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回到紐約繼續上她的戲劇課,仍舊住在第51街上的比克曼普萊斯公寓裏。她的朋友羅伯特·弗賴爾記得她的房間“收拾得無可挑剔”。
南希在經濟上有家庭的支持,喜歡獨自一人住在曼哈頓。她幾乎不同那裏的女人交朋友,隻有她父母的一些年長的女性朋友除外。這些人實際上充當了她的代理母親的角色。至於她結交的同齡女友,也多是同她家庭來往密切的戲劇界的朋友。“休斯頓夫婦(沃爾特和南)的公寓就在不遠的拐角處,”她說,“我們家的另一位朋友莉蓮·吉什也住在附近。他們常常帶我出去吃飯或看戲,或邀請我參加一些小型晚會。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去看斯彭斯(斯潘塞·特雷西)排練一個叫《崎嶇之路。的新劇目。”
紮蘇又一次突然降臨,向她提供了另一個巡回演出中的角色,這次是扮演《已故的克裏斯托弗·比恩》中的蘇珊·哈格特。《芝加哥先驅美國人》報給她表演的評價是:“天然無雕飾的甜蜜”。
馬裏蘭州的奧爾尼是巡回演出中的一站,南希在奧爾尼劇場與公司當地演員詹姆斯·卡倫分別扮演女主角和男主角。
“我想我在台下對她說的話還不到10個字,而她對我說得更少。”他說道,“實際上南希相當拘謹,總是一本正經的模樣——不太可能同我們這些混雜的吉卜賽人交往。現在多年已經過去,回頭想想,這可能同她當時的尷尬處境有關——一個年輕姑娘同紮蘇·皮茨和佐莉亞·塔爾馬兩個老婦人結伴而行,不能同當地公司的年輕人交往。
“觀眾中有許多成年人,他們對魯思·查特頓、利特賴斯·喬伊、約翰·卡拉代恩、勒諾·烏爾裏克和紮蘇等來訪的明星印象很深。所以,當他們來到鎮上演出一周時,人們為他們付了100美元。一周後,明星們又出發前往其他城鎮。人們看到這些在二三十年代就已聞名遐邇的演員都已經漸漸衰老,感到十分好奇。在他們之中,有些人仍然幸福、漂亮、生活富裕,而另一些人卻在艱辛的職業重負下變得衰老、醜陋、沮喪,早已一蹶不振。我一直不明白紮蘇的生活狀況,因為她當眾總要喋喋不休地抱怨羅斯福的‘新政’剝奪了她的一切,但是她看上去還是那麼富有。南希幾乎完全受紮蘇支配。她們一起吃、一起住、一起梳妝打扮,從不同我們和當地人來往。她們來到劇院,工作一完就回到華盛頓的旅館裏。”
1947年底,南希在巡回演出將近尾聲時回到了紐約,並同艾爾弗雷德·德雷克有過一段短暫的戀情。艾爾弗雷德是40年代百老彙的音樂喜劇王子,主演過《命運》、《吻我吧,凱特》和《俄克拉何馬!》等劇。雖說好景不長,但是南希仍然為能同他交往而神魂顛倒。後來她遇到了克米特·布盧姆加登公司的總經理、曼哈頓首屈一指的製片人馬克斯·艾倫塔克,便窮追不舍,盡管有人認為她的野心勝於愛情。有人曾說:“與其說這是個人感情,不如說是職業需要。馬克斯可以給她提供角色。另外,對她來說他是一個禁果。她怎麼可能嫁給一個猶太人呢?因為她非常敬佩她的繼父,而他是一個強硬的反猶太主義者。”以後在好萊塢,這個問題又再次被提出來。
“我們這麼說吧:她喜歡馬克斯勝過馬克斯喜歡她,”艾倫塔克的秘書說。在她的記憶中,南希·戴維斯是一個“臉蛋迷人、身穿華麗裘皮大衣的女人。看上去她不像一個奮力抗爭的女演員,而更像一個社會女郎。
“有時,當她來約馬克斯吃午飯時,馬克斯就從後門溜之大吉,她就沒完沒了地纏著我。於是,我們就出去吃點東西,我勸她忘掉這個瘦骨嶙峋的高個兒猶太人,到好萊塢去,見識一下像克拉克,蓋博那樣的真正男人。我知道斯潘塞·特雷西曾經幾次安排她結識蓋博。真的,我對此印象極深。我也知道她母親是斯潘塞·特雷西的好朋友——公司上上下下對此都印象深刻——所以,我勸她利用所有這些關係,走出紐約,到西海岸去。我一直認為她在紐約當戲劇演員是不會有出息的。當然,她本人倒是雄心勃勃,但是一直沒有多大發展,雖然她人很好。她缺乏幽默感,但是心地相當善良。”
她同克拉克·蓋博在紐約有過三次約會,這使許多來到紐約的男人都要給她打來電話。這些人中間就有本傑明·索,他是洛氏公司的副總裁和米高梅電影公司負責演員角色分配的頭兒。作家安妮·愛德華茲認為:“南希是那種人們爭抄她電話號碼的姑娘。”
索當時已年滿51歲,尚未成婚。他帶著這個28歲的女演員去觀看斯潘塞·特雷西演出的《崎嶇之路》,然後又同她去共進晚餐。幾年之後他回想起來了,他曾在餐桌上隨口對她說,他有可能讓她到好萊塢試試鏡頭。
