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股骨疲勞性骨折CT、MRI影像特點分析
論著
作者:趙先泉
【摘要】 目的 分析股骨疲勞性骨折CT、MRI影像特點及應用價值。方法 對本院診治的股骨疲勞性骨折患者36例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鑒別股骨疲勞性骨折CT、MRI影像特點。結果 36例股骨疲勞性骨折患者均可根據CT和MRI作出診斷。結論 股骨疲勞性骨折可根據CT和MRI影像學表現特點,並結合病理表現和臨床症狀可作出確切診斷。
【關鍵詞】 股骨;疲勞性骨折;CT、MRI影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002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1802-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atigue fracture of the femur CT,MRI imaging features and value.Methods A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fatigue in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36 cases,identification of fatigue fracture of the femur CT,MRI imaging characteristics.Results 36 cases of femoral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fatigue can make a diagnosis based on CT and MRI.Conclusion Fatigue fractures of the femur according to CT and MRI imaging features,combined with pathology and clinical symptoms can make a definitive diagnosis.
【Key words】 femur:femur;fatigue fracture;CT、MRI images
疲勞性骨折又稱應力性骨折,是由於應力長期持續作用於骨骼某點上,導致股骨無法承受應力的積累,導致骨骼內部結構破壞,造成疲勞性骨折,常見於負重行軍士兵、體操運動員、長跑運動員、芭蕾運動員或大量運動的中老年人等[1]。疲勞性骨折是一種骨損傷積累結果,多見於脛骨和第二蹠骨,股骨疲勞性骨折發生率較低,為了探討其CT、MRI影像特點,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筆者將在本院就診的36例股骨疲勞性骨折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以2013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就診治療的36例股骨疲勞性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齡18-34歲,平均年齡25.4歲;其中士兵15例,籃球運動員10例,長跑運動員5例,其他6例,症狀主要表現為局部疼痛、微腫,按壓或叩擊均有疼痛感,休息時症狀緩解,運動負荷時症狀加重。
1.2 方法 對本組36例患者均行CT、MRI、X線檢查,具體操作方法如下:①CT檢查:取患者仰臥位,利用SIEMENS歡悅雙排螺旋儀器從患者髖臼頂部至股骨小轉子水平位置進行掃描,層厚3mm,層距5mm。②MRI檢查:取患者仰臥位,利用GE公司的1.5TMRI成像裝置,以層厚為3mm,間隔為0.5mm,矢狀位、冠狀位及軸位T1WI,T2WI,T2WI抑脂序列平掃[2]。
2 結 果
2.1 CT檢查結果 本組36例患者行CT檢查結果影像顯示所有患者均出現可見花邊樣或層狀骨膜增生現象,其中22例患者骨折線位於股骨中下後內側位置,其密度水平較低,8例CT影像顯示骨折線清晰明顯,10例股骨骨髓質內高密度硬化、局部囊變征象,13例表現成形骨痂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