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精明能幹、善於琢磨的年輕人(3)(1 / 2)

廠長尚未算出每小時的人民幣工資數,那位商人卻說:“每小時0.50美元,現在人民幣對美元的彙率為8.50。”旁邊的人為他心算的快捷而驚訝。

事實上,很多人都有這麼一套心算本領,有人說他們有心算的天才。這位服裝商人接著從廠長介紹的總產量、每個工人的日產量及每套服裝的用料量,很快心算出每套服裝的成本。換言之,從工廠的報價中,一下就算出其利潤多少,從而訂出他對工廠還價的對策。

精明人因為心算快所以經常能做出迅速的判斷,這使他們在談判中鎮定自若、步步緊逼,直至大獲全勝;在商場上遊刃有餘、坦然從容。

精明的人在做一筆生意之前,總是要首先經過認真計算,這筆生意是否能掙錢,先粗略算出在除去稅款以外,他們有多少錢能裝入自己的口袋。

如果你要賺錢,就要把數字準確地運用到商場中,心中要有一本財富賬,否則是要吃虧的。

年輕人在商場上,絕對容不得模棱兩可、馬馬虎虎。特別在商定有關價格時,要非常仔細,對於利潤的一分一厘,都要計算得極為清楚。

經過漫長的歲月檢驗,你會越來越鍾情於數字帶來的各種方便和好處,你也會使枯燥的數字變得生動起來。因為你隻要擁有強烈的數字意識和豐富的數字知識,所以不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經商之時,都可以將數字玩弄於股掌之上。

一天,哈德走進紐約花旗銀行的貸款部,大模大樣地坐了下來。

看到這位紳士很神氣,衣著又體麵,貸款部的經理不敢怠慢,趕緊招呼:“這位先生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幫忙的嗎?”

“哦,我想借些錢。”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隻需要1美元?”

“不錯,隻借1美元,可以嗎?”

“當然可以,像您這樣的紳士,隻要有擔保多借點也可以。”

“那這些擔保可以嗎?”哈德說著,從豪華的皮包裏取出一大摞鈔票堆在寫字台上。

“喏,這是50萬美元,夠嗎?”

“當然,當然!不過,你隻要借1美元?”

“是的。”猶太人接過了1美元,就準備離開銀行。在旁邊觀看的分行行長覺得有點奇怪,他急忙追上前去,對哈德說:

“先生,請等一下,我想知道你有50萬美元,為什麼隻借1美元呢?假如您想借30萬、40萬美元的話,我們也會考慮的。”

“啊,是這樣的:我來貴行之前,問過好幾家金庫,他們保險箱的租金都很昂貴。而您這裏租金的確很便宜了,一年才花6美分。”

瞧,這就是哈德的精明之處!在別人看來,銀行是存錢和貸款的地方,大多數人到銀行貸款是想貸得越多越好,希望抵押的物品也越少越好,但是,精明的哈德卻反其道而為之。他用了巨額的抵押金僅僅換取了1美元的貸款,目的隻是希望銀行替他保管巨額的金錢而盡量少支付保管金。盡管這種做法令人不可思議,但卻是合法的,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精明。

年輕人要重視對各種數量關係的分析,以便在數量的計算中尋求有效的對策和方法。

[年輕照樣賺大錢]

國美電器總裁黃光裕:商者無域,相融共生

“不管你是否學這個專業,不管你是否感興趣,至關重要的是你做生意需要有感覺。”

——黃光裕

黃光裕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他以經營家電起家,在創業之初,他便敏銳地覺察出家電市場的巨大潛力,從而決計做大做強,並確定了“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一舉打破了過去百貨店經營家電的壟斷局麵,使國美在家電業迅速站穩了腳跟,並成為中國的“沃爾瑪”。同時,他長袖善舞,多財善賈,運營資本,涉足地產,營造出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1985年,年僅17歲的潮汕青年黃光裕與他的哥哥從家鄉北上,到內蒙古一帶做生意。一年後,兄弟倆一起來到北京。後來,黃光裕承包了珠市口東大街的一家國美服裝店,他起早貪黑打理著店麵。由於地理位置不佳,經營了半年總是虧本,於是,黃光裕決定改行。

當時,黃光裕到處尋找賺錢機會,當他看到人家賣電器的商店紅紅火火,心裏非常羨慕。因為當時家電還很稀缺,他覺得賣家電容易賺錢,於是便把國美服裝店改成了國美電器店。

精明的黃光裕和一般商家不同,他不靠倒買倒賣、抬高售價牟取暴利,而是“堅持零售,薄利多銷”。正是這一經營策略,使國美穩穩地紮根於廣闊的消費市場並延續至今,並成為國美的立業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