後來,當米高梅公司的雄獅真的向南希發出吼叫時,她欣喜若狂,立即給母親打去了電話。她母親立刻行動起來,打電話叮囑斯潘塞·特雷西一定要確保南希通過試鏡。當時,特雷西為報答戴維斯夫婦經常不斷地給予他的幫助,非常樂意通過幫助他們的女兒作為報答,他以令人難以置信的神速辦妥了此事。
“斯潘塞對洛耶·戴維斯非常感激,因為特雷西夫人曾帶著他們雙耳失聰的兒子向洛耶求助。他告訴她神經性耳聾是不治之症。”喬治·丘克的遺囑執行人查爾斯·威廉森介紹說,“他對她說:‘你要麼為自己開創一個新的生活,要麼因此而毀了自己。’從那以後,特雷西夫人把兒子的耳聾症變成了一項事業,創辦了約翰·特雷西診所,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耳聾患者。斯潘塞·特雷西不遺餘力地為南希爭取到米高梅電影公司試鏡頭的機會,就是出於這個原因。”
在1949年,特雷西是米高梅電影公司最走紅的明星之一。他給負責製片的副總裁多爾·沙裏打電話說,他的有些影片讓南希來演最合適不過了。他說:“這個姑娘一到台上,就知道怎樣去表現自己的真實情感。”沙裏從1938年,也就是從他創作《少年城》那個時候起就成了特雷西的親密朋友,該劇本不僅使他獲得了學院獎,還使他贏得了奧斯卡獎。沙裏很快就答應讓南希在他的新片《東邊,西邊》的一幕中同霍華德·基爾一起試試鏡頭。然後,特雷西又給米高梅公司最權威的導演和以善於同女人工作而聞名的喬治·丘克打電話,要他出馬導演這一幕。同時,他還安排了最優秀而又擅長拍攝婦女的電影攝影師喬治·福爾賽負責拍攝工作。
“有如此強大的後盾支持,她的一切自然安排得萬無一失,原米高梅電影公司的製片人戈特弗裏德·萊因哈特說,“南希要做的隻是出現在試鏡現場,隻要在攝影機前不被嚇得嘔吐就行了。至於合同,事先就已決定了。無論怎麼說,喬治·丘克是製片廠最高級的導演,一個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他親自導演試鏡頭,這是聞所未聞的事情,尤其又是為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影星。他這樣做隻是為了給斯潘塞·特雷西麵子,是出於親愛的朋友之情。特雷西當時正同凱瑟琳·赫本打得火熱,兩人就住在喬治·丘克家的客房裏。他倆創作的最優秀的影片都是由喬治導演的。他對斯潘塞從來不說一個不字,再說還有南希同本尼·索的戀情這個因素,她要得到米高梅電影公司的合同,可謂勝券在握。”
盡管如此,在南希簽署合同前,別人還為她做了大量工作。“我幫助她做試鏡前的準備,”莉蓮·伯恩斯·西德尼說。她是南希在戲劇、嗓音、姿勢、舉止、服裝和化妝等方麵的指導老師。“我討厭戲劇指導這個頭銜,但是我在米高梅電影公司專門負責有才華的年輕演員,我訓練他們……我不得不同南希在一起待了幾個星期。”
“我告訴過莉蓮,對這個人要給予特別關心,因為本尼要我盡全力幫助她。”原米高梅電影公司人才部部長露西爾·賴曼·卡羅爾回憶說,“我承認,本尼·索把南希·戴維斯這樣的人拉進公司是異乎尋常的事情,因為他、我以及所有人都很清楚,她是絕不會成為明星的。”
“製片廠隻關心有發展前途的明星。”卡羅爾夫人接著道,“我們對培養優秀表演家不感興趣。一個優秀表演家並不能擴大票房收入。阿瑟·希爾就是一個優秀的表演家,但是他並不能撩動女性的心。安吉拉·蘭斯伯裏是一個傑出的女演員,但她同樣沒有使男人著迷的魅力。不過,我們仍同安吉拉簽了合同,那是因為她無時無刻不在努力工作。如果有人肯幹又能掙錢,我們會同她續簽合同。但是,我們努力尋找的並不是她這種人。我們需要像阿瓦、莉茲和拉納那樣能提高我們的票房收入和股票價值的真正明星,這才是我們最關心的。
“南希的素質隻適合在我們當時所拍的乙級影片中扮演諸如‘鄰居姑娘’一類的角色,即完全無足輕重的角色。多爾·沙裏拍了不少這類影片,而且他喜歡她,但是他不該成為她的後台。他是個相當因循守舊的家夥,根本不懂得什麼叫性感。正是因為他的緣故,米高梅電影公司從未同瑪麗蓮·夢露簽過一份合同。多爾無法看出她在銀幕上的性感魅力,此外,他還認為性感在銀幕上並不重要,而路易斯·邁耶卻認為這是惟一重要的因素。邁耶曾說,如果你在銀幕上既有性感的誘惑力又能得到合適的角色,你就能成為明星。南希進入製片廠時,”正是本尼·索讓多爾·沙裏主事的時期,所以他認為我們盡可以同她簽合同。”
