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心理學發展述評(1 / 3)

美育心理學發展述評

美育心理學是研究美育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一門學科。由教育學、心理學、美學等學科交叉而成。美育心理學自建立至今(以1983年劉兆吉教授在《試論美育心理學中的幾個問題》中第一次提出“美育心理學”為標誌)將近20年的曆史。在短短的近20年間,由於眾多相關領域工作者的關注,已經初具規模。在概念界定、發展簡史、性質、任務、結構、體係等方麵已初步定性化,並且在效應方麵已有大量的數據探討。但是,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因其初生性,必然帶有不可避免的局限。為了該學科沿著科學的軌道健康地發展,有必要對這門尚處在搖籃中的學科給以正確的認識和評價,並且在學科概念和學科體係方麵給以重新認識。

一、美育心理學的創立及溯源

“美育心理”(P251)這一科學概念是著名的老一輩教育心理家劉兆吉教授經過多年的思考、研究提出來的。1979年秋,在潘菽教授主編的《教育心理學》編寫大綱討論會上,曾建議增列“美育心理”內容,未成。後經劉兆吉教授兩年多的研究,“美育心理”終於在1981年秋北京香山召開的《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擴大會議上正式被通過,標誌著劉兆吉教授的“美育心理”概念的確立。1983年4月,劉兆吉教授發表了《試論美育心理學中的幾個問題》,第一次提出了“美育心理學”概念,1986年和1987年分別發表了《創建美育心理學芻議》,提出了美育心理學的學科建構問題。1991年9月,劉兆吉教授主編的《美育心理學》一書問世,標誌著這一學科的初步建成。

劉兆吉教授認為:“美育心理是探討如何以音樂、美術、文學的藝術美和大自然美、社會生活美和學校生活中的現實美為教育手段,發展他們的美感和欣賞美,創造美,評價美以及識別美與醜的能力,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習慣,促使他們智能和身體健康發展。”(P251~252)“美育心理學”是“研究進行美育過程中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和心理品質形成問題”(P2)的學科。

雖然美育心理學創立的時間非常短暫,但卻有其深厚的思想淵源。這種美育心理思想廣泛地滲透在古今中外各種美學和美育思想中。

在西方,一些偉大的美學家在雄辯地論述美學的心理學基礎的同時,偶爾也拾到美育心理思想這一塊光怪陸離的石子,隻不過將其審視一番後又拋進了思想的荒野。如亞裏斯多德強調用音樂教育來“發展人們優美的感情和文雅的音樂鑒賞力,美術教育培養人們對於美的形象的欣賞力和對藝術的鑒賞力。”認為“通過音樂或其他藝術可以使過分強烈的情緒因宣泄達到平靜。”“不同性質的文藝激發不同的情緒。”(P146)朗吉弩斯注重“作品對於讀者審美趣味的培養。”(P109)笛卡爾認為音樂中“緩慢的調子能引起疲憊憂傷之類安詳的情緒,急促的調子引起快樂或憤怒之類激昂的情緒。”(P183~184)狄德羅認為“如果要戲劇產生道德效果,就必須從打動聽眾的情感入手,而為打動情感,戲劇就要產生如真實情境的幻覺,使聽眾信以為真。”(P262)歌德認為人是一個整體,因此藝術教育必須向人這個整體說話。人本主義美學家席勒提出“美育”一詞,馬克思提出“藝術教育”,費希納主張用形而下的方法研究審美心理現象,等等。

在中國,雖然人們的審美活動及審美觀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但比較成熟的美育心理思想是在春秋戰國時隨美學思想的出現相繼而生的,那時的美育心理思想主要強調的是以音樂、美術、詩歌等藝術為教育手段來陶冶人的性格,美化人的心靈,鑄就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於統治階級有用的人才。如《尚書·舜典》中記載:“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這大概是現代掌握的最早的美育心理思想。其後有孔子希望借助“樂教”使學生性格優秀、道德高尚的記述。《樂記》中闡發了音樂的心理基礎及不同的音樂引起人不同的情感。在《詩經》中指出用詩歌作為培養人的手段可以使人不但性格優美,而且智力發展也受到良好的影響。再如唐代的司空圖講詩品由人品而定,等等。這種種美育心理思想在各個不同的曆史時代都或多或少地體現出來,尤其是到了近代,美育心理思想逐步明晰起來。清代著名學者王國維提出了美育,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將美育引入教育方針且創建了美育體係。

綜合東西方各種美育心理思想,我們不難發現美育心理學誕生的內外部矛盾運動曆程。從其內部矛盾發展來看:基於生產勞動,人類對美有了認識,對美的本質、作用、源流等進行了充分論證,但隨著對此現象研究的日益推進,其矛盾也漸漸暴露了出來。哲人們始終在美的本質這樣一個圈子裏循環往複而無法跳出來。後來心理學發展了,心理學家費希納將對美的研究轉移到主觀上來,為美學研究拓寬了新的領域,開辟了新的天地。在人們對主觀的審美以理性化後認識到了美對人心靈的塑造作用,因此美育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對美育的探討隻有融入對心理現象的研究才能顯示出它的生命力,而人類在研究美育心理現象及其心理規律時,同樣顯示出若幹不足:1研究零散不係統。2研究麵窄,僅局限於藝術領域。3大多屬於經驗的論證而缺乏科學的實驗。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就有必要全麵係統地對這一思想進行科學的研究。因此,美育心理學的產生便順理成章。

從其外部誘因來看:1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致使智育心理、德育心理、體育心理等研究較為全麵,而缺乏對美育心理的研究,這給教育心理學家提出了一個課題。2本世紀以來學科發展出現了一種高度分化,高度綜合的趨勢,美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的高度分化和綜合也促進了美育心理學的誕生。

到了本世紀80年代,這一思想終於被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劉兆吉教授挖掘出來。劉兆吉教授提出了“美育心理”這一科學概念,並且著手組織科研工作者從事美育心理學這一學科的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