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消費

旅遊活動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說到底是一種高級消費方式。它是在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滿足之後,還有多餘的收入和閑暇時間而產生的新的消費需求。本章對旅遊者消費內容、旅遊消費結構、旅遊消費效果等問題進行了理論分析和闡述,其對於開拓旅遊市場、製定旅遊價格、投資旅遊項目、建立旅遊產業結構、製定旅遊經濟發展戰略與規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旅遊消費的特點

一、旅遊消費方式的構成

(一)旅遊消費的概念

旅遊消費,是指人們在旅行遊覽過程中,為了滿足其自身發展和享受的需要,而進行的各種物質資料和精神資料消費的總和。旅遊消費從其性質上可作如下界定。

1.旅遊消費屬於個人消費的範疇。個人消費,包括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費和發展與享受需要的消費兩個方麵。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費,是為了維持個人和家庭最低生活需要的生活資料的消費,是保證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須的最低限度的消費;發展與享受需要的消費,則是為了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陶冶情操,發展勞動者的智力、體力從而達到勞動力內涵擴大再生產的目的。因此,旅遊消費屬於滿足發展與享受需要的消費,是一種高層次的消費。

2.從個人消費的內容來看,不外乎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兩個方麵,它除了包括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費品外,還包括消費性服務在內。旅遊消費就包括了人們在旅遊過程中所獲得的滿足其發展與享受的物質產品、精神產品和旅遊服務三個方麵的消費。

3.旅遊消費是一種超出生存需要的高級消費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人們生活的不斷改善,旅遊已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旅遊消費在人們總消費中占據的比重也越來越大。

(二)旅遊消費方式的構成

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在人們社會生活方式的整體係統中,旅遊消費方式是其中的一個分支係統,它是由若幹相互關聯的方麵所組成,具體包括以下方麵:

1.消費意識。人們的旅遊消費過程,是受其消費心理、消費觀所構成的消費意識的支配、控製而完成的。消費心理是淺層的消費意識,即人們在一定條件下,由自身感覺體驗的心理活動而形成的消費動機、意向和興趣。消費心理往往受其社會環境的影響而自發地形成。消費觀是深層的消費意識,是在一定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上形成的,並具有相對穩定性。相對穩定的消費觀同相對變化的消費心理相結合,就構成人們的消費意識。消費觀為人們的消費活動提供模式,消費心理則直接影響著人們現實和具體的消費行為。

2.消費能力。消費能力是指人們為滿足旅遊需求而進行消費活動的能力。它既包括人們生理上的消費能力,又包括人們獲取一定量消費的經濟能力。生理的、經濟的、文化的條件,是構成旅遊消費能力的物質和精神的基礎。然而,這畢竟隻是一種可能的消費能力。要把可能的旅遊消費能力變成現實的消費能力,還需要成熟的客觀條件,即旅遊者在具備生理上、經濟上、文化上的完整的消費能力同時,客觀上也要擁有條件來獲取所需要的消費資料,這才是現實的旅遊消費能力,才能使消費活動得以實現和進行。

3.消費結構。消費結構是指旅遊消費主體在一定時間內,對各類旅遊產品和勞務消費的數量比例和相互關係。旅遊產品消費又可分為滿足生存基本需要的生存消費、滿足享樂需要的享受消費、滿足人的體力和智力發展需要的發展消費等。此外,消費結構還包括個人消費與社會公共消費的比例關係,以及商品性消費與自給性消費的比例關係。消費結構的狀況反映了旅遊消費方式的基本特征,表現了旅遊消費的水準和質量。

4.消費習慣。消費習慣是指在一定環境下經常重複出現的一種消費行為方式,其具有民族性、曆史性和相對穩定的特點。不同國家、地區和民族消費習慣,是在各自特定的經濟、文化條件下曆史地形成的,並凝聚成為一種社會心理或行為規範,是構成不同國家、地區的文化形態和民族習俗差異的重要因素。

5.消費水平。消費水平主要是指從數量上表明旅遊消費在物質、文化方麵滿足旅遊者需要的程度。任何消費方式總是要通過一定的消費水平體現出來的,特別是旅遊消費品和服務總是具有一定質量的,所以,消費水平所包含的旅遊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既包括精神消費品及其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又包括物質消費品及其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因此,必須從數量與質量、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的統一中來把握旅遊消費的水平。

二、旅遊消費的特點

任何消費都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人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標誌。旅遊活動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廣泛的社會領域,旅遊消費的內容包含著食、住、行、遊、購、娛等諸多方麵,因而旅遊消費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果說一般傳統產品的消費方式是把消費過程與再生產過程相對區分開來的,那麼作為現代消費方式的旅遊則把消費過程與再生產的過程有機結融為一體。因此,旅遊消費具有許多不同於一般傳統產品消費的特點。

(一)旅遊消費是綜合性消費

旅遊消費是一個連續的動態過程,貫穿於整個旅遊活動之中,因而綜合性是旅遊消費最顯著的特點。首先,從旅遊消費活動的構成看,旅遊活動是以遊覽為中心內容的,但是為了實現旅遊的目的,旅遊者必須憑借某種交通工具,在旅途中必須購買一定的生活必需品和旅遊紀念品,必須解決吃飯、住宿等問題。可見,旅遊活動是集食、住、行、遊、購、娛於一體的綜合性消費活動。其次,從旅遊消費的對象看,旅遊消費的對象就是旅遊產品,旅遊產品是由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等多種要素構成的,其中既包含物質因素,也包含精神因素,既有實物形態,又有活勞動形態。因此,旅遊消費對象是多種要素、多類項目的綜合體。再次,從參與實現旅遊消費的部門看,旅遊消費是眾多部門共同作用的結果,許多經濟部門和非經濟部門均參與了旅遊消費的實現過程。前者包括餐飲業、旅館業、交通業、商業、農業等;後者包括環保、園林、文物、郵電、海關等。這從另一個側麵也證明了旅遊消費的綜合性特點。