在米高梅電影公司成立50周年的那一年,南希成了這個全世界最大而又資金最雄厚的電影製片機器上的一部分,那也正是公司大肆吹噓其“明星之多勝過空中繁星”的時期。它可以驕傲地列舉出克拉克·蓋博、斯潘塞·特雷西、凱瑟琳·赫本、米基·魯尼、弗雷德·阿斯泰爾、金格爾·羅傑斯、吉恩·凱利、埃絲特·威廉斯、朱迪·加蘭、瑪格麗特·奧布賴恩、吉米·斯圖爾特、範·約翰遜、埃塞爾·巴裏莫爾、拉納·特納、阿瓦·加德納、瓊·阿利森、彼得·勞福德、伊麗莎白·泰勒、加裏·庫珀、埃羅爾·弗林、弗蘭克·西納特拉和拉西等一大串明星。牛仔片和喜劇片是那個時代的搖錢樹。1949年最著名的明星有賓·克羅斯比、鮑勃·霍普、艾博特和科斯特洛、約翰·韋恩以及加裏·庫珀。
“我們以‘五光十色的電影製片廠’而著稱,”露西爾·賴曼·卡羅爾說,“米高海電影公司是規模最大而又最傑出的製片廠。”在好萊塢的所有製片廠中,米高梅支付的片酬最高,拍攝出的影片最轟動,獲得的學院獎最多,創下的收益也最豐厚。雖然在那以後的五年中,萬能的米高梅電影公司將要衰落、其明星大軍將要崩潰,但是在1949年,公司在卡爾弗城的178英畝土地上還擁有5000名雇員和31個音響棚,一個私人動物園和一所童星學校。
1949年3月2日,南希·戴維斯同米高海電影公司簽訂了合同,合同期為6個月,周薪300美元,其間20個星期是有保證的。她當時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合同期6個月,周薪300美元,另一種是合同期6年,工資逐年增加,如果製片廠同她續簽合同,那麼,到1956年她的周薪將漲到1250美元。同樣是一紙合同,拉西的周薪為1000美元,相比之下,她的工資真是少得可憐,但是,光彩照人的拉西是當時製片廠裏最為耀眼的明星,以“身著裝皮大衣的格裏爾’加森”而聞名。而南希·戴維斯卻被挪揄為“本尼的小丫頭門徒”。
南希在簽署合同一個星期以後,填寫了一份製片廠發給她的自傳表,在年齡一欄裏她填的是26歲而不是28歲。“我們很少雇用年齡在25歲以上的人,所以我認為是本尼讓她稍作改動的。”露西爾·賴曼·卡羅爾說。南希的身高為5英尺4英寸,體重117磅,她聲稱她兒時的夢想就是“當一名演員”。她所崇拜的演員有:斯潘塞·特雷西、沃爾特·休斯頓、勞裏特·泰勒和她的教母阿拉·納齊莫娃。她還說她喜歡穿著“考究的睡袍在敞開窗戶”的房間裏睡覺。她在生活準則一欄中寫道:“以人待我之道待人——篤信知恩報德——有付出必有回報。”除目前所從事的事業外,是否有其他誌向?“當然有。”最大的抱負是“獲得成功而美滿的婚姻”。相信預感嗎?“相信。”特別厭惡什麼?“淺薄、粗野——特別是女人的粗野,頭腦糊塗和不修邊幅,以及雪茄!”相信迷信嗎?“有時全信,有時不全信。”
1949年3月7日,南希正式報到上班,並很快就得到了在《牆上的影子》一片中扮演精神病醫生卡羅琳·坎福特的角色。影片描寫這位醫生如何幫助一個親眼目睹母親被殺的6歲小姑娘恢複記憶,因為她隻記得牆上的一個影子。她的姑姑詭計多端(由安·薩森扮演),極力阻止醫生了解影子的具體細節,但是最終她還是坦白了謀殺的罪行。
“我拍過70多部影片,這一部不是最好的。”安·薩森在該片拍攝40年後說,“我記得南希·戴維斯性情很溫和,身材矮胖,看上去她好像做過美化鼻子的整容手術。盡管她舉止文雅,但是我覺得她看上去相當工於心計。我說不出為什麼……隻是一種感覺,也許是因為她野心太大……她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對自己未來的目標非常明確……
“我是作為明星來到米高梅電影公司的,一年掙10萬美元,而南希隻是個小小的合同演員,沒有給製片廠裏的任何人留下過深刻印象。如果不是因為我們曾同演過一部電影,我絕不會認識她;即使是這樣,她也沒給我留下多深的印象。”
合同演員同明星的區別相當於雜種和純種的區別。“在這座城市裏,這種區別就是一切,”前好萊塢專欄作家多蘿西·曼納斯認為,“如果你的名字出現在片名的前麵,你就是明星;如果出現在片名後麵,你就是合同演員。小小的南希不過是個合同演員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