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起源(1 / 3)

美術起源

原始土人隻會像孩子那樣模仿。有人說美術產生於遊戲。巨石之謎難解開。金字塔是外星人的帳篷嗎?米諾斯迷宮進去別想出來。孟薑女的丈夫修長城時累死了。

天下的事情,往往就是這般有趣:你越是處心積慮,孜孜以求,要得到某種東西,越是得不到手;相反,越是漫不經心,有時倒能送上門來。這可真是應了一句古話:“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

翻開美術史,存留到今天的最早的幾處原始時代的壁畫,都是孩子們在無意中發現的,確實讓日夜在野外挖掘的考古學家們驚訝不小,也慚愧不小。現在,就讓我們從這無意的發現開始談起。

且說,上個世紀末,有一位研究古代文化史的西班牙學者,叫桑圖拉。他有一個收藏研究化石的癖好。從1875年起,就經常到桑坦德省的一個叫阿爾太米拉的洞穴附近收集化石。四年時間,他發現了不少動物的骨頭和石器工具。可是,就是沒有發現黝黑的石洞中畫有壁畫。

1879年11月的一天,桑圖拉又像往常一樣,專心致誌地發掘地下古遺物。可是,跟在他身邊的四歲小女兒瑪麗亞,對他的工作一點也不感興趣。她趁父親不留神,悄悄地爬進了一個低矮的洞口。

黑暗中,她劃亮了一根火柴,點亮了蠟燭。這時,她突然大叫起來:“爸爸,牛!牛!”借著亮光,桑圖拉才看見洞頂和牆壁上畫滿了許多動物。這批舉世聞名的舊石器時代的大型壁畫,就這麼,被一個小女孩發現了。

桑圖拉甭說多興奮,他想自己將成為被載入史冊的人了。可是,他不敢斷定這些畫是不是原始人留下的,於是,他花錢請西班牙馬德裏大學的一位地質學教授判斷。彼拉教授對阿爾太米拉洞穴的聖境也驚訝不已。他肯定,絕對是舊石器時代的原始先民們的傑作。

1880年,桑圖拉在一本小冊子裏,複製了這些圖畫。他又聘請幾位地質學家幫忙,把小冊子正式發表,然後,交給裏斯本的一個國際性的學術組織。

這個組織裏的專家都是一些酸溜溜的家夥,哪裏把名不見經傳的桑圖拉放在眼中。兩個西班牙專家和一個外國專家,對這些畫看都沒看一眼,就往地上一扔,說:“沽名釣譽的家夥,出幾個錢,找幾個三流的畫家,隨便抹幾筆來冒充!”

桑圖拉當然不服氣,豈由你幾個人就能否定畫的價值!他把小冊子到處發行。廣泛征求藝術家們意見。後來,一個同情他的畫家說:“畫不是偽作。但是,年代沒那麼久遠。它最早也隻能是公元前26年到19年間的作品。當時,一群過路的羅馬士兵,在這一帶山脈中遊逛,沒事的時候,隨便塗劃的。”

就這樣,1888年,桑圖拉帶著遺憾去世了。那位同情他的地質學家也在5年後死去。壁畫的原始性就作個問號丟下了。一直到本世紀初,科學的光輝照亮人們的思想,才相信這些畫是先人們留下的。

這個洞穴非常大,有幾十英呎長。它的頂上,就是著名的“大壁畫”。上麵畫的20多隻動物形象,就跟真的一模一樣,難怪小瑪麗亞嚇得驚叫。

用紅色、黑色、黃色和暗紅色畫出的野牛、野豬、野鹿可神了,姿態萬千。有的正在奔跑,有的受傷臥倒,有的被獵人追趕陷入了絕境,非常動人。

動物的形象是用什麼顏料畫的呢?那時當然沒有畫筆,沒有乳膠,更沒有畫布。都是古人從地上撿起一塊尖硬的小石頭,或者一根結實的樹枝,往洞裏潮濕的地方一劃,隨便完成的。然後,再用各種色線勾畫。

平坦的地方好畫,凹凸不平的地方畫起來就不容易了。還要注意高低連接處。沒想到,高低不平的壁麵反而使畫有一種立體感,增加了動物形態的生動性、真實性。

史前洞穴中最精彩的一個還沒給你說呢,要問是哪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拉斯科洞穴。它的發現,也與一個有趣的故事聯係在一起:

1940年9月12日,是個星期天。

天是湛藍的,雲是淡淡的,風是柔和的。幾個男孩子,帶著他們心愛的小狗出外遊玩。

他們在法國南部蒙蒂尼亞附近的布紮爾河岸上,奔跑,大叫。忽然,前麵出現了一個大樹洞。最大的男孩叫拉維特,他主張下去冒險。

這時,一位老婦人出現在他的身旁。老婦人說:“孩子們,這裏可好玩了。洞穴是30年前的一棵大樹被龍卷風連根拔起來後留下的。”她又誇張地說:“這個洞好長好長,一直能通到靠近拉斯科山的一個小別墅。”

幾個小男子漢好奇心更強了,一定要探個究竟。讓他們大失所望,老婦人騙了他們。洞穴根本沒有通到別墅。但是,看到一些奇怪的畫,他們又高興了。事後,新聞記者追問他們,讓他們描述在洞穴中發現的經過,他們隻說:“一言難盡,總之,我們的快樂無法形容。就連一大群印第安野人跳的戰舞,也趕不上它。”

這個洞穴確實漂亮,而且,又長又寬。大廳和隧道的洞壁、洞頂都畫滿了畫,180米長的大廳裏,有紅色的、黑色的、黃色的、白色的馴鹿、野牛和奔跑的野馬。

還有,著名的三兄弟洞也是偶然發現的:

一天,三個少年劃著自製的小船,來到奧多伯特的勒圖克洞口處,無意中發現了大畫廊和兩隻泥塑的野牛。

牛的頸部和髦毛上留下了指痕,而且,還顯得很潮濕,好像剛做好的一般。為了紀念這三個孩子的功績,就取名為三兄弟洞。

人類社會越是向前發展,對於自己的過去就認識得越深刻、越清楚。現代科學的知識與先進的設備,使不管多久遠的曆史遺跡照樣能探明得很清楚。

但是,又一個問題,就是原始人為什麼繪畫?這個謎一直未能解開。所以,不同的時代,人們都要探討這個問題。這是一個精神問題。原始人要是活著的話,問問他就明白了,可是,已是曆史的陳跡。就讓人們一直爭論至今,苦惱至今。

你說是原始人孩子般的模仿本能,他說是精力過剩無聊時做的遊戲,第三人又說是巫術,作為祈禱時的咒符,還有的認為是為了當時的某一具體實用目的。

讓我們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先講講摹仿派。

人類的童年,就像一個孩子一樣:單純、頑皮、天真爛漫,看到什麼就想學什麼,這就是摹仿。

要是你不理解這一點,我告訴你,摹仿可以學到知識,摹仿還可以得到快感,不信我舉例給你看:

屍首和可怕的或者凶猛的動物形象,本身會使人非常難過、恐懼。但是,經過畫家的手,畫得維妙維肖,不但不怕,還想多看幾眼,有一種讓人愉快的感覺。一隻凶猛的獅子,當它張開大口,吼聲震天向你撲過來時,你肯定嚇得魂不附體,到處躲藏,可是,在一幅畫上看到這種情景,你肯定會津津有味地評價,說:“喲,這幅畫真生動!”

所以,藝術就是人們摹仿才產生的。而且,幾千年以前的人就這麼認為了。

離我們很遠的一個國家叫古希臘,早在幾千年前那裏的美術就很繁榮了,人們離不了美術,富人欣賞畫,窮人也欣賞畫,所以,好多人都能看出畫的好壞,對畫進行很內行的評價。當然嘍,最著名的隻有兩個人,一個叫亞裏士多德,一個叫柏拉圖,所有的希臘人都以他們為驕傲。

他們兩人在欣賞畫的時候,不約而同地說:“藝術的起源是從摹仿來的!”兩位大人物一開口,跟著應和的人就絡繹不絕。他們還為了證明判斷正確,舉出一大難事例。

科拉斯洞內畫著一批非人非獸,但又似人似獸的形象。人物的身上沒有披獸皮,戴獸冠,但是,戴上動物麵具,裝扮成老虎呀,羊呀,鹿呀,蹦蹦跳跳,學做動物的動作,看上去其樂無窮。

阿爾太米拉洞穴裏畫著一隻受傷的野牛,由於傷勢沉重,四足臥地,無法再站起來。可是,它在掙紮中顯示出的力量,仍布滿全身。野牛的頭低垂,怒視前方,似乎用雙角抵禦著繼續刺來的標槍。野牛身上所特有的野性和威力,一般的現代人,很難體會得那麼深刻和敏銳。

對原始人來說,野牛、野豬、野鹿,既是他們狩獵中的敵手,又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食物。他們怕它襲擊,經常全神貫注地去警戒它,有時候也欣賞它。既想征服它,又希望和它一樣勇猛有力。這幅畫就是人們對動物的摹仿。

