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牙鎖牙合為上頜牙齒舌尖的舌斜麵與下頜牙齒頰尖的頰斜麵相咬合[1]。人類的第二磨牙經常出現後牙鎖牙合的現象,但是在正鎖牙合病中占極少的比例,大概為2%~3%[2]。在第二磨牙萌出的過程中,常會出現乳牙很早的丟失、乳牙滯留或某些牙齒發育位置錯誤,上述現象會使恒牙胚的位置出現異常,從而使第二磨牙萌出的位置也異常,即形成剛開始所說的第二磨牙正鎖牙合[3]。口腔中單側後牙正鎖牙合可引起髁突的形態異常、牙齒序列的改變及下頜關節不對稱[4],嚴重影響了患者麵部外觀,造成生活質量下降,因此,如何能夠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後牙鎖牙合一直是研究的熱點。筆者科室自2014年開始采用微種植釘支抗矯正恒牙期單側後牙正鎖牙合,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就矯治前後髁突形態變化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口腔正畸科就診的單側後牙正鎖牙合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18~37歲,平均(28.6±2.03)歲。所有患者需壓低的磨牙均無牙體、牙周疾病, 且均未經過任何牙體、牙周治療,矯治所需時間1.5~2年。
1.2 病例納入標準
①沒有下頜關節病史和正畸治療史;②牙列沒有或稍微擁擠的現象,頜麵部發育大體正常;③單側1對及以上後牙為正鎖牙合,對側為安氏I類咬合關係,雙側都沒有牙齒缺損、骨性畸形的情況,具有完整的牙列,部分患者第三磨牙還沒有萌出。有顳下頜關節病史或者接受過鎖牙合正畸矯正治療的患者不在納入標準。
1.3 方法
1.3.1 矯治方法:采用西安中邦公司生產的 8mm×1.5mm的微種植釘作為支抗牽引,植入部位在上頜非中線偏移側的第一磨牙近中的頰側牙槽骨內,先將傾斜向頰麵的上頜後牙緩慢的壓低,采用直絲弓矯治技術,用0.018"×0.025"的不鏽鋼絲,在一側上頜第一磨牙和第一前磨牙間放置Ni-Ti推簧,第二前磨牙暫不粘托槽,推力250g。視牙列排列的不同情況,采用0.25mm的結紮絲把尖牙和種植釘結紮,或於第一或第二前磨牙近中附加長拉鉤與種植釘牽拉,使支抗牙前移的反作用力轉移至推磨牙向後,每月複診1次[3]。囑咐患者定期來醫院複查微種植釘支抗牽引的效果,矯治所需時間在1.5~2年。
1.3.2 錐束CT(CBCT)掃描
采用顱頜麵錐形束CT技術對口腔部位進行矯治前後的對比拍攝,同時采用錐形束CT技術測量髁突形態的變化。患者取正坐位,挺直背部,身體長軸與地麵垂直,頭向上自然抬起,擺出上下頜牙齒、牙尖交錯位的姿勢。然後采用德國Schonbuch生產的掃描機於我院放射科進行CBCT掃描,同時拍攝顱頜麵CBCT的影像,測量每個患者患牙髁突的4個界限(上下界和內外界)以及雙側髁突的形態。將最終的數據輸入到相關軟件,初步處理後進行患牙髁突體積的三維重建圖像。掃描時掃描機設置的參數如下:FOV設置為13cm×8cm;管電壓設置為93kV,管電流設置為8mA[6]。為保證數據的合理性,由同一位影像醫生使用同一台儀器掃描完成所有的掃描操作。
1.4 觀察指標
觀察單側後牙正鎖牙合患者矯治前後髁突高度、髁突表麵積和髁突體積的變化,所得數據與正常對側後牙髁突高度、髁突表麵積和髁突體積的數據進行對比。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組間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20例後牙鎖牙合患者矯治前的髁突高度、髁突表麵積和髁突體積的數據都高於正常對照的後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2.2 典型患者治療前後照片對比。 3 討論 已有研究發現臨床錯牙合畸形的發病率非常高[7],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外貌。隨著科技的發展,經濟條件的提高,人們對外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越來越多的錯牙合畸形的患者主動要求進行正畸矯治術。國內有研究表麵錯牙合的矯治越早,效果越好[8]。鑒於此,牙科醫生應早期對單側鎖牙合的患者進行矯治,避免因鎖牙合的長期存在影響髁突的正常生長發育,最終導致患者顏麵部的不對稱。 1998年,CBCT開始應用於口腔顱麵成像。國外學者[9-10]認為,同螺旋CT和X線相比,CBCT由於采用三維成像技術,具有更高的空間分辨率,因此,對顳下頜關節髁突測量的精確性更高,所以CBCT影像對診斷髁突病損方麵更具可靠性和精確性。而且CBCT數據采集所耗時間也比螺旋CT和X線短,更適合應用於臨床。 