。
麵對殘酷悲慘的現實,我不知所措,心裏更是百思不得其解,我惶惑不安,終日鬱鬱不樂。回想自己在職時工作認真負責,兢兢業業,而且連續幾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是部門的骨幹分子,如今落個下崗的結局,好像是被無情地拋棄。想來想去就是想不通,由於社會上當時人們對下崗人員的看法,普遍存在著偏見,做為一名女工,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由此,一向開朗、活潑、愛說愛笑的我,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失落自卑,沉默寡言的人。在這段時間裏,我不願意和外界任何人接觸,甚至與親朋好友也不聯係,碰見熟人,就怕別人問起我的工作,那種無可名狀的心情隻有我自己最清楚。
懷著這種心情,我來到了納貝斯克,這是一家合資企業,工作緊張勞動強度大,對於一個30多歲的女工來說,和十幾歲的技校生比,無論從體力上、精力上都深感不適,剛到納貝斯克時,我被分配到生產線上抓餅幹,上班一站就是8個多小時,還要三班倒,在生產線上每天隻有半小時吃飯時間可以小憩一下,其他時間全都處在高度的緊張和繁忙之中,甚至連上廁所、喝水都要找人替崗,否則完成不了生產指示,就這樣的勞動強度,與原來的儀表工工作相比,真有著天壤之別啊!上班沒幾天,我又累得腰梭腿疼,性悴不已,當疲憊不堪地回到家中,我更是感到一陣陣的悲傷和無奈,更甚者,還要忍受別人鄙視的眼去,因為下崗職工就意味著“前身不妙”,哪有表現優異的人下崗的道理。被人誤解當然不是滋味,壓力可想而知。
特別是1996年5月自己患了頸椎炎後,天天做夢都想回廠上班。每當路過廠門口,看見穿廠服的職工,自己心裏總有一股難以表達的滋味。為此,我拿著病假條找到廠裏和主管廠長吵著、哭著要求回廠工作。針對我的思想波動,主管廠長和勞務辦主任,耐心地做思想工作,給我擺了企業麵臨的困難,以及兩廠合並“軟著陸”穩定職工隊伍的意義,指出走好勞務輸出一步棋,關係著全廠減員增效深化改革的進程。因此,必須堅持勞務輸出,鞏固現有成果,同時希望我帶個好頭兒,協助廠裏做好其他輸出人員的思想工作。記得勞務辦主任站在大雪裏一談就是一個多小時。掰開揉碎和我談。
領導上級的諒諒善誘,我漸漸認識到自己的跌陷和幼稚。思想來了一個大轉變,精神狀態空前上佳,經心和勇氣足了,從新拾起對生活的希望。
思想通了,幹勁就大了,作為向納貝斯克進行勞務輸出的帶隊人——一班之長,我除了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外,還擔負著對全體勞務輸出人員的日常管理和協調工作,同時呢,協助原單位做好輸出人員的思想工作,大家知道,合資企業生產繁忙,實行滿負荷工作製,上班後嚴禁串崗聊天,因此,當發現其他輸出人員思想上有波動或出現問題時,我就犧牲自己的業餘時間,利用吃飯、洗澡和上下班路途中的短暫間隙,主動找這些職工談心,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遇到疑難問題我就及時回廠彙報,求得妥善解決的辦法,在職工與領導之間搭起了座溝通思想的橋梁。
1996年由於第一批勞務人員幹的好,我們廠又有20多名職工勞務輸出到納貝斯克,這些人裏既有原器皿二廠的職工,也有原玻璃四廠的職工,他們初來乍到,思想波動極大,怨天尤人,對領導的安排和工作條件極為不滿,在這種情況下,我積極主動的開展思想工作,用自己的親自經曆說服大家。
對此,有些人一時仍然難以理解,在背後說我的風涼話,但我並不在乎,而是以自身苦幹、實幹及一片真情的行動帶動大家,以自己的真誠和熱心團結大家,我還注重從小事做起,隨時了解勞務輸出人員的思想動態,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以此來促進部分職工對勞務輸出的認識,由消積向積極方麵轉化。