可以用來證明藝術起源於摹仿例子多得很。

最早被發現的完整的女裸雕像《拿角杯的女性像》。女裸像體態豐滿,造型質樸,她的右手持著一個角杯,杯中裝著祭品,一場祭祀活動的內容就被展現出來了。

阿爾及利亞的一處崖壁上,留下了原始人狩獵的場麵。一群男子在追趕野獸,他們一手持弓,一手拿箭。有的弓拉得滿滿的正待射出,有的兩腿跨開飛奔向前。人物活靈活現,動作幅度很大。

於是,人們得出這樣的理論:

在原始人很幼稚的幻想裏,包含有這樣一種成份——模仿自然可以使人類有力量去控製它,同時,也可以促使人類日後去尋求正確的科學途徑,征服自然。就好比一個三四歲的孩子,看到天上燕子飛過,自己就站在板凳上往下跳,然後,伸開雙臂,做出飛翔的姿態。

就在這種原始的情感中,推動了美術活動。後來,人們逐漸地把摹仿當成美術活動了。

要論起摹仿來,中國的彩陶藝術家可稱得上是一流高手。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就是曆史的傑作。

這是一隻十分出名的彩陶盆,口徑29厘米,腹徑28厘米,底徑10厘米,高14厘米。它的唇部與內外壁都塗有彩紋。內彩非常特殊,在內壁的腹部畫有4條平行的圈帶紋,口沿上也畫了一道圈帶紋。

上下兩組圈帶紋飾之間,畫了3幅相同的五人一組的舞蹈畫麵。舞蹈者手拉手,臉向同一方向,排列整齊。每個舞蹈者的頭上,都係著像小辮子一樣的帶子,擺動富有節奏。兩條腿略有彎曲,擺出踏歌的姿勢。

3幅畫麵用8條下垂的內心弧線間隔開來。這些下垂的孤線,令人想到楊柳在春風中搖擺,那4條環腹的圈帶紋,給人以湖邊水波瀲灩之感。好像在歌唱,生活多美好!風景多美麗!我們多麼幸福!

看到先民們在這湖光山色、明媚陽光裏跳舞唱歌,十分的開心愜意。

再加上半盆清水,舞蹈者的身影倒映在清清的水麵上,水的晃動,使柳枝擺動,更是維妙維肖地摹仿出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生活。

可是,有人並不同意美術是從摹仿中產生的。他們說:“美術隻不過是先民們的一種遊戲活動。”

他們也用許許多多美術作品來證明自己的正確。

野蠻人用什麼來宣布他們和動物界相脫離了呢?最簡單的一點,就是動物隻知道吃喝睡,但是,人卻懂得對外觀的喜悅,懂得裝飾和遊戲。這就是哲學家和曆史學家們常說的一句話:“當人類的心靈和道德的潛力被開發以後,他們就不再像動物那樣,被動地等待自然的選擇和任憑自然的淘汰了。”

我們用簡單的話說,就是人們逐漸認識自然,了解自然規律,並且慢慢地駕馭了自然之後,就享受到了快樂。此外,他們還在創造的遊戲中坦率地表現內心的愉悅。這種遊戲後來就變成了藝術。

有人開始想象了,在很早的時候,原始的祖先們,在吃飽了、穿暖了之後,幹什麼?要麼睡大覺,要麼做遊戲。

就比如一頭雄獅,當它填飽肚皮後,就用過剩的精力吼叫,聲音震蕩在空曠的沙漠。要麼,在廣袤的沙漠上狂奔,它會感到很舒服。同樣,昆蟲在天空飛舞,鳥兒在樹枝上鳴囀,都是生命力過剩時做的遊戲。

我們的祖先比動物會找樂子。舊石器時代的雕刻與繪畫,就有很多是他們遊戲的時候畫出來的。

為什麼在沒事幹的時候喜歡畫畫呢?主要因為,那時候的人消遣的事情少。假若像現在,有電視看,有收音機聽,有書看,還有各種戶外活動,絕對不可能都喜歡畫畫了。

他們剛剛學會用火,主要靠打獵捕魚為生。一年當中,閑季占去四分之三。在如此漫長日子裏,沒有火,沒有勞動,他們不得不躲在陰暗潮濕的洞穴中,飽食終日,無所事事。閑得無聊了,就在周圍的岩壁上,或用一小塊野獸骨頭片作畫取樂,或用洞內的石灰石雕像。平時,除了人,就與野獸、魚類打交道最多,所以,畫上的內容也大部分是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