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意大利鄉村雕塑工作室調查(1 / 3)

意大利鄉村雕塑工作室調查

域外

作者:馬濤

對於一名雕塑工作者而言,意大利是學習和研究雕塑極為重要的地方,雕塑這門藝術在這個國家文化中的獨特地位基本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麵:其一是應用範圍之廣,雕塑作品幾乎遍布整個國家中從公共空間到私人領域的每一處角落,且不說教堂、劇院、廣場這些公共領域,幾乎大多數的意大利家庭都會或多或少的放置一些雕塑作品,其中甚至不乏大師之作,如果有一處空間缺乏了雕塑的存在對於意大利人來說那便是不完美的,雕塑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其二是雕塑家之多,這個有著深厚雕塑傳統的國度誕生了太多偉大的雕塑家,從米開朗基羅、貝尼尼、卡諾瓦到曼祖、波莫多羅、帕拉迪諾每一個時代的意大利藝術當中必然不會缺少雕塑家的名字;除此之外意大利還有成千上萬不知名的雕塑家在默默地創造屬於自己的藝術世界,他們的創作不見得見諸於藝術史中,卻也成為整個意大利龐大的藝術產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那麼在意大利,雕塑這門藝術其深厚的民眾基礎究竟源自何處?民眾與藝術家之間的關係又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存在?要探究這樣的一些問題,自然必須從諸多方麵進行探討——曆史、美學以及民族性等等因素都會影響一個民族的審美取向。早在150年前法國史學家丹納(H.Taine)在其著作《藝術哲學》中提到意大利人——“他們的奢侈在於美而不是在於安樂;他們心裏想的是柱頭和人像高雅的布置,而非廉價買進一些小古董、半榻和屏風。”這種對於造型和空間的審美趣味似乎已經成為意大利人的文化傳統,它更多地反映在普通大眾的生活而並非僅僅存在於官方的公共文化事務,或者由精英階層所創造的主流文化當中,要證明這一點我們必須更加深入地了解普通民眾對於藝術的需求是通過什麼樣的渠道來進行滿足的,以及雕塑家和雕塑工作室的生存狀態。

帶著這些疑問,筆者在意大利遊學期間對於多所雕塑家工作室進行了長期的訪問以及調查。這裏所謂的鄉村雕塑家,是指遊離於官方藝術展、學術性藝術團體等主流文化之外更貼近於民眾生活品位的藝術家,他們無意於在當代藝術發展的潮流中占得一席之地,而是單純進行著滿足自身創作表達和民眾生活需求的藝術創作,其藝術風格並非“當代”卻散發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在調查過程中,最令人觸動的是雕塑家的藝術創作,和民眾審美需求之間的相互融合以及幾乎無障礙的交流方式,自現代藝術以來藝術創作與公眾理解之間的“危機”,在這樣的方式麵前幾乎是不存在的,除去寬泛的學術討論和商業化的包裝炒作,雕塑家立足於生活需求的藝術創作更顯得單純而質樸。

下麵就介紹幾所較有代表性的雕塑家工作室:

雕塑家馬克·澤諾曾經在美國從事藝術活動多年,並且在中國的藝術院校擔任過教學工作,交流起來比較順暢,身為米蘭人的他將工作室設在了托斯卡納(Toscana)山區的Montepescali。托斯卡納地區地處意大利中部,省府為名城佛羅倫薩,其轄區城市包括比薩、錫耶納、卡拉拉等諸多文化名城;這一地區被稱為文藝複興的發源地,是誕生了米開朗基羅、達·芬奇等眾多藝術大師的地方,其民眾有著極高的人文素養和藝術傳統,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很多藝術家都願意將工作室設在此地。

初次參觀馬克·澤諾雕塑工作室便被其美麗的田園風光所吸引,工作室建在一處山丘腳下,旁邊有大片橄欖園和向日葵地,山頂便是Montepescali小城。工作室屬於典型的托斯卡納鄉間建築,由工作間、生活區、展覽區幾部分組成。工作室的主要成員為雕塑家馬克·澤諾和其助手斯戴法諾(Stefano),雖然隻有兩個人,工作室的業務範圍並不簡單,包括作品創作及售賣、雕塑定製加工、針對居民的雕塑教學、活動策劃、甚至包括房屋、橋梁修理等工作。展覽區就在室外的院子裏,雕塑林立,以材質不同大致可以分為素燒陶製雕塑和大型木雕,還有少量金屬焊接以及玻璃製品,其表現手法有點類似雕塑大師羅素(Anardo Rosso)所追求的塑造過程的留痕;整個開放式的展示空間結合托斯卡納美麗的風光確實令人神往,其作品在這樣的空間裏也顯得生動質樸,充滿田園色彩。