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社交中的語言技巧(4)(1 / 3)

雖然解釋在應酬中處處可見,人人都會,對應酬有不同的功用,但落實到某一個具體的“解釋”上,卻既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也有可能產生不良的影響。要使它取得理想的效果,條件有很多,其中關鍵的是語言技巧,以下四點是在運用中值得一提的:

要認準該不該“解釋”

該解釋時就解釋,不該解釋時千萬別亂解釋,否則就是“畫蛇添足”了。例如當別人向你提出個請求,你實在不想應允而堅決拒絕他時,由於真實理由又不好明說,你千萬不要找些借口來解釋,因為任何假設出來的“解釋”都會遭到對方的反駁。

要把握解釋的語氣

有兩點特別重要:一是自信心要特別強。解釋者都應該以一個最有發言權的口吻說話。隻有你具有博學的自信,對方才相信你的解疑釋難;隻有你具有知情的自信,對方才會相信你對真相的澄清。否則,解釋的解答功能與澄清功能就無從談起。要使自己的解釋具有自信,要做到三點:

首先,吐字要清晰幹脆,不能含含糊糊,吞吞吐吐:其次,條理要清楚連貫,不能興致所至,隨口道來;再次,盡量少用“可能”、“大概”、“也許”之類的詞語。做不到這三點,對方就會認為你要麼不懂裝懂,要麼是你在有意欺騙。

解釋時還應特別把握好的另一種語氣是:誠懇。在說明真相、消除誤解、賠禮道歉時一定要態度謙恭,誠懇備至。如果語氣輕浮,言語隨便,甚至強做解釋,那麼隻能使誤解加深,使事情更加糾纏不清。

應與其他言語行為配合

好解釋是為了達到某一應酬目的而發生的行為。在現實的言語應酬中,為了達到同一應酬目的,人們往往不隻是進行一種行為,更多的倒是使用幾種應酬行為的互相配合。解釋也常常和其他多種行為交雜在一起,因此,我們也要處理好解釋與其他言語行為的關係。

要掌握一定的解釋技巧

解釋不要羅嗦,更不能重複,除非是應對方要求。有些人解釋疑難時生怕對方沒懂,解釋真相時惟恐對方沒聽清,於是就再三重複,令人生厭。最為常見的是人們在道歉時不斷地重複申明自己不是有意的,認為隻有這樣才能表示自己的歉意。

提高聲音的吸引力

男士使用明朗、低沉、愉快的語調最具有吸引力,但應注意激昂時的情緒控製及對方的反映。而女士則以柔和、愉快、明朗的語調為適宜。說話時要注意速度的快慢,咬字要清晰,發音要準確,段落要分清,聲音的大小要適中、適度。

打招呼時聲音高一點,可以給人開朗的印象。有位擔任過訓練工作的主管曾經介紹說:我訓練新來人員的時候,是要求他們用比平時高的聲音來跟別人打招呼,因為聲音太低,會給客戶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小聲說話同樣也會給人以不開朗的感覺,有一名學生雖然各方麵的條件都相當優秀,但是在就業麵試的時候卻屢戰屢敗,究其原因,就是由於說話的聲音太小。後來我要求他在麵試時,放大聲音說話,結果被錄用了。事實上,小聲說話,會給人缺乏信心,比較軟弱的印象,就算內容再精彩,給人的印象也不會很深。聲音大的人說話時別人會聽得比較清楚,效果會比較好,還可以提高自己的信心。

每個人都會借助聲音的微小變化,來判斷對方當時的情緒,人的情緒一旦改變,聲音當然也會產生不同的變化。有人認為,當我們打電話的時候,由於看不見對方的表情,因此可以不理會自己的表情,甚至可以隱瞞自己的心情,但是事實上是,如果我們打電話時笑著說話,對方聽到的聲音會更加悅耳。

如果你想在談話中給人以明朗、暢快的感覺,就應該注意語言要清晰,語音、頻率要稍高一些,轉折音要柔和。這樣,注重聲音的大小,語調的高低,一定能為你的社交增色不少。

撬開對方的嘴

社交活動離不開交談,與人交談的時候要積極、主動地圍繞對方的興趣來展開話題,這是對對方的尊重和關心,能夠這麼做的人,常常會使對方覺得像遇到了知音一樣,從而在他心目中形成對你的良好印象。

戰國時,著名的政治家商鞅本來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但是魏國對他卻一直沒有委以重任,這時秦國的國力日益強盛,向天下廣招有才能的人士,於是商鞅投靠了秦國,並受到了秦孝公的召見。第一次見麵,秦孝公聽商鞅講了許多話,卻沒有一點興趣,最後幹脆不聽了,辭退商鞅,並斥責道:“他隻不過是一個好高婺遠,不切實際的人,他所說的全部都是沒有用的廢話!”商鞅委屈地說:“我講的全是五帝之道,是很有用的,隻是他不感興趣罷了。”過了五天,秦孝公又和商鞅談了很久,但是他對商鞅講的仍然不感興趣。商鞅說:“這次我談的是三王之道,用處很大,夏禹、商湯和周武王就是靠這些道理統一天下的。”可是秦孝公還是不感興趣。又過了五天,秦孝公第三次召見商鞅,會談完畢,秦孝公讚歎商鞅講的好,並說:“商鞅是一個值得與之交談的人。”那麼秦孝公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轉變呢?商鞅解釋說:“我今天講的,不是五帝三王的治國之道,而是齊桓公、晉文公的稱霸,他有采用的意思。下次見麵我知道該說些什麼了。”等到第四次召見時,商鞅大談稱霸天下的策略,秦孝公聽了很高興,如久旱逢甘雨,聽得專注入迷到不知不覺地向前挪動身子,希望聽得更清楚一些的程度,他和商鞅探討了五天卻不感到厭煩。後來商鞅說:“我與秦王討論五帝三王之道,希望他成就古代聖王那樣的千古偉業,可是他覺得那些目標太高太遠了,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效。我隻好退而求其次,跟他討論富國強兵,開疆擴土的霸業,他對這個非常感興趣,認為切實可行,所以我們暢談數日。”不久,秦孝公就重用商鞅,實行變法,領導秦國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