(二)旅遊消費是以勞務為主的消費

這裏所指的勞務即服務,服務是以勞務活動形式存在的、可供滿足某種特殊需要的經濟活動。在旅行遊覽過程中,旅遊者首先必須滿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因而必然要消費一定量的實物形態的產品。但從總體上看,服務消費占主導地位。旅遊服務消費,不僅在量上占絕對優勢,而且貫穿於旅遊者從常住地向旅遊地的移動,到旅遊地參觀遊覽,再返回常住地這一消費過程的始終。旅遊服務是由各種不同的服務組合成的總體,一般包括飯店服務、交通服務、導遊服務、代辦服務、文化娛樂服務、商業服務等。

旅遊服務一般不體現在一定的物質產品中,也不凝結在無形的精神產品中,而是以勞務活動的形式存在著,從而構成旅遊產品的特殊形式。這種產品隻有被旅遊者享用時,它的價值才被實現;一旦旅遊活動結束,旅遊服務的使用價值就不複存在,從而決定了旅遊消費與旅遊產品相一致的特性。表現在:一是,旅遊消費的異地性。旅遊服務是無形的,不可轉移的,因此,旅遊者必須離開常住地,離開熟悉的基本生活環境,克服空間距離,才能實現旅遊消費。二是,旅遊消費與旅遊交換的同一性,即一般物質產品的交換和消費是兩個獨立的環節,但就旅遊消費而言,服務的提供必須以旅遊者的存在即旅遊者的實際購買為前提。為此,旅遊消費和旅遊交換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統一的。三是,旅遊消費的不可重複性。旅遊服務的使用價值對旅遊者來說是暫時的,旅遊者離去,旅遊服務即告終止。這樣,隨著服務的時間、場合及服務人員心情的變化,即使是同一服務員提供的服務,其標準和質量也會相差很多。因此,旅遊者在一生中不可能消費完全相同的服務產品。

(三)旅遊消費是伸縮性很強的消費

伸縮性,指人們所需消費品的數量及品種之間的差異,以及這種差異隨著影響消費諸因素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擴大或緊縮的狀態。所以,伸縮性一方麵是就人們對消費品種、數量和質量需求變化情況而言;另一方麵是就影響消費諸因素對消費需求變化而言。旅遊消費作為一種高層次的消費,其表現為是一種伸縮性很強的消費,具體表現在似下幾方麵:

1.旅遊消費是無限性消費。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旅遊消費是人們的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一定滿足後,為實現更高層次的需要而進行的高級消費形式,因而沒有數量限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旅遊消費趨勢必然不斷增加。

2.旅遊消費是彈性較大的消費。一般來說,滿足人們生存需要的消費彈性較小,而滿足人們享受、發展需要的消費彈性較大,旅遊消費屬於後者。許多因素都會影響旅遊消費的數量和質量。除了通常所說的價格、收入外,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旅遊者的職業、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興趣愛好,以及旅遊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風俗習慣等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旅遊消費。

3.旅遊消費是季節性消費。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旅遊消費需求集中在某些月份或季節。如德國人旅遊集中在夏季三個月,巴黎人喜歡八月份外出旅遊。二是某些月份或季節旅遊消費的內容集中於某些特定的旅遊消費對象。例如,夏季的海濱勝地遊人如織,而一到冬季,出現在海灘上的遊客則寥若晨星。

(四)旅遊消費具有互補性和替代性

旅遊消費的綜合性,使得構成旅遊消費對象的各個部分具有互補的性質。例如,假設杭州中國國際旅行社接待了10名從桂林赴杭州的美國旅遊者,這10名旅遊者除了消費導遊服務外,還要支付從桂林至杭州的交通費,在杭州必須支付住宿費、餐飲費、購物費等。因此,一項旅遊消費的實現必然伴隨著眾多的其他項目旅遊消費的產生,旅遊消費這個特點要求有關部門互相配合,加強合作,以利提高經濟效益。

旅遊消費的替代性,是指旅遊消費對象每一構成部分之間的相互替代的性質。例如,某旅遊者從甲地到乙地乘了飛機,就不會再乘火車輪船。到了乙地後,若青年旅行社安排他旅遊活動,他就不再會接受中旅或國旅提供的導遊服務。若他住進了度假旅館,一般就不會再入住其他旅館。由此可見,旅遊消費中的替代性是十分明顯的。而旅遊者在選定某種成分以後,勢必舍棄其他成分,因而這種替代性加劇了旅遊業的競爭。

三、旅遊消費的作用

旅遊作為一種高級消費方式,對於促進人們全麵發展,提高勞動力素質,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促進經濟發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一)旅遊消費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消費是促進國民經濟循環的動力,在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四個環節中,生產是起點,消費是終點。如果把社會再生產看作是一個周而複始不斷更新的過程,那麼消費是第一個生產過程的終點,又是第二個生產過程的起點。旅遊消費不僅是旅遊者對物質產品的消費,而且包括對精神產品服務的消費。通過消費,一方麵使這些產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得到實現,另一方麵對旅遊所需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再生產提出了新的要求。生產和消費相互依存,互為前提,生產和消費相互創造了對方。旅遊消費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還表現在:旅遊消費的擴大,不僅要求原有的旅遊企業和部門進一步發展,要求增加一批新的旅遊企業和部門,而且要求向旅遊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其他部門和行業也要相應地發展,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繁榮。旅遊消費的擴大,必然刺激社會多生產符合旅遊者需求的旅遊產品,開發更多的有吸引力的旅遊資源,增設新穎健康的旅遊項目,從而進一步推動旅遊業自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