為了盡職盡責,我以身作則,犧牲了照顧家的時間,全副心思撲在崗位的領導上,愛人生病住院,我咬牙堅持不請假,毅然承受住精神上的煎熬,還有體力上的沉重負擔,腳不沾地般地弄汲於爭位和醫院之間。幾度曾經想退縮請幾天假,還但是忍耐了下來。愛人出院那天,我沒能去接他,因為已定好陪一位勞務輸出女工去醫院做手術,在親情和友情之間,我選擇了後者。
那天天氣非常冷,當那位女工從手術室出來,第一眼看到我就站到她麵前,並且脫下自己的羊毛大衣給她蓋上,把已捂得熱乎乎的巧克力放入她口中時,那位女工哭了,她流著淚說:“我永遠忘不了今天你給我的真情與溫暖。”雖然當時我心裏充滿了對家庭的愧疚,但我覺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因為我用我的真誠溫暖了一位下崗女工的心。在這5個月裏,我覺得好累好累啊,可我還是咬著牙挺過來了,雖然,有時我腦海裏也曾閃現過回廠工作的念頭,但我還是戰勝了自我,沒有向組織上提出,因為我覺得領導既然信任我,把管好勞務輸出一班人的重擔交給我,我隻有犧牲個人利益,責無旁貸地把這項工作幹好。我有很多工作需要等我去做,雖說我付出的很多,也很累,但心裏很充實。
轉眼間我已下崗兩年了,兩年的鍛煉和磨難,我更加成熟和穩重,明白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又知曉在遭遇困難時應如何去麵對並設法順利解決。兩年的時光我沒白過,我獲益匪淺。我和30多名勞務輸出夥伴們思想情緒穩定,工作勤奮,用優異的成績體現著自身的價值。
兩年來,我帶領我的夥伴們用踏實、肯幹、吃苦耐勞和對各項工作極端負責的精神,贏得了納貝斯克人的讚譽和肯定。我和夥伴們多次受到用工單位的表彰和物質獎勵。一位納貝斯克的領導在做思想政治報告時對他們的職業說:“五廠的人是好樣的,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和榜樣。他們那踏實肯幹,極端負責的工作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這可是我們全體職員同心同德憤發向上的結果,也是各級領導的教育有術。
兩年來的勞務輸出實踐使我認識到,下崗和勞務輸出並不可怕,它是市場經濟初期陣痛的產物,要想在改革的大潮和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信步搏擊,隻有自強不息、銳意進取,才能達到勝利的彼岸;否則,終日徘徊在下崗的困境中,任憑舊的擇業觀念在頭腦中作崇,不求進取,就隻能被市場經濟的大潮所吞所。正因為我頭腦中轉變了觀念從兩年來勞務輸出中總結了,我缺乏的知識太多了,目前的知識水平遠遠跟不上形勢的需要,要多掌握一門技能就為今後就業多一條門路,所以自己自費學習了美容和烹飪,但我深感還不夠,還應多學幾門技能,才能適應社會潮流。
財富點拔
下崗失業的兄弟姐妹們,別悲傷,別徘徊,人生是美好,困難是暫時,鼓足勇敢,挑戰極限,用實際行動去譜寫生命的光輝篇章,畏懼、退縮、怨天尤人,牢騷滿暖,天洛於事,惟有努力奮鬥,才能做生活的強者。社會的援助和個人的努力,我重新上崗
以下是一個因為下崗導致家庭接近破散的人的拚搏經曆:我已過了不惑詳,,70年代,曾經是上山下鄉的知青。後回京進了紡織廠,與妻子同為二人。全家三口人,生活虧不富的豪華,但也幸福美滿。享受無倫之樂,我心得意滿,工作也是積極主動。
一年前,由於我所在的企業經營不景氣,夫妻二人同時下崗,失去了工作。一下子,我們三口之家平靜安穩的日子被打亂了。家庭收入銳減,一家三口人的生活都靠我們夫妻二人下崗後微薄的生活費來維持。