國內學者[6]研究發現,患者在兒童時期,如果單側後牙正鎖牙合沒有得到及時的手術治療,可出現髁突和下頜骨的不對稱性生長,最終造成下頜骨結構不對稱。小兒時期,身體各方麵生長旺盛,不間斷的使用後牙鎖牙合進行用力咬合,長此以往,髁突會就發生適應性生長(形成骨性下頜偏斜)。單側正鎖牙合在長期的非正常的咬合過程中,髁突會發生不對稱的運動,髁突的適應生長造成患者雙側髁突高度、髁突表麵積和髁突體積發生變化,最終導致顏麵不對稱。有研究表明,長期後牙正鎖牙合可以導致雙側髁突的不對稱[12-13]。矯治後雖然解除了單側後牙鎖牙合,但是髁突的改建仍再需一段時間,因此,成人單側後牙鎖牙合矯治時間一般為1.5~2年。 本研究采用微種植釘支抗矯正單側後牙正鎖牙合,同時采用CBCT測量髁突形態的變化,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20例後牙鎖牙合患者矯治後同矯治前相比,髁突高度、髁突表麵積和髁突體積都呈現下降趨勢。 綜上所述,早期采用微種植釘支抗矯治後牙鎖牙合患者,可有效降低髁突高度,改善髁突表麵積和髁突體積,提高後牙咬合度及麵部對稱性,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熊紅珍,萬賢鳳,包麗娜,等.微種植釘支抗矯治雙側後牙正鎖(牙合)的臨床應用[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2,33(08):50-54. [2]Gianelly AA,Paul IA.A procedure for midline correction[J].Am J Orthod,2009,58(3):264-267. [3]段銀鍾,潘傑,韓春.正畸矯治第二磨牙正鎖[J].實用口腔醫學雜誌,2010,26(1):123-126. [4]秦桂梅,賈靖.單側後牙全部正鎖合所引起的顏麵不對稱畸形的臨床研究口[J].中國社區醫師社 區專業,2012,14 (318):101. [5]馮淑敏,王增全,馬強,等.微種植體支抗矯正上頜牙弓不對稱的臨床研究[J].微創醫學,2011,6(2):104-107. [6]王謀,張定銘,馮剛,等.錐形束CT測量單側後牙正鎖牙合髁突的體積和表麵積[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13):2358-2358. [7]Takaki T,Tarura N,Yamamoto,et al.Clinical study of temporary anchorage devices for orthodontic treatment-stability of micro/mini-screws and mini-plates:experience with 455 cases[J].Bull Tokyo Dent Coll,2010,51(3):151-163. [8]張衍蓉,劉虎,張大華.後牙鎖牙合伴內傾型深覆牙合的正畸治療[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20):44-47. [9]Favero L,Brollo P,Bressan E.Orthodontic anchorage with specific fixtures:related study analysi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2,122(1):84-94. [10]Park YC,Lee SY,Kim DH,et al.Intrusion of posterior teeth using mini-screw implant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3,123(6):690-694. [11]熊紅珍,萬賢鳳,包麗娜,等.微種植釘支抗矯治雙側後牙正鎖牙合的臨床應用[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2,33(5):50-54. [12]黃紹輝,梁銳森.單側種植微螺釘支抗體矯治上頜前牙中線偏斜的臨床研究[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2,7(4):354-356. [13]Lee JS,Kim DH,Park YC,et al.The efficient use of midpalatal miniscrew implants[J].Angle Orthod,2004,74(5):711-714. [收稿日期]2015-04-18 [修回日期]2015-05-25 編輯/何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