當時,我們家每人平均月收入僅為60元。家庭生活柴米油鹽、衣食住行都能以維持,支付女兒上中專的費用就更難籌措了。生活的重負壓得我們全家喘不過氣來,妻子終日發愁,女兒麵對就讀困難,也變得少年初嚐愁滋味,此時作為這個家庭唯一的男性,作為丈夫和父親,我的心裏壓力十分巨大,我為自己不能支撐家庭而內疚,為生活前途而憂慮,怎麼辦?向親戚朋友求援,人家資助你一次、兩次可以,但不能永遠資助你,人愛也有自己的日子要過,天長日久,不僅人家為難,我們自己心裏也過意不去呀。出去給人家打工吧,我自己各方麵的條件都不具備。論年齡,我已年近不惑,比不了年輕人;論學曆,自己是“文革”中上的學,也沒有什麼學識,比不了現在的大、中專學生。總之,自己在現今激烈競爭的社會上,是毫無競爭力的。
更何況,我對於突如其來的變代猝不及防,單槍匹馬赤膊上陣硬闖,困難重重,所謂“隔行隔山”,我底氣不足,猶豫不決。
正當我一愁莫展之時,北草廠居委會能過調查,得知了我們一家的困難處境。北草廠居委會黃主任主動上門了解情況,同我們夫妻談心,黃主任也很替我們著急,記我們夫妻倆不要絕望,建議我去新街口街道辦事處社區服務辦公室尋求幫助。
起初,我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麵有些拉不下“麵子”,覺得自己一個男子漢居然無法養家湖口,對人難以啟齒;另一方麵,自己對街道辦事處也不太了解,總覺得政府機關,衙門口難進,生怕遇到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尷尬局麵,時代變了,人們的品經不同啦?辦事得“研究研究(煙酒煙酒),”走後門送禮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如今即將揭不開鍋,即有能力拿出“意思”來呢?但細細考慮,與其坐以付斃,還不如嚐試一下。
我戰戰兢兢敲來了新街口街道辦事處社區服務辦公室的門,心裏如十五隻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然而,我的心驚膽顫是多餘的,領導同誌們不僅熱情大方,認真地接待我,而且還為我出謀劃策。在街道領導的開導下,我明白了——下崗分流企業富餘人員是改革開放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必要措施。國家和社會並沒有拋棄我們這些人,國家雖然要改變企業辦社會的局麵,分離企業社會職能,但在改革同時,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係,對於因下崗而暫時出現困難的職工,政府和國家一定想方設法為下崗職工找出路、想辦法,為他們解危救困……
聽到這些,我心情豁然開朗,我把同愛人商量要開一個便民小餐館的設想告訴了街道領導。街道領導聽後,十分支持,為我出謀劃策。在街道領導的關心下,在新街口工商所的幫助下,我順利地辦理了營業執照。我向親戚朋友和鄰居借了近兩萬元錢,騰出了自家一間沿街的住房,辦起了“環興便民餐館”,經營早餐和午、夜餐。剛開始經營的時候,狀況不是很好。首先,小餐館所處的位置,分布著不少飯館,競爭十分激烈。其次,我們夫妻沒有經營餐館業的經驗,乍一上來難免出問題。加之,顧客對我們不知情,不摸底,上門就餐的很少。
財富點拔
萬事起頭難,我們夫婦對困難不畏懼,不退縮,沒有因為生意清淡而心灰意懶。相反,我們互相努力地工作,改善經營管理,提高服務質量,調整菜淆結構,另外,盡可能的延長昔且時間,滿足那些夜班者的需求,我們一直以“賓出如歸”的回將常羚羊自己。長期的起早貪黑工作,我們都累瘦了,甚至累病了,但依然咬緊牙堅持著,付出了艱辛和汗水,我們開始得到回報。由於我們飯館衛生環境幹淨優雅,飯菜食品種類豐富、經濟實惠、貨真價實,加上我們服務態度始終熱情友善,終於贏得了眾多的回頭客,生